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費德勒算不算史上最偉大網球選手?

費德勒與喬科維奇在2018年拉沃爾杯(Laver Cup)上代表歐洲隊參加雙打比賽。他們兩人算不算史上最偉大的網球男選手-如果算,那麼誰又更勝一籌?還是有其他人配得上全時代最偉大網球選手的稱號?
費德勒與喬科維奇在2018年拉沃爾杯(Laver Cup)上代表歐洲隊參加雙打比賽。他們兩人算不算史上最偉大的網球男選手-如果算,那麼誰又更勝一籌?還是有其他人配得上全時代最偉大網球選手的稱號? Keystone / Jim Young

這週日瑞士網球明星羅傑·費德勒就要步入不惑之年了,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他會何時退役、他給網壇留下何種影響,以及他在網球諸神中佔據何種地位。他算不算GOAT-全時代最偉大網球選手(Greatest of All Time)?我們想讓你在了解了五位主要(男性)角逐者的情況後,再做決定。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從許多方面來說這麼做都不甚明智:營養與科技的進步配以普遍的職業化水準,使得短跑健將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1913年-1980年)與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1986年生),或瑞士滑雪傳奇弗蕾妮·施奈德(Vreni Schneider,1964年生)與林賽·沃恩(Lindsey Vonn,1984年生)之間的比較既沒有可能,也毫無意義。

就網球而言,跨時代進行比較尤為困難。直到1968年,即所謂公開賽時代(Open Era)開始以前,職業選手都不得參與四個大滿貫賽事(澳網公開賽、法網公開賽、溫布爾登錦標賽、美網公開賽)。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還出現了不再使用木質球拍的趨勢。

不過,有比較才有樂趣!所以讓我們這就開始吧。在我看來,競爭GOAT桂冠的五名選手當屬-按名字(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比約恩·博格(Björn Borg)、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羅德·拉沃(Rod Laver)和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當然,這份名單具有很大主觀性-如果你不同意,請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對了,你又如何定義“最偉大”呢?最受關注的標準自然是獲得大滿貫頭銜的個數。我還-不同程度地-考慮了留駐世界頭號種子選手排名的週數、其他的紀錄、他們各自比賽的美感/可看性、天生資質以及球技的靈活性等。

比約恩·博格(Björn Borg)

博格(Borg)
博格(Borg) Keystone / Adam Stoltman

博格(1956年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省)15歲時首次替祖國出戰戴維斯盃。到其因職業過勞退役之時,也就是十年之後,他已獲得11個大滿貫頭銜-6個是在溫布爾登草地賽場上,5個則是在羅蘭·加洛斯紅土球場(法網公開賽)上,反映出其難得的適應性。

他的紀錄(本文中的所有紀錄都限於公開賽時代)包括大滿貫(89.2%)和9個大師賽(82.8%)的最佳獲勝率紀錄。他還擁有所有錦標賽中對陣排名前十選手的最佳獲勝紀錄(71.3%),並保持著單一大滿貫賽事最長連贏紀錄(溫布爾登41連勝)、所有頭銜(10個)與所有賽事(49個)的最長連贏紀錄等。而博格的上旋落地球與不可思議的健壯體魄,幫助發展出如今主宰比賽的風格。假如他沒有在26歲時就退役,誰知道他還能贏得多少個頭銜?

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

喬科維奇(1987年生於前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現屬塞爾維亞)擁有20個大滿貫單打頭銜紀錄,與費德勒、納達爾平分秋色,他還與納達爾一樣擁有最多大師賽冠軍頭銜(36個)。

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
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 Copyright 2021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但他保持著許多毋庸置疑的重大紀錄,其中包括排名世界頭號種子週數總和(331週並在繼續)最多、唯一一位贏得全部9個大師賽的“金大師”(每個大師賽他都至少贏過兩次)、雙料生涯大滿貫(兩次贏得全部四個大滿貫獎杯),和一個跨年度大滿貫(跨年度在連續4項大滿貫賽事上均奪冠)。每個大滿貫賽事上,他都至少6次打入決賽,作為世界頭號種子的積分最高(16’950),擁有大滿貫賽事最長連贏紀錄(30場)。他還持有最佳生涯獲勝率紀錄(83.3%),與費德勒和納達爾的對決也都保持著領先優勢。

喬科維奇在2016年是不是打出了史上最高水準的網球?終極網球數據統計網站這樣認為。 ELO等級分(將對手的實力納入考慮)將其排在1980年的典範博格之上一點。而在GOAT積分榜上,他亦排在首位,高出費德勒幾分。話說回來,大滿貫決賽上他還沒有打出過不失一盤順利奪冠的比賽,而這種情況納達爾只出現過四次,費德勒兩次。觀眾不太欣賞他,一些批評家則抱怨他乏味、機器人似的網球,但多虧了那種恆常的穩定表現、無雙的敏捷動作與自信,他實在是極其難以戰勝。更多的大滿貫頭銜-與激烈的耍脾氣-似乎是板上小事。

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

費德勒(Federer)
費德勒(Federer) Keystone / Elise Amendola

費德勒(1981年生於瑞士巴塞爾)與喬科維奇、納達爾共享20個大滿貫頭銜的紀錄,保持著蟬聯世界頭號種子選手週數最長紀錄(237週)。憑藉著他的穩定與常青(他已創下958週-不止18年-位居世界排名前十的紀錄,而且還在繼續;他在36歲時再度ATP排名第一,令其成為最年長的頭號種子),他持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紀錄。他打贏的大滿貫賽事比賽最多(369場),打入決賽的次數也最多(31次)。他還破紀錄地6次在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參賽者是當年男子網球ATP冠軍排名前八的選手)中奪冠,也是決勝局的製勝大師(獲勝率為65.36%)。

一些持懷疑態度者宣稱,論實力,費德勒早期大滿貫決賽中的個別對手不如喬科維奇和納達爾的對手,而費德勒對戰此兩人的紀錄都處於下風。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深受球迷喜愛,令其自2003年起便年年蟬聯“ATP巡迴賽球迷最愛選手”獎項。他還創紀錄地5次斬獲勞倫斯世界體育獎的“年度最佳男運動員獎”,和13次榮獲斯蒂芬·埃德伯格運動精神獎。

在球場上,他可能是史上最有天分的選手,擁有一種輕鬆優雅的風格。簡而言之,他的比賽打得漂亮,可看性強,沒人像他那樣游刃有餘。

外部内容

在球場外,他乾淨時尚的形象與全球受歡迎度吸引了眾多廣告商。用一個詞概括,就是他的優雅。正如商業雜誌《福布斯》所指出的那樣,“費德勒的贊助商陣容龐大,在體育世界無可匹敵。在2020年裡,這令他首次成為全球薪酬最高的運動員。”

羅德·拉沃(Rod Laver)

拉沃(Laver)
拉沃(Laver) Keystone / Anonymous

評估人稱“火箭”的羅德·拉沃(1938年生於澳大利亞羅克漢普頓)實在不容易,因為他在1963年(轉為職業球員)至1968年(公開賽時代開始)之間被禁止參加大滿貫賽事。儘管如此,他依然贏得11個大滿貫頭銜,且至今都是唯一一名贏得“年度大滿貫” (即在同一年在全部四個大滿貫賽事中奪冠)的男選手。他甚至兩度拿下年度大滿貫:先是在1962年以業餘選手的身份,後又於1969年再度奪魁。假如那失去的5年也能算上的話(當時拉沃一直是頭號種子),25個大滿貫頭銜勢必也不在話下。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拉沃個子其實不高(1.73米),但他身體強壯、反應敏捷、適應性強,而且他和費德勒一樣,什麼都很強:他可以發球上網,但在必要時會留在後場擊出兇猛的落地球。拉沃活躍在我出生以前,僅有的幾段他的比賽錄影也跟如今的比賽不可同日而語,主要是現在有了更有力的球拍。話雖這麼說,2017年費德勒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拉沃是全時代最偉大的選手”,我算誰,怎麼能跟費德勒意見相左呢?

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

納達爾(Nadal)
納達爾(Nadal) Keystone / Jason Szenes

納達爾(1986年生於西班牙馬略卡島馬納科爾)與費德勒、喬科維奇一樣,都擁有20個大滿貫頭銜,其中必須一提在羅蘭·卡洛斯球場上捧回的13座獎杯。毫無疑問,納達爾是紅土賽場的GOAT,但這都不足以展現他的強大。但凡在紅土賽場上的比賽,他的獲勝率是91.5%,令其他人都只能望塵莫及。而他的81場紅土賽事連贏紀錄,則把費德勒保持的草地賽場(65場)與硬地賽場(56場)連贏紀錄拋之在後。他在數年裡一直是費德勒的影子(他蟬聯世界第二種子位置的週數達370週-即7年時間,也破了世界紀錄),但如今他的生涯獲勝率(83.2%)比費德勒(82%)更高,只略遜於喬科維奇(83.3%)。他在其他方面也都非常不錯,跟拉沃、阿加西、費德勒和喬科維奇同為贏得過全部四個大滿貫賽事的五名男性網球選手。

雖說他從未在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中拿過冠軍(費德勒贏過6次,喬科維奇5次),還有些評論人士質疑他的發球上網,但他的上旋重擊落地球及防守技術-還不能不提他的必勝鬥志-彌補了別人注意到的任何弱點。他打的比賽可能力量勝於美感-他的雙膝肯定在祈禱他退役-但不可否認,他的比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必須選一名選手打場比賽來救我的命,那我想都不用想:納達爾,來場紅土比賽。

下面就交給你了,請參與投票,並在討論中與其他球迷們分享你的觀點。

(譯自英文: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