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為什麼瑞士街頭看不見孩子了?

汽車優先的都市規劃導致兒童遠離了街道。
汽車優先的都市規劃導致兒童遠離了街道。 KEYSTONE/Salvatore Di Nolfi

近幾十年來,兒童逐漸從城市空間消失。這種趨勢出現在許多國家,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包括瑞士巴塞爾在內的全球多個城市都發起計畫,旨在從兒童的角度重新思考公共空間的規劃。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訂閱我們的時事通訊電子報(Newsletter),每週您會在您註冊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費電子郵件,內容是瑞士資訊繁體中文版報導。請擊點這裡,現在就訂閱。

校園之外,在街頭玩耍的孩子越來越少,獨自步行上學的兒童也越少見。

這些孩子有時被稱為「後座一代」,因為他們是「透過車窗看城市」的孩子。在那些「禁止兒童進入」的咖啡館和飯店,以及婚禮等場所更是不見兒童的蹤影。

流動性和數位化

社會學家Clément Rivière著有《城市中的兒童》(Leurs enfants dans la ville,里昂大學出版社,2021年)一書。他在瑞士法語電視台「Tout un monde」節目中篤定地說:「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兒童正持續地退出從公共場所。」

造成這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汽車是經常被提及的因素。城市逐漸朝著「在尖峰時段盡可能保障車輛通行」的規劃目標發展。而行人-尤其是行動不便者和兒童-並沒有得到優先考慮。

數位化也是一個因素。有了社群網絡,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與朋友交流聚會。而電子遊戲的流行則使家庭娛樂更加豐富多彩。網路上提供的各種服務也促使人們多待在家裡。

相关内容
Verschiedene Hochhäuser

相关内容

住宅密集,生活质量就一定低吗?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境内几乎没有新规划的建筑区,因此,居民住宅密集化势在必行。但如何在住宅密集化的同时又能保证高质量的居住空间呢?

更多阅览 住宅密集,生活质量就一定低吗?

風險規避意識增強

同時,社會也更加意識到兒童在城市中所面臨的風險。「在歐洲,尤其是在1990年代比利時迪特魯事件之後,這種情況變得尤為明顯。」Clément Rivière指出,「這起案件極大地提高了戀童癖問題的社會關注度…人們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在公共場所遭遇壞人。」

Clément Rivière解釋說,普遍來看,兒童在20世紀「越來越被視為脆弱的生命」。為人父母的標準也改變了。這位社會學家透露,有些父母在和他的交談中提到,雖然他們記得自己小時候獨自穿越大城市的情景,但他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做同樣的事情。「其他家長、學校和公共輿論對此的看法也不復從前,人們顯然更多地意識到其中的風險。」

但在Rivière看來,這種態勢頗成問題-尤其是,其延後了城市年輕人自主自立的年齡。他解釋說:「這意味著年輕人的活動範圍縮小了,在公共場所獨立活動的時間也在減少。」

這一趨勢並非無可挽回。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多個地方政府都設立了「把城市還給兒童」的計畫,提供由兒童設計、為兒童服務,同時又適合各國國情的包容性公共空間。 2019年在巴塞爾啟動的「一公尺二的視野」(Eyes at 1m20)計畫就是其中之一。

在瑞士,巴塞爾於2019年啟動了「一米二的視野」(Eyes at 1m20)計畫,該計畫旨在根據兒童的身高調整街道設施和指示牌。計畫內容還包括與兒童一起重新制定建築法規,並將這些建議納入政策考量。

義大利法諾市設立了專門的商店標識,孩子們知道他們可以向有標識的商家尋求幫助,並可以在那裡得到關照。蒙彼利埃大學教育學教授Sylvain Wagnon解釋說:「孩子們看到貼紙便可知道,他們可以去那裡問路或上廁所,店主會盡力幫助他們。」

西班牙巴塞隆納市在部分街道上建造了半步行綠島,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這些綠島。因此,在兒童較多的社區,綠島內的活動方式會和老人較多的街區有所不同。

創造力和冒險精神

一個更適合兒童生長的城市應該有更豐富的「多形態場所」,其用途不受都市規劃者或政府的支配。

巴黎建築師Madeleine Masse致力於解決這類包容性問題。她解釋說,孩子們在對話中經常提到某些事物:「顏色、植被、小坡……如果坡面有紋路,他們可以爬上坡峰、躲在樹後,還可以挪動家具、改造環境、畫畫…。 」

巴黎建築師Madeleine Masse說,城市遊樂場並不能真正讓兒童掌控城市空間。
巴黎建築師Madeleine Masse說,城市遊樂場並不能真正讓兒童掌控城市空間。 Keystone / Petra Orosz

在她看來,市內的兒童遊樂場並不符合上述期望。她說,那裡仍然是封閉的空間,孩子們被帶到那裡,由成人監督。兒童不一定會自發性地想去這些侷限的、高度規範化的空間玩耍。

「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自主感,能夠自己去一個地方,或至少有一種自己去的感覺。這種冒險和自信真的很重要。」Madeleine Masse解釋道。

高度政治化的問題

專家認為,為兒童設計城市是一種可以促進良性循環的投資。因為作為未來的公民,如果人們在兒時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城市,他們之後也會更好地愛護城市。正如Clément Rivière所提到的,這涉及一個非常政治性的問題-關乎社會融合和共同生活。

社會學家繼續說:「我們在公共空間與他人相遇,沒有宗教信仰、膚色抑或社會階層之分。如果我們越來越宅家,越來越少接觸公共空間裡的多樣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民主問題。」

同時,這一切發生在「將不同社會族群和歷史上的非主導族群納入城市」這一更廣泛的社會背景之下。可見,都市規劃要重新思考,讓公共空間成為人們-特別是那些小公寓居民-的「社會氣候庇護所」。

(廣播版: Isabelle Cornaz -RTS ,文字版: Pierrik Jordan -RTS/dbu,編譯自法文:郭倢/dh,繁體校對:方常均)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如需通过电子邮箱免费订阅时事通讯(Newsletter),请在下方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更多阅览 通讯订阅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