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瑞士有許多民間傳說
幾個世紀以來,因被阿爾卑斯山環繞的地貌,再加上受到不斷湧入的異國文化和思想的影響,令瑞士成為一個有著豐富多彩傳奇故事的國家,在這個小小的山國流傳著許多千奇百怪有關靈魂、魔鬼、女巫和龍的傳說。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威廉·泰爾應該是瑞士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有關他從兒子頭上射中蘋果的傳奇故事甚至傳到了遙遠的中國,這位血氣男兒的英雄氣概還體現在敢於違背指令,拒絕向惡勢力代表的帽子行禮。
目前在蘇黎世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個名為“來自阿爾卑斯的傳說”的展覽,其中就有關於威廉·泰爾的傳奇故事。
展覽展示了威廉·泰爾故事的不同版本,還包括一把他可能使用過的弩箭。
直至20世紀,像這樣的歷史傳奇在塑造瑞士的民族身份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泰爾這位來自烏里州的勇士,其實只是瑞士眾多傳奇故事人物中的其中一位。在瑞士這些古老的神話和故事中,瑞士的多樣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這些民間傳說,令人對瑞士的地貌、山脈、山谷、城鎮和景觀都有所想像。
在影片中,策展人Daniela Schwab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瑞士最著名的傳奇故事。
展覽中的一個傳說講述的是魔鬼橋的故事,它橫跨烏里州羅伊斯山谷(Reusstal)的捨倫倫峽谷(Schöllenenschlucht)。傳說中講到,建橋的難度之大,以至於束手無策的村民只好向魔鬼求助,而作為酬報,魔鬼要求得到第一個過橋的人的靈魂。
一個聰明的農夫巧妙地應付了魔鬼這一要求,他讓一隻山羊最先過橋,也有說法是一條狗,但無論是山羊還是狗,最後的結果是,魔鬼盛怒之下,一不小心連人帶動物一起掉進了河裡。
民間傳言,每年十月底,都會有一隻白色的馬瑞馬牧羊犬夜裡從橋上跑過,據說這是魔鬼依然在尋找那個欺騙他的人的靈魂。
懲戒邪惡
傳說的內容不僅涉及到戰勝邪惡,也涉及到端正行為,錯誤的行為往往會伴有嚴厲的懲罰。
“這些傳說是為了告誡人們,如果他們偏離了正常行為的軌道,走上了歪路,會有嚴重的後果,”策展人Schwab說。
比如在Blümlisalp的故事中,一個自私的牧羊人在他肥沃的阿爾卑斯牧場上過著富裕的生活,而下面山谷裡的人卻在挨餓。他拒絕與窮人們分享他所擁有的東西,並看不起那些窮困潦倒的人。他後來受到了懲罰-肥沃的牧場變成了由岩石和冰塊組成的荒野。
女巫也是這次展覽中的主角,或許這是因為瑞士在屠殺女巫這件事上一直保持著紀錄。例如,有一個關於Belalp女巫的故事,據說她被燒死在火堆裡,有人說她被判刑是因為她與一個巫師有染給自己的丈夫戴了綠帽子。
在瑞士法語區,曾約有3500人被當作女巫處死-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這方面的數字超過瑞士。這是因為在當時那種時代,所有災難和大流行病的到來,都必須找一個人來承擔罪過。
正如Schwab在影片中說的那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遭懷疑的人毫無出路,他們被施以酷刑,直到他們最終“招供”為止。然後他們就會被處決。
傳說得以延續
如今瑞士人已不再用魔法和器具來對付“Toggeli”這種能進入他們睡夢中的東西了,但他們似乎有意要讓他們的傳說流傳下去:在許多瑞士的民間節日中,總能找到傳說中的內容。
例如,每年舉行的一場獨特的滑雪比賽就是為了紀念Belalp的女巫,參賽者都裝扮成女巫的樣子從瓦萊州的Belalp山坡上滑下來。除此之外,瑞士各地還有許多敲鑼打鼓的遊街活動,這是為了驅趕冬天的幽靈,如阿彭策爾州鄉村中的“Silvesterchläuse”遊行。
在伯恩高原地區的因特拉肯小城,有一個“Harder-Potschete”節,是為了慶祝光明驅趕了黑暗,在這個節日上代表亡靈的蒙面人會在因特拉肯的大街上走過,嚇唬路人。
每年四月的同一天,蘇黎世都會隆重地點燃雪人”Böögg”。我們會有一個怎樣的夏天,據說取決於 “Böögg”的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爆炸。
相关内容
瑞士“爆炸性雪人”的诞生
這些傳說也在戲劇、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中得以復活。就像Michael Steiner在2010年以同樣的標題拍攝了一部反映阿爾卑斯山傳說“Sennentuntschi”的影片。
1940年,好萊塢製作了一部名為《大力水手遇到威廉·泰爾》的動畫片,其中大力水手扮演兒子,頭上頂著一罐菠菜罐頭當標靶。 1958年由Conrad Phillips主演的一個英國電視連續劇和1960年的一部好萊塢電影都是以這個瑞士傳奇故事作為腳本拍攝的。
瑞士人似乎對於發生在夜間的事情分外感興趣,在我參觀瑞士國家博物館的那天,看到許多孩子的身影,他們目不轉睛地聆聽傳奇故事的樣子非常可愛。現在傳奇發揮的教育作用可能已經減少,但這些傳說能夠長期地流傳下去應該是無可置疑的。
(譯自德文:楊煦冬)
Übertragung aus dem Englischen: Christian Raaflaub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