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中美脱钩”加速,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转向瑞士寻求合作

中国在生物技术行业正加速崛起。如今,中国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关键类别药物的全球最大开发者之一。
中国在生物技术行业正加速崛起。如今,中国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关键类别药物的全球最大开发者之一。 Keystone-SDA

中美科技与资本脱钩趋势加剧,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正将目光转向更具中立性与制度优势的欧洲市场。在瑞士这个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上,中国企业也在寻求新的战略合作空间,并积极展现其“稳定、开放”的合作伙伴形象。在当下国际局势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这种“西进式突围”是否会重塑全球生物技术行业格局?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在全球贸易战升温、地缘政治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以“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会议听起来仿佛是旧时代的事物。然而,这正是5月5日至6日在巴塞尔举行的“瑞士生物技术日”(Swiss Biotech Day)年会的主题。本届大会为历届规模之最,共吸引了3’000名与会者,其中约45%来自海外。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瑞士高度依赖外部合作伙伴来推动科研和经济发展。这在生物技术行业尤为明显。许多初创企业体量小、研发周期长,迫切需要在资本与专业技术方面寻找外部助力,以推动新药研发并实现商业化-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至15年。

然而,美国近年来股市震荡频繁、生物医药科研经费缩减,再加上药品潜在关税问题,使得这一长期以来被视为首选的合作对象变得前景不明。

“私营生物技术机构的产品研发周期往往要10至15年。”瑞士生物技术协会(Swiss Biotech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阿尔托费尔(Michael Altorfer)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如今所谈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更多是短期现象。三个月、六个月之后,情况可能又会完全不同。”

不过,在那之前,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为中国带来一个窗口期,中国渴望成为欧洲生物技术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参加瑞士生物技术日的中国代表逐年增长。今年共有至少20家中国企业到场或提供赞助,包括中国领先的药品研发与制造公司药明康德(WuXi AppTec),以及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药物早期开发的中国企业晶泰科技(XtaiPi)。

“中国确实非常希望能与瑞士及欧洲建立更多基于长期互信的合作。”在瑞士生物技术日上主持中瑞合作圆桌讨论的瑞士洛桑大学教授董明月(音译,Minyue Dong)指出,“全球合作的重心,正从美国逐渐转向欧洲。”

互惠互利

中国在瑞士生物技术日上的日益活跃,正是其在全球生物技术领域快速崛起的缩影。目前,中国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主要药物类别的最大开发者,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同时,中国也是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中国企业还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用于提高新药研发效率。

“中国企业如今早已不是单纯的模仿者,而是真正在做自主创新。”泰格医药(Tigermed)位于楚格(Zug)的子公司代表Stella Gu表示。泰格医药是一家中国临床试验服务提供商,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约1万名员工。

相关内容

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瓦斯·纳拉希曼(Vas Narasimhan)近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今年5月,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已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企业应当在中国寻找新的候选药物和前沿技术,而非仅把中国当作“快速跟进药物”(fast follower)的研发地。

诺华正斥资1亿美元在中国建设一家工厂,用于生产先进的放射性配体抗癌药物,并在过去两年间与多家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达成合作。今年1月,罗氏(Roche)与中国苏州药企信达生物(Innovent Biologics)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获得其一款处于早期试验阶段候选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授权。

除了药物研发端的合作,中国还构建起庞大的临床试验中心网络-这是新药开发中最烧钱的环节之一。多位专家向瑞士资讯表示,在中国做临床试验不仅成本低于多数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这为药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

“一旦你通过临床试验将药品带入中国,你就会开始和那些未来可能开具你药品处方的医生建立联系。” Stella Gu补充道。

这些因素让许多瑞士生物技术公司难以忽视中国市场。董明月提到,几年前药明康德在瑞士生物技术日展示其技术时,听众寥寥无几;而今年,该公司主办的关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专题讨论座无虚席。

总部位于洛桑的生物技术公司Tigen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埃马纽埃尔·萨维奥兹(Emmanuel Savioz)近期赴华,与一批潜在合作方洽谈下一代细胞疗法的研发。这类疗法利用患者自身强化过的T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中国把前沿科研成果导入临床试验的速度非常快,”萨维奥兹表示,“过去和美国的合作相对容易,但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尤其是在细胞疗法领域。”

相关内容
中美两国在关税政策上争执不下。

相关内容

中美贸易日内瓦谈判,瑞士重登国际外交舞台

此内容发布于 中美即将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展开正式会谈,被视为瑞士的一次外交胜利,而瑞士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正日益被边缘化。这是两国自贸易战升级以来首次正式磋商。瑞士在两强之间发挥中立桥梁作用,此举或有望恢复信任机制,为未来谈判铺路。

更多阅览 中美贸易日内瓦谈判,瑞士重登国际外交舞台

对于Tigen的投资人来说,在中国寻找合作也极具吸引力,因为他们希望企业在创新来源上实现多元化。萨维奥兹说:“投资人希望我们能与更多的学术机构合作,并将合作范围延伸至其他地区。”目前,Tigen已与位于纽约的斯隆-凯特琳纪念医院(Memorial Sloan-Kettering)就一项细胞治疗一期候选项目达成合作,但公司仍在积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信任问题和其他挑战

不过,与中国公司开展合作并非没有挑战。萨维奥兹指出,相比与欧洲同行打交道,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此外,目前尚不确定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是否会认可来自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

美国方面还可能推进《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该法案于去年5月提出,旨在限制联邦政府对部分中国生物技术企业的资助和采购。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据保护法也令瑞士科研人员感到不安。根据相关规定,中国当局可在未经申请人同意的情况下,出于任何目的访问、使用甚至修改数据。正因如此,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推迟了原定于2023年与中国科研机构开展的联合研究项目征集活动。

相关内容

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合作负责人劳拉·奥格诺瓦(Laure Ognois)表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我们不希望让研究人员的安全和知识权益受到威胁。”

如今,随着中美经贸关系持续恶化,中国正着力加强与欧洲的联系,而瑞士自然成了重要目标。今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解放日”关税后,中国共产党的多位高层领导陆续访问欧洲。

“瑞士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它的中立立场。” Stella Gu表示,“这不仅仅是一种地缘政治立场,更是一种战略资产,这一点从近期的新闻可以看出来。”他指的是5月7日宣布日内瓦将作为中美高级别贸易谈判的举办地。“这再次说明,我们的定位是恰当的。” Stella Gu补充道。

在过去五年中,中资生物制药企业与瑞士制药公司之间达成了多项重要的授权交易,涵盖了肿瘤学、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

2024年1月,诺华公司(Novartis)与上海舶望制药(Argo Biopharmaceuticals)达成了一项高达43.5亿美元的授权协议。根据协议,诺华获得了Argo一款处于I/IIa期的心血管小干扰RNA(siRNA)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许可权,以及另一款I期资产的全球许可权,并可选择引进另外两个项目。

2024年10月,诺华还与成都百裕制药(Chengdu Baiyu Pharmaceutical)签署了一项总价值达11亿美元的协议。诺华支付7’000万美元的预付款,获得百裕一款小分子抗肿瘤候选药物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药物基于银杏叶提取物,靶向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和PARP7,用于治疗实体瘤。

2022年,瑞士生物技术公司Numab Therapeutics与基石药业(CStone Pharmaceuticals)达成了一项区域性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基石药业获得了Numab开发的三特异性抗体ND021在大中华区、韩国和新加坡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ND021靶向PD-L1、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HSA),旨在激活T细胞以攻击肿瘤细胞。

同年,瑞士制药公司Idorsia与中国的先声药业(Simcere Pharmaceutical)签署了一项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先声药业获得了Idorsia开发的失眠治疗药物daridorexant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Idorsia将获得3’0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未来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

2020年,瑞士制药公司Polyphor与复星医药(Fosun Pharma)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复星医药获得了Polyphor开发的CXCR4拮抗剂balixafortide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初步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Polyphor将获得1500万美元的预付款,最高可达1.4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提成。

(编辑:Virginie Mangin/ac,编译自英语:瑞士资讯中文部/gj)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