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微中子质量之谜 挑战标准模型理论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6日电) 日本学者(木尾)田隆章和加拿大学者麦唐纳今天因解开微中子的秘密,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些发现向现行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理论抛出挑战。
「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理论解释宇宙间粒子和力量如何互动的概念。
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说,两人的研究有助确认微中子具有质量。
科学院还说:「这项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最内部活动的了解,而这对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可能关系重大。」
微中子是轻量的中性粒子,可由核反应产生,例如太阳产生阳光的过程。
微中子是仅次于光子的宇宙中数量第2多粒子,科学家1930年就初步提出存在微中子粒子,但到了1950年代才获得证实,当时核反应炉已开始制造粒子束。
而主流理论宣称微中子不具有质量,然而(木尾)田隆章和麦唐纳率领的团队实验,分别证实这并非事实。
他们发现,太阳活动发射出大量电子微中子,「振荡」转变成渺子微中子(muon neutrino)和涛子微中子(tau neutrino)。
根据量子物理学的规则,只有在微中子具有质量的情况下,微中子才能转变成另1种类型的微中子。
诺贝尔委员会说:「这对粒子物理学和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有着开创性的重要性。」
委员会还说:「这些实验首度揭露标准模型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瑕疵。愈来愈明显的是,标准模型理论已无法成为解释宇宙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的完整理论。」
为了更加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粒子,全球各地正在进行密集的研究。
评审委员会说:「揭开它们最深处秘密的新发现,料将改变我们当前对宇宙历史、结构和未来命运的了解。」(译者:中央社刘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