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地图的秘密

瑞士吉桑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下达地图销售禁令。
瑞士吉桑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下达地图销售禁令。 swisstopo / Musée national suisse

秘密地图、禁止出售和改动:瑞士制图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军事机密。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定期刊登瑞士国家博物馆(Swiss National Museum)历史话题的博客(多语)外部链接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用德语撰写,也有法语和英语版。

瑞士军队向来注重保护重要国防设施不被窥探:弹药库隐藏在岩壁中,炮兵阵地伪装成小木屋,军械工厂有密林掩护,军用机场被铁丝网包围。

但是,这种谨慎传统与土地测绘目标相互矛盾:一方面,地形图要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地表状况;另一方面,地图又不能泄露军事机密。几十年来,联邦土地测绘局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不能让敌人知道瑞士军用飞机从哪里起飞。
不能让敌人知道瑞士军用飞机从哪里起飞。 Musée national suisse

两版地图:一版官方,一版秘密

19世纪末,瑞士的官方制图分为两版:公开和秘密版本。联邦地绘局绘制了当时的官方地图《齐格弗里德地图》(la carte Siegfried),阿尔卑斯山的比例尺为 1:50’000,瑞士其他地区的比例尺为 1:25’000。公众可以免费获取这些地图。

与此同时,瑞士国防部在绘制机密的1:10’000地图,图中标有1888年至1952年间的军事防御工事。与《齐格弗里德地图》不同的是,这些地图并没有覆盖全国,而是仅限于哥达(Gothard)地区或罗纳河弯道(Coude du Rhône)等战略要地。

对于部署在这些军事工事内的军队来说,这些地图至关重要,因为1:10’000的比例对于准确计算炮火弹道至关重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高度紧张的局势迫使军部不再公开发放免费的《齐格弗里德地图》,并规定只有出示特别授权书才能获得地图。这一举措的目的是让外国间谍无法获得瑞士地图。虽然这一限令于1919年被取消,但20年后,类似限制以更加严格的形式再次出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瑞士陆军总司令亨利·吉桑(Henri Guisan)警示道:“有些人对瑞士地图表现出了兴趣,应该对其加以监视。”瑞士总参谋部早在1939年5月就曾怀疑德国国防军通过柏林的一个地址订购瑞士地图。吉桑还担心,瑞士地图的储备“不足以满足特殊的补给需求,甚至不足以向授权的参谋部和部队提供第二批新版地图”。

不了解地形,就不可能打仗:因此,必须以防御之名征用任何可用地图,并将其移交给军队。

1939年10月,鉴于地图短缺和保密问题,联邦委员会禁止销售和出口比例尺为1:1’000’000及以上的瑞士地图。此外,还禁止在书籍、报纸甚至明信片上复制地图信息。这些措施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地图审查行动。该措施直到1945年夏天战争结束时才得以终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桑将军发出瑞士地图的销售禁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桑将军发出瑞士地图的销售禁令。 Militärpostkartensammlung Der Bibliothek Am Guisanplatz, Bern

冷战期间隐藏的机密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敏感空间数据的策略发生变化。1952年,瑞士停止了机密防御工事地图的绘制,对官方地图没有再发布新的销售禁令:从1945年起,《齐格弗里德地图》和1938年后的国家地图的完整版本都可以免费获取。政策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恢复了和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禁令并不能阻止其他国家获得瑞士地图。

1945年后,测绘图保密战略更多侧重于隐藏重要军事设施。军用机场、反坦克炮阵、军工厂和其他战略设备都从地图上消失了。

有没有木屋?

一旦敏感建筑被从地图上删除,保密问题似乎就得到了解决。但是,哪些应该隐藏,哪些不应该?围绕这个问题爆发激烈争论。20世纪70年代,有一类建筑让人非常头疼:伪装成民用设备的军事设施,例如隐藏在小木屋里的炮阵地,如果将其从地图上删除,则可能会导致与保密初衷事与愿违的结果:如果间谍在现场发现了地图上没有的小木屋,那么后者就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军事目标。这也是1978年这些设施重新被纳入地图的原因。

1978年不仅标志着地图上一类元素的出现,也标志着另一类元素的消失。20世纪70年代,瑞士发生恐怖袭击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水电站的水闸被从地图上删除,以免为破坏活动提供便利。这种隐藏措施一直持续到世纪之交。早在冷战时期,一些人就开始质疑这种地图隐藏措施的有效性。

归根结底,是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实践的改变:到1990年,卫星遥感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在地图上隐藏建筑的意义越来越小。坚持隐藏甚至会适得其反,因为恰恰会引起人们对地图上遗漏的建筑的注意。因此,从1991年起,瑞士通过了基于可见性原则的测绘新法令。

这意味着,如果某设施在地表可见,就必须在地图上标明。该原则一直被沿用至今。

Felix Frey是瑞士联邦土地测绘局(swisstopo)的历史专家。

本文最初发表于swisstopo网站的“空间与时间”(Espace et temps)专栏。该专栏定期介绍地图测绘史上的精彩故事。

瑞士国家博物馆博客上的原文文章(多语)外部链接

(编译自法文:郭倢/xy)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