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中国视角”-SinOptic成立十周年庆典
2008年6月5日,洛桑城中一条小街的画廊中宾客满堂,敞开的门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整条街道弥漫在喜庆的气氛中-这是白鹄先生在为他的“中国视角”中国服务和研究公司庆祝10周年诞辰。
1998年6月,一个很不起眼的网站SinOptic.ch出现在瑞士的网络中,网页用中法两种语言分别介绍着中瑞士双方的各种实用信息。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网站,今天却成为中瑞两国进行各类合作的一座重要桥梁。
成长历史
1998年,白鹄有想法要建立一个介绍中国和瑞士各类信息的网站,为此他走访了许多与中国有关的协会和组织,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动手。于是白鹄想,与其考虑过多,还不如付诸行动。
一个没有任何官方资助的个人企业,凭借白鹄先生(Gérald Béroud)兢兢业业地努力和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瑞士人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为中瑞政治、经济、文化合作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独立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白鹄的中国服务和研究公司走过了一条的漫长的道路,公司的业务从小到大,翻译工作就是其中一项:公司承接从情书、身份证到驾驶执照翻译工作。
此外,讲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白鹄先生还经常陪同政府要员访华:2003年他陪同现任瑞士联邦总统库什潘(Pascal Couchepin)访华;2005年陪同瑞士经济部长戴斯(Joseph Deiss)前往中国;2006年又陪同瑞士外交部长米什琳·卡尔弥-瑞(Micheline Calmy-Rey)访华。2005年,白鹄带领一个制酒代表团去中国。
为了进一步协助瑞士企业更好地与中国沟通,2006年白鹄与沃州、洛桑市政府一起创建了一个促进对华关系(China Task Force)组织。
前不久,白鹄的“中国视角”(SinOptic)公司刚刚协助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筹备了一个介绍中国的大型展览。
白鹄还骄傲地提到,有一次在陪同瑞士联邦总统出访中国时,在敦煌品尝了驼掌。他说:“这体现了我们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
嘉宾
来参加这次庆典的人中不乏各类重要人物、商界名流。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及其夫人就是其中一对。董大使也对白鹄先生在中瑞经济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洛桑政府议员Jean-Christophe Bourquin和Jean-Yves Pidoux也在来宾之中,他们不仅与白鹄有事业上的往来,还是白鹄的大学同学和好友。Bourquin对swissinfo记者说:“白鹄为洛桑政府给与了很大帮助,2004年他协助洛桑城市做了一个中文的宣传册,这些年来还为许多中国代表团做了接待和翻译的工作”。
他说:“几年前我们就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因此白鹄的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到场的约180名宾客中,还有许多中瑞官方机构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有许多普通人,他们无论作为企业还是私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瑞士人,都曾从白鹄那里得到过各类有关中瑞合作方面的帮助。
中国化的瑞士人
十年来白鹄为中瑞两国的交流默默地做着不懈的努力,许多中瑞公司、企业和个人从他的公司中得到协助,找到了合作伙伴或解决了因文化和语言差异带来的问题。
白鹄多次去中国,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作为土生土长的瑞士人,他当然也同样对瑞士了如指掌。正是因为对双方面的了解,使他在促进中瑞各类合作中如鱼得水。
在他的迎宾讲话中,他说道:“我在中国接触到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士,使我对中国有所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我自己的国家。”
如果说白鹄最后用纯正中文演唱的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还不能说明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当swissinfo记者对他的歌声表示赞叹时,他谦虚的一句“不行,不行”,不得不让人感觉到他已经非常中国化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杨旭东
法语名字Gérald Béroud。
1957年出生在洛桑。
1979年毕业于洛桑大学社会系。
之后一直从事社会研究工作。
1986年陪同姐姐前往中国参加世界语国际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去中国,并开始对中文产生兴趣。
1989年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中文。
直至1996年在瑞士防御吸毒组织做研究工作。
1998年至今,SinOptic中国服务和研究公司负责人。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