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學測語文題材
在瑞士也有「學測」,但性質和台灣不太一樣。只要高中畢業考試考過,就能獲得上大學資格。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僅有戈特爾夫、歌德和格拉斯的大作,瑞士當代作家的作品也常是高中生們常要閱讀的語文題材。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瑞士资讯文化简讯
佩德羅·倫茨(Pedro Lenz)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很高興我的書被選入學生的書單中,但每當想到有人要為備考,顫顫巍巍地讀一本其實應該輕鬆享受的書,就會感到有些不自在。」
佩德羅·倫茨的這本暢銷書與彼得·斯塔姆(Peter Stamm)的小說《艾格尼絲》(Agnes)和西蒙娜·拉佩特(Simone Lappert)的小說《飛躍》(Der Sprung )一樣,常出現在高中生的書單上。
相关内容
全球独一无二的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
這些作品中有些是關於愛和自愛的故事;有些是關於社會中的同理心的小說:都是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史塔姆和拉佩特從學生們的回饋中得知。
作品越出名,機會越大?
彼得·史塔姆認為,他的小說之所以受學生們歡迎,還有一個原因:書的厚度一直是一個衡量標準,《艾格尼絲》就因此占優勢,它只有150 頁。”
但這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西蒙娜·拉佩特的《飛躍》厚度達336頁也被納入了閱讀書單;甚至640頁的小說《腦殘》(GRM.Brainfuck)也入選了。
西比勒‧伯格(Sibylle Berg)的《腦殘》是一本被提名瑞士圖書獎的作品。
「我這本書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也許因此引起了年輕人的興趣,」伯格猜測。
我不做你的功課!
包括西比勒·伯格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的書被學測學生選入書單是一種肯定。不過,這些作者也都認為作為考試主題卻值得商榷,他們認為:「這是對孩子們的藝術涵養進行評估,這太可怕了。」
因為她的作品在學校裡被當作閱讀材料,所以常常會有不理解她文字的高中生與她聯絡。「我也曾被問過,是否可以幫忙完成學校裡的作業。」但伯格「沒興趣」給別人做作業。
佩德羅·倫茨也有類似的經歷:「我不會去輔導理解自己的作品。因為我不想去做別人該做的事。」
除了筆試外,學生還必須參加語文口試。
瑞士各地考試的要求和方法略有不同。但原則上,考試形式是相似的:
每位考生必須至少從三個不同時代(1800年前、1800-1900 年間、1900年後)選擇6部作品進行閱讀,文體必須涵蓋詩歌、史詩和戲劇等體裁。
原則上,其中3部作品可從閱讀課中的教材中選,其他3部則可自行選擇和準備。
一本篇幅比較長的書算是1部作品;如果是短篇小說或詩歌等較短的形式,則需要由幾個單元組成1部作品。
口試共持續30分鐘。考生針對自選作品的一段節錄進行15分鐘的準備,然後與老師和另一位考官進行15分鐘的現場討論。
在瑞士大多數州,高中語文口試在6月中下旬舉行。
精湛和深入的解讀
彼得·斯塔姆也多次遇到學生問他怎樣「正確」解讀他的作品,他說:「這裡沒有正確的詮釋,只有好的或不好的。」
史塔姆常常因為《艾格妮絲》而來到學校,他親耳聽過很多學生對他作品很精湛的詮釋,也聽過一些很深刻的解讀。「我總是會問他們,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辨別出評價的品質。」
對《我是守門員》的閱讀輔助
對於這些作者來說,知道年輕讀者如何理解他們的作品非常令人興奮。西蒙娜·拉佩特說:「我經常發現,女學生們給出的反饋往往非常精妙。」
對於考官們,她希望:「他們能接受與他們自己見解不同的理解。」
您還記得您學測時選擇的作品嗎?
哦,不記得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湯瑪斯‧曼(Thomas Mann)或歌德(Goethe)–是某個經典作品之一。
無論如何,解讀一本書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不過,佩德羅·倫茨認為如果有像《柯尼希的解說》(Königs Erläuterung)這樣的閱讀輔助指導書籍,對閱讀他的《我是守門員》應該是有好處的:「如果這樣,高中生選擇他的作品作為學測語文題材,就比較方便了。」
但他最後笑著說:「我只是不知道要賣出多少本這樣的輔助閱讀小冊子,才能讓出版商獲利。」
*本文轉譯自瑞士廣播電視台SRF外部链接。
相关内容
炸掉阿尔卑斯山!
(編譯自德文:楊煦冬/dh;繁體校對:方常均)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