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动物园背后的故事
德国导演罗穆拉德·卡尔马卡(Romuald Karmakar)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有关苏黎世动物园的纪录片。他在访谈中透露了把他的注意力从战争和高科技音乐主题转向笼子里的动物的真实原因。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今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一个比较清静的区域,远离纷乱的政治抗议和红毯上的喧嚣,举办了一场略显安静的特殊首映式。战后重建的大型文艺影院德尔菲电影宫(Delphi-Filmpalast)内的600个座位很快就坐满了人。
无论是放映现场还是片子里,都看不到明星的身影,但大厅里却充满了期待的氛围。罗穆拉德·卡尔马卡的《隐形动物园》(The Invisible Zoo)是一部长达三小时的无解说纪录片,这一天这部片子将进行全球首映。
“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在这部片子中要有四季、无解说、无附加音乐,无坐式采访,”卡玛卡尔在放映结束后说。
卡尔马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期德国最勇敢、最具政治争议性的电影人之一,他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通过《196 BPM》(2003 年)和《如果我在夜里想起德国》(Wenn ich nachts an Deutschland denke,2017年)等影片记录了德国的各种电子音乐场景。在此之前,他的拍摄对象是从巴尔干雇佣兵、连环儿童杀人犯和斗鸡者,到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s,纳粹德国领导人)及911袭击者的伊玛目等各色人物。
他的新片对每一位观众都是一个极限的挑战。卡尔马卡的影片风格干练,没有丝毫华丽的修饰,需要人专注地用冷静、严肃的视角去感受震撼。
他详细描述了动物园的运作方式,影片中可见管理会议、员工之间的讨论、公众捐赠者的酒会等场景,但他把镜头主要放在了那些日常琐碎的工作上,因为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简单工作保证了苏黎世动物园这个小世界的正常运转。
为什么选择苏黎世动物园?
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苏黎世?因为卡尔马卡的大部分重要电影都以柏林为背景,而且都以德国历史或文化中的某个敏感点为出发点。他的电影《马尼拉》(2000 年)也不例外,该片以菲律宾为主题,曾获得洛迦诺电影节银豹奖。
“老实说,这部影片原本是打算在西柏林动物园拍摄的,我们为此得到了资金。但在那里拍摄了十天后,由于动物园管理方的一再阻挠,我们中断了拍摄,”卡玛卡尔实事求是地回答。
“2018年夏天,这个计划落空了,考虑到经济压力,我们想开展一个小规模的项目–我们查看了谢里丹排名(英国专家安东尼·谢里丹(Anthony Sheridan)的全球动物园排名)。前五名全部都在德语国家。维也纳排名第一,其次是莱比锡、巴塞尔和苏黎世。因为我认识的一个人在苏黎世有一些关系,通过他,我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于是我们就去了苏黎世动物园!”
“苏黎世动物园对我们的唯一的限制是,我不能到灵长类动物和大象的园区拍摄,”他笑着说:”我昨天才知道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我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能让我们拍摄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当被问及拍摄动物是否有什么诀窍时,卡尔马卡说:”在一部关于苏黎世动物园的影片中,你必须找到所拍摄动物的特性。比如它在看什么?它听到了什么?一般在动物电影中很少使用原声。比如在纪录片《地球》中,影片中的北极熊并没有配上它生活中的原始声音,如咆哮声、脚步声或空气的声音,而能听到的是拍摄时使用的直升机在头顶上轰鸣的声音。而我们却反其道而行。“
说话时,卡尔马卡经常会笑,仿佛他在为他的电影进行实时解说。他回忆说:”我的剪辑师第一次听到这部电影的录音时,他的评价是:’太吵了’。而苏黎世动物园就在机场附近,时时能听到飞机从头顶飞过的声音。“
斑马之死
在《隐形动物园》中,我们看到了动物们在各种人造栖息地中的生活。我们看到它们的食物是如何准备的;如何被机器切碎;如何被装在管子和漏斗里,我们看到动物们毫无表情的面孔;看到它们机械化的日常活动,并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看到了它们的死亡。
在一个冗长、令人心碎的场景中,一只查普曼斑马被射杀了,它的头被砍下来、然后被开膛剖肚,喂给了狮子–一只健康的斑马,动物园一再强调在它死后,尽最大可能重新安置了另一只斑马。
动物园花了很长时间为这只斑马寻找愿意接收它的动物园,却没有找到,最后决定杀死它。在这段篇幅中,卡尔马卡展示给观众的是,为了安宁所需要付出的暴力。
“在我们的社会中,能够感受到许多来自动物的美和动物的各种图像–在儿童睡衣上、电影的镜头中,等等,”他说:“然而要维护动物在公众心中的美好形象,有时候就要做出这种残酷的选择。而把这两个层面都表现出来就是电影制作人的工作。在如《马达加斯加》(梦工厂制作的儿童系列动画片)等影视作品中,斑马被打上了可爱动物的标签。而这只在苏黎世动物园被射杀的斑马,还是一只健康的斑马,这就显得更加残酷。这部影片引发了观众对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物园这种体制中对待动物的处理方式的思考。
他继续陈述着,似乎想要揭开这个项目中那些无解问题的谜底,”那位射杀斑马的人不希望被拍摄,也不希望我拍摄斑马倒下的瞬间。我可以接受和理解前者,但我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不想让我拍摄那只垂死的斑马。“
疫情的影响
卡尔马卡说:”在苏黎世这样的动物园拍摄,总是会打扰到动物园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饲养员,“卡玛卡尔说:”这很不容易,因为你必须找到一种与他们合作的方式。在开始拍摄前十分钟遇到饲养员,你必须首先与他建立联系。“
在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当疫情突然出现时,这位导演低调而深刻的风格才尽显了出来。在之前的140分钟里,没有任何迹象能感受到影片起步初期的艰难;也没有任何信号能看出疫情对银幕上出现的人物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卡尔马卡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动物在疫情时期的奇特经历,它们被关在精心制作的笼子里,却没有观众的来访,只有空荡荡的走廊和观赏平台。他的超写实影片一下子有了是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荒诞剧《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的调子,他说:“猴子们不知道为什么人类不再来了。”也没人能告诉它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这些猴子来说,这是不正常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
从殖民到自然
对他来说,动物园是什么时候变成隐形的? ”19世纪,欧洲大多数大型动物园都采用了源自殖民地传统展馆的建筑风格。但在20世纪初,汉堡动物园改变了策略,我称之为’动物园的隐形化‘“,他解释道。
”新风格把那些展馆的模式、印度神庙和埃及风情的元素全部拿掉。苏黎世动物园的风格非常有趣,没有任何建筑物。动物的活动区域完全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你看不到任何遮拦。让人会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森林一角的景象。在这里人们看不到任何影响景观的东西,尝试将人为管理的痕迹掩藏起来。但众所周知,一切看似简单的东西的背后都要付出很多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
”当你去参观动物园时,你想看到什么?这是关键,“他引用了前苏格拉底时期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kle)的一首诗,影片也是以这首诗开始的:”‘你只能看到你在心中认可的东西’。我们是一个隐形动物园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自己决定我们想看什么。”
(编辑:Virginie Mangin & Eduardo Simantob/g,编译自德文:杨煦冬/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