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高考语文题材

瑞士考场
瑞士考场 KEYSTONE

在瑞士也有“高考”,但性质和中国不太一样。只要高中毕业考试考过,就能获得上大学资格。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有戈特尔夫、歌德和格拉斯的大作,瑞士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常常是高中生们经常要阅读的语文题材。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佩德罗·伦茨(Pedro Lenz)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很高兴我的书被选入学生的阅读名单中,但每当想到有人要为备考,颤颤巍巍地读一本其实应该轻松享受的书,就会感到有些不自在。”这里指的是他写的那本《我是守门员》(Der Goalie bin ig)。

佩德罗·伦茨的这本畅销书与彼得·斯塔姆(Peter Stamm)的小说《艾格尼丝》(Agnes)和西蒙娜·拉佩特(Simone Lappert)的小说《飞跃》(Der Sprung)一样,经常出现在高中生的阅读书单上。

相关内容
一名职业学校里的汽车修理工学徒

相关内容

全球独一无二的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

此内容发布于 以前,年轻人在结束义务教育后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做出选择,今天的情况已大不相同。无论他们在15岁时做了什么选择,都可以在以后的学习或职业生涯中改换方向。

更多阅览 全球独一无二的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

这些作品中有些是关于爱和自爱的故事;有些是关于社会中的同理心的小说: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斯塔姆和拉佩特从学生们的反馈中得知。

作品越出名,机会就越大?

彼得·斯塔姆认为,他的小说之所以受学生们欢迎,还有一个原因:“书的厚度一直是一个衡量标准,《艾格尼丝》就因此占俏,它只有150 页。”

但这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因为,西蒙娜·拉佩特的《飞跃》厚度达336页也被纳入了阅读书单;甚至640页的小说《脑残》(GRM.Brainfuck)也入选了。

西比勒·伯格(Sibylle Berg)的《脑残》是一本被提名瑞士图书奖的作品。

“我这本书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也许因此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伯格猜测道。

“我不做你的功课!”

包括西比勒·伯格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书被高考学生选入书单是一种肯定。不过,这些作者也都认为作为考试题材却值得商榷,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们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估,这太可怕了。”

因为她的作品在学校里被当作阅读资料,所以经常会有不理解她文字的高中生与她取得联系。“我也曾被问过,是否可以帮忙完成学校里的作业。”但伯格“没兴趣”给别人做作业。

佩德罗·伦茨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不会去辅导理解自己的作品。因为我不想去做别人该做的事。”

除了笔试外,学生还必须参加语文口试。

瑞士各地考试的要求和方法略有不同。但原则上,考试形式是相似的:

每名考生必须至少从三个不同时代(1800年前、1800-1900 年间、1900年后)选择6部作品进行阅读,文体必须涵盖诗歌、史诗和戏剧等体裁。

原则上,其中3部作品可从阅读课中的教材中选,其他3部则可自行选择和准备。

一本篇幅比较长的书算作1部作品;如果是短篇小说或诗歌等较短的形式,则需要由几个单元组成1部作品。

口试共持续30分钟。考生针对自选作品的一段节选进行15分钟的准备,然后与老师和另一位考官进行15分钟的现场讨论。

在瑞士大多数州,高中语文口试在6月中下旬举行。

精湛和深入的解读

彼得·斯塔姆也多次遇到学生问他怎样“正确”解读他的作品,他说:“这里没有正确的诠释,只有好的或不好的。”

斯塔姆经常因为《艾格尼丝》而来到学校,他亲耳听到过很多学生对他作品很精湛的诠释,也听过一些很深刻的解读。“我总是会问他们,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辨别出评价的质量。”

对《我是守门员》的阅读辅助

对于这些作者来说,知道年轻读者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非常令人兴奋。西蒙娜·拉佩特说:“我经常发现,女学生们给出的反馈往往非常精妙。”

对于考官们,她希望:“他们能接受与他们自己见解不同的理解。“

您还记得您高考时选择的作品吗?

哦,不记得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托马斯·曼(Thomas Mann)或者歌德(Goethe)–是某个经典作品之一。

无论如何,解读一本书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不过,佩德罗·伦茨认为如果有像《柯尼希的解说》(Königs Erläuterung)这样的阅读辅助指导书籍,对阅读他的《我是守门员》应该是有好处的:“如果这样,高中生选择他的作品作为高考语文题材,就比较方便了。”

但他最后笑着说:“我只是不知道要卖出多少本这样的辅助阅读小册子,才能让出版商盈利。”

*本文转译自瑞士广播电视台SRF外部链接

相关内容
Schweizer Flagge in bedrohlicher Bergkulisse.

相关内容

炸掉阿尔卑斯山!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一个以稳定著称的国家,然而稳定本身也并不只是一个褒义词,几代人以来,瑞士不乏因为太过稳定而发出的抱怨、痛苦和呻吟之声。有人甚至想要炸毁阿尔卑斯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安定是艺术的麻药,但是这种因为稳定而产生的无聊会不会也会形成摩擦面而爆发出火花呢?

更多阅览 炸掉阿尔卑斯山!

(编译自德文:杨煦冬/dh)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