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人群,幾乎都與恐慌無關
在首爾的一場聚會上150餘人擁擠致死的新聞,使居住在日本的瑞士籍專家克勞迪奧·費里恰尼(Claudio Feliciani)深受震撼,他的研究領域正是關於人流路線和人流管控。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我經常聽人說,相比於一些重要的議題,比如氣候變化和非洲飢荒,我所做的研究顯得比較無用。然而,這一次發生的事故卻與之相關。我本以為自己能夠有所作為,卻沒有幫上忙。這無疑加深了我的無力感。”
這些話是克勞迪奧·費里恰尼談到上週末發生在首爾的悲劇時說的,當時超過150人在梨泰院的萬聖節聚會上因為人群擠壓而喪生,而梨泰院地區一向以熱鬧的夜生活而聞名。
費里恰尼是東京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他的研究領域是人流路線模式與人流管控的最佳方案。他曾與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一本專著,這本書的寫作目的正是為了避免類似首爾事件的發生。
他希望自己的研究題目能夠獲得關注,並表示“自己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力求類似事件不再發生,也懇請這類事件不會被敷衍地處理。”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當您說到“這類事件被敷衍地處理”,具體是指哪些措施?
克勞迪奧·費里恰尼:在這樣的事件發生後,我們看到人們傾向把原因歸咎於“人群”,並自然而然地把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歸咎於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身上。
事實上,當你身處那天在梨泰院小巷那樣的人群裡時,是無法用自己的雙腿移動的,而是被人群中相互作用傳遞的動力波推動,你甚至對前方幾米外的情況一無所知。你使不上任何力。
此外,我們還能讀到一些針對這類事件的草率評論,比如“都是因為人太多了”。然而這並不是關鍵。像蘇黎世街頭遊行這樣的活動曾吸引了多達一百萬人的參加,而沒有發生事故,但偶爾在只有數百人在場的聚會上,卻會發生流血事件(譬如2018年在意大利科里納爾多一家夜店發生的踩踏致死事件)。
一些媒體在報導這一新聞時,使用了“恐慌”和“瘋狂的”人群等詞彙。所以,用這些表達方式來描述這個事件,真的合適嗎?
恐慌在人群中無法控制地蔓延,這一想法來自於19世紀末古斯塔夫·勒邦(Gustave Le Bon)的一篇論文,勒邦是這一領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然而很遺憾的是,這種想法一直被大部分的人所堅持,因為這樣就很容易將責任推給無數人,也有效地推卸了管理者的所有責任。
事實上,眾所周知,恐慌的作用微乎其微,幾乎不能算作踩踏事故的成因。
而在梨泰院的事故中,許多人也在事發前幾秒鐘還在歡呼慶祝,(少數)幾聲尖叫也是在事發後才開始聽到的,而不是在事發之前。
那麼在首爾拍的影片,是否有可能讓人了解到在梨泰院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類事故的普遍因素:間歇性人群流動、非常高的人群密度,以及人群的“湍流”行動,這些表明了當時人們被抬離了地面,並被物體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動力波所移動。在這些條件下,當有人開始往不同的方向連續地移動時,人群就會突然產生間隙,使人們失去平衡。
由於相互作用的力很大,空隙會很快被周圍的人填滿,形成一個連鎖反應,人們就會一個倒在另一個的身上。所以即使是在平地上發生的踩踏事故,最後也有可能發現許多屍體堆積在一起。道路處於斜坡上這一事實,進一步促使了這樣的結果,或者說,斜坡使得這種後果更難以避免。
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防止這類事故的發生?
首先,活動管理方所有部門之間必須進行協調。針對上面提到的蘇黎世街頭遊行,就有一個專門的組織委員會與警方合作,同時也會諮詢專家和大專院校,進行模擬人流的實驗等更具體的研究。
周圍的居民、餐館老闆和夜總會經營者也應參與到這場活動的組織工作中,以便讓他們都能夠判斷事態,以及在出現危險情況時知道應該向誰發出信號。從目前得到的資訊來看,梨泰院的問題似乎在於缺乏這種協調,儘管我們還需要時間來了解其中詳細的原因。
還有一些更普遍的預防措施,例如持續地劃分人流;從而避免人群中的一部分人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向相反方向移動。
此外,我還想提醒一點,人們需要明白,這類事件可能不僅限於發生在有數百萬人居住的大都市裡。如果不重視安全問題,即使是一場小型集會也可能對集會者的生命帶來威脅。
人們需要明白,這類事件可能不僅限於發生在有數百萬人居住的大都市裡。如果不重視安全問題,即使是一場小型集會也可能對集會者的生命帶來威脅。 ”
當一個人置身於人潮中時,自己能夠採取哪些措施來避免踩踏事故呢?
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處於無法控制自己的移動方向,被迫被周圍的擁擠人群所移動的情況下,必須非常小心。當你察覺到來自人群中任何方向的力量,哪怕作用力只有很短的時間,就已經是危險的信號。
因此,首先需要做的是,在努力保持冷靜的同時嘗試著遠離人群,並通知在場的朋友及安保人員。但遠離的動作不應該突然而迅速,而且要避免移動到擁擠的樓梯上或狹窄的小巷裡。
最後,必須避免的是,在移動的人群中單獨停下來,例如拍照。這可能會形成一個“塞子”,使得人們在短時間內積聚,造成難以控制的後果。
(譯自意大利語:中文部)
相关内容
嗨到易燃易爆炸!百万人齐聚欢苏黎世街头电音狂欢节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