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巴塞尔城:瑞士的“孤独高地”

巴塞尔市莱茵河畔步行道非常宽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市极小型的平均家庭规模。
巴塞尔市莱茵河畔步行道非常宽阔,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市极小型的平均家庭规模。 Keystone-SDA

在巴塞尔城市半州,47%的家庭以一人独居的形式存在,该比例显著高于36%的全国均值。该市四分之一的居民处于独居状态。州政府正在进行一项旨在提高民众敏感度和消除居民孤独感的计划。《瑞士杂志》(Schweizer Revue)对此进行了报道。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在这个秋日的早晨,阳光洒进了82岁老人埃斯特·雅尼娜·泽恩特纳(Esther Janine Zehntner)的公寓。这套四居室公寓位于巴塞尔市Iselin区一栋居民楼的六楼,站在窗边就可将城市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我过得很好。我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但这并非刻意的决定,”这位曾经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做了近十年驻非洲教师的老者说,“我有一颗‘黑非洲’的心。”采访中,她对自己在非洲不同城市从事发展援助工作的经历津津乐道。为了保持晚年身体健康,她每天都坚持散步。

她最爱的散步地点就是莱茵河畔步行道和巴塞尔动物园。她保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常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剧院、音乐会和博物馆,但有时孤寂也会袭上心头。随着瑞士人口的老龄化和离婚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瑞士人被孤独感所困扰。

大家的孤独

在巴塞尔,四分之一的居民(即5万人)处于独居状态。也就是说,该市家庭总数中的47%是“一人居”模式。而该市另外约15万名居民处于“两人或以上”的居住模式中,占该市家庭总数的53% 。

埃丝特在采访中还提起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原同事度过的一周时光。大家都在展示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照片。“但我一个也没有。我错过了人生吗?无论如何,如果要提到让我倍感寂寥的一个时刻,那就要数那个时刻了。”埃丝特说。她每次听到楼上邻居家三个孩子的打闹声都会感到开心。

埃斯特·雅尼娜·泽恩特纳在她位于巴塞尔的公寓里。终生独居的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我过得很好。”
埃斯特·雅尼娜·泽恩特纳在她位于巴塞尔的公寓里。终生独居的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我过得很好。” Stéphane Herzog

在她家楼下,有家名为“Huefyse ”的小酒吧餐厅,是当地“独来独往者”的聚会场所。男男女女在这里喝啤酒,有时还会在露台上抽根烟。在隔壁一家名叫“Ahornträft”的酒馆儿,一位常客总爱坐在一张固定桌子旁办公。埃丝特有时会和他共进一餐。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之前的大半生时间里,她住在Iselin区的一栋家族老房里-这栋房子是她祖父于1902年建造的。她一直与以前的邻居保持着联络。

被“孤独症”困扰的半州

在巴塞尔州,独居家庭的比例从上世纪60年代的21%上升到90年代的45%左右。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巴塞尔城市半州政府和城市发展部负责人卢卡斯·奥特(Lukas Ott)说:”我们可以测量社会中人与人的隔离程度,但很难量化孤独感。这位官员负责将社会民主党州议员帕斯卡尔·普菲斯特(Pascal Pfister)2023年向半州议会提交的一项提案付诸实施。

该议案建议从2025年起,向由志愿者管理的相关项目提供15万瑞郎的资金,与此同时,建立起一套以“消除孤独感”为目标的战略。奥特说:“城市必须为人们创造新的相处机会。”他提醒道,巴塞尔城市半州有大量的养老院、医院和医疗社会机构。

2023年,州政府给所有独居老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提供了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老年人支持服务热线,另一个是孤独者帮助热线“你的声音,我的倾听”(Mon oreille pour toi)。当然,孤独不仅仅是老年人面对的问题。

在巴塞尔城市半州,三分之一的独居家庭涉及的是20至40岁的年龄段人群。卢卡斯·奥特说,在人员流动性更强的世界里,相当一部分日常活动发生在网络上。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更广,但往往更脆弱”的世界里。“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深度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奥特说。

社会隔离(译者注:又称“社交孤立”,指人与社会之间完全或是接近完全缺乏联系的状态)是一个禁忌话题。“老年人的孤独众所周知,但说到年轻人也孤独,人们就不那么能理解了。”奥特补充道。

婴儿潮一代“以孤独为耻”

六十多岁的戈特弗里德*出身于文化世家,他的两个子女已经成年,他也已与妻子分居了十年。戈特弗里德在电话采访中说,新冠疫情之后,许多个体经营者倒闭,他也不得不重新职业转型。他坦率地谈到了自己的孤独感,他有不少朋友和熟人都离了婚,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潮一代的生存境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只能靠救济生活。”到了我这个年纪,谁都不喜欢单身。”他说。

外出聚会对独居者来说非常重要。热闹的巴塞尔兵营文化中心(Basel Kaserne)就是一个聚会的好场所。
外出聚会对独居者来说非常重要。热闹的巴塞尔兵营文化中心(Basel Kaserne)就是一个聚会的好场所。 Keystone-SDA

戈特弗里德描述道,他的同龄人希望兼具两种看似矛盾的东西:既不孑然一身,又保持独立和高品质生活。“大家就这样留在了各自孤独的角落,谁都觉得生活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戈特弗里德想追求幸福,但他觉得男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无法再和陌生的女性说话,甚至无法真正看看她们。”

现在,对于60多岁的人来说,Tinder(译者注:一款用于移动约会-Mobile Dating,即在线约会求偶-的应用程序)已经部分取代了现实中的约会。”我通过这个平台上认识了很多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永远不会和人讨论孤独,实在难以启齿。”没有老伴的日子越来越让戈特弗里德感到煎熬。“两人作伴的好处是可以分享、分担,有个人说话。”他希望在身体渐衰、父母离世的时候,有伴侣陪在身旁。

女性爱独居

根据巴塞尔城市半州经济、社会和环境部提供的数据,在该州的社会福利领取者中,约75%的人独居或住在福利院等机构。年轻人群中的独居比例也在增加。除此之外,一部分有子女家庭纷纷离开城市,去寻找更安静的居住环境。该州州长办公室发言人梅拉妮·伊姆霍夫(Melanie Imhof)说:”州政府正在加强适合这些人群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就连巴塞尔剧院广场上的丁格利喷泉也热热闹闹,富有动感。
就连巴塞尔剧院广场上的丁格利喷泉也热热闹闹,富有动感。 KEYSTONE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城市社会学实验室的卢卡·帕塔罗尼(Luca Pattaroni)教授解释说:”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决定推迟婚姻或建立伴侣关系的时间点。针对这种需求,房地产业正在创建“共同生活”(co-living)空间:在带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中提供单人公寓。

“国家消除孤独计划connect!”负责人托马斯·普夫鲁格(Thomas Pfluger)指出:”如果城市里都是孤立的公寓,且缺乏聚会场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贫乏。”

帕塔罗尼提到一项有关集体生活的研究,其中写到“合作社”(cooperatives)范例:人们在同一屋檐下共享生活,那里有被称作“clusters”的共居空间,居室周边还设有设备齐全的工作室。”孤独感会导致抑郁症,是关乎心理健康的核心问题。”帕塔罗尼说到。

那么,到底可不可以称巴塞尔是瑞士的“孤独之都”?“要知道,巴塞尔人可把自己叫做’传统和聚会的传承人’。”普夫鲁格说。不要忘记,巴塞尔的狂欢节(Fasnacht)和秋季博览会(Herbstmesse)可是声名远扬的盛事。

*此处为化名

(本篇报道最初发布在Revue Suisse外部链接)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