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民主在行動:從香港到瑞士

媒體估計上週末香港約有兩百萬人(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走上街頭抗議。
媒體估計上週末香港約有兩百萬人(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走上街頭抗議。 Copyright 2017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的民主研究團隊分析了香港的抗議示威、瑞士的罷工、和人民採取的最新政治行動。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一提到香港,西方人總是想到摩天大樓、金融服務、殖民歷史。最近幾週,新聞報導依然時常提及香港,但理由並非上文所述。數百萬香港市民抗議反對一項新引渡法條(修法進程現已暫停)。

瑞士新聞媒體刊發了為數眾多的社論,縱評香港權利侵害的重重問題,例如這篇《新蘇黎世報》的評論員文章(德)外部链接。但瑞士政府依然謹守自己常用的“支持民主,但好言相勸”調性。

我們請外交部就這塊前英國殖民地所發生的事件發表聲明。在談及了維持在港業務(當然也包括瑞士公司)“穩定”的重要性之後,外交部這樣表示:

“瑞士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局保持定期聯絡,並緊密跟進局勢發展。示威遊行是表達恐懼的一種方式,應當得到適當處理。瑞士呼籲所有各方避免使用暴力。”

如何理解,您請自便。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全球民主通訊員Bruno Kaufmann的觀點

最近中國共產黨(和他們在香港的傀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限制這片800萬人口土地上最後一絲民主自由空間所採取的措施過火了。

爭議重重的引渡法案得以撤回,以及隨後特首所做的道歉,給香港提供了罕見的機會,回到通往更多民主空間的道路上去,這也正是北京在1997年英國移交香港之前所做出的承諾。

正如當年北京駐香港的代表魯平確認的那樣:“將來香港如何發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權範圍內的事,中央政府不會干涉。”

不過今年來,敢於向北京政權喊話的商界人士和持異見者都已經從香港消失。對此,過去我們也有所報導(英)

北京發生的天安門事件(多語)屠殺已經過去了30年,港人掀起的(不成功的)雨傘革命也過去了5年,此次數百萬人走上街頭傳遞了非常清晰的信號:人民的力量依舊活躍。

數萬,甚至數十萬瑞士各地的女性走上街頭要求平等的薪酬和待遇。
數萬,甚至數十萬瑞士各地的女性走上街頭要求平等的薪酬和待遇。 © Keystone / Walter Bieri

女性罷工、氣候變化、瑞歐關係

視線回到瑞士,隨著最近一批全國公投塵埃落定,公眾關注的焦點轉到了女性、選舉、以及歐洲。

女性:6月14日,數量眾多的瑞士女性上街參與全國性的罷工,抗議久懸未決的兩性間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問題。這是1991年以來的第一次同類行動外部链接,也是瑞士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抗議之一。讓我們看看這次行動能不能驚醒瑞士這個往往變化緩慢的國家。請持續關注瑞士資訊,了解後續情況。

選舉:許多人也在關注十月的議會選舉(多語)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多語),環境將會成為主要議題。受此影響,預測顯示儘管右翼人民黨將可能延續在議會中的最大黨地位,綠色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的表現將大幅提升。

歐洲:不僅如此,除氣候變暖之外,在瑞士選民關注事項上佔據第一位的則是持續發酵的瑞歐關係問題,本週也有一定進展。瑞士政府終於向歐盟做出了答復:伯爾尼就框架協議草案點頭了!草案看上去不錯,不過還不夠好(多語)……簡而言之,瑞士人擔心工資方面的低價競爭和移民問題,推動政府向布魯塞爾要求“澄清”一些關鍵問題;後者也樂意從命。

這可能性大嗎?可能不大。即便政府真的在協議上簽字了,我們可以打賭在未來一兩年間的某個時間點上,協議也需要經過全民公投來獲得人民的背書。

說到公投,還要請大家關注關5G的激烈論戰。有一個公民團體誓將發起公民動議反對5G(多語)。同時也請關注另一項與科技有關的問題:電子身份證(多語)。許多瑞士人對此均持謹慎態度。如果政治方面您還有什麼關注的話題,或者想了解更多信息,請讓我們知道! (通過郵箱聯繫此處此處,或者在推特上外部链接聯絡Bruno)

(翻译:刘烽烽)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