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预算削减:国际日内瓦困境雪上加霜

瑞士决定削减对设在日内瓦的几个国际组织的部分捐款,其中包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美国也暂停了对外援助。和平之都日内瓦上空蒙上阴云。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负责政策、宣传和知识的副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娜·斯特林(Christine Stegling)叹道:”这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赶上美国也终止了援助,时机尤其不妙。”
1月底,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获悉,瑞士将从2025年起停止向该组织缴纳300万瑞郎的捐款。斯特林强调说:“想弥补这一缺失谈何容易,整个发展援助部门都正在经历系统性的冲击。”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也将削减对教科文组织和全球教育伙伴关系组织的捐款。除此之外,其他重大削减也在计划之中,重点涉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瑞士捐款削减2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削减20%)和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署(削减20%)。到2028年底,瑞士还将结束在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国和赞比亚的发展援助计划。
这些措施源于联邦议会于去年12月做出的决定:即从2025年预算中削减1.1亿瑞郎,从2026-2028年发展合作财务计划中削减3.21亿瑞郎。
这些款项削减属于联邦委员会在去年秋季宣布的“大规模节约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军队的资助。额外资金将用于乌克兰重建(15 亿瑞郎)和国际气候融资(16亿瑞郎)。
受到特朗普的影响
在国际日内瓦,这些决定加重了不确定的气氛。尤其是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在重新评估期间暂停三个月的对外援助。发展援助领域处境雪上加霜,联合国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资金危机。
与许多设在日内瓦的机构一样,艾滋病规划署严重依赖美国的捐款,美国捐款占其预算的40%。
克里斯蒂娜·斯特林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为应对大幅削减成本做好准备,同时,我们要调整活动以适应可能被削减的资金。”
“在我们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没有储备金的艾滋病诊所都被迫停止业务,等待美国的决定。付出最大代价的将是最脆弱的群体。”她解释说。
艾滋病毒感染率会激增吗?
虽然斯特林对美国为包括筛查在内的救生治疗设置特例表示赞赏,但她对预防工作的停滞表示担忧-尤其是避孕套分发和暴露前预防工作(PrEP)的中断。
她担心地表示:“美国冻结资金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艾滋病毒感染率上升。”
关于取消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捐款,联邦当局解释说,他们希望通过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两家机构集中力量防治艾滋病毒。
克里斯蒂娜·斯特林认为这种说法难以接受:”我们是唯一直接在国家层面开展工作,组织社区参与的机构。全球基金(Fonds mondial)和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都依赖于我们在当地收集的数据。”
她补充说:”我们知道如何在2030年之前根除艾滋病毒,现在退出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有可能失去30年的进展。这种传染病影响着全球和国家的健康安全。我们不能搁置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教育和文化也受冲击
教育和文化机构也受到瑞士节约措施的冲击。从2025年起,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将停止向全球教育伙伴关系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for Education)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款。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捐款也将被缩减四分之一。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宣布打算“逐步放弃基础教育领域的行动”,同时将重点放在紧急情况下的职业培训和教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此没有回应。
瑞方公布削减对教科文组织资助几天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退出人权理事会并“审核美国在教科文组织中的参与情况”。
在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已经让教科文组织遭到冷遇。美国新一轮的撤出可能会导致其他机构抽身,这是否会引起教科文组织的忧虑?
教科文组织媒体发言人表示:“我们多边和私营合作伙伴的财政承诺持续增加-在过去8年里,这些捐款翻了一番。”
关于瑞方的削减,教科文组织强调,只有所谓的“自愿”捐款受到影响,这只涉及瑞士划拨资金的一部分。教科文组织指出:”这些削减将影响到我们的一些业务活动,特别是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国际教育局的业务。我们将继续动员其他参与者,尽量减少资金缩水的影响。”
在日内瓦,倒计时已经开始。2024年年底,专家们已经发出警告,和平之都有可能失去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内瓦迅速做出反应:2月12日星期三,日内瓦州政府宣布向非政府组织提供1000万瑞郎的紧急支持。国际日内瓦正屏住呼吸,等待美国的评估进展。预计美国将于4月底公布相关结果。
(编辑:Pauline Turuban,编译自法语:郭倢/dh)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