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将于6月中旬举办乌克兰和平峰会
瑞士宣布将于6月中旬举行乌克兰问题高级别和平峰会,旨在达成“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此消息发布之际,中俄官员于周二在北京进行会晤。据报道,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可能出席瑞士主办的这次会议。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会议将在何时何地举行?
应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请求,瑞士在一月份同意(多语)主办一场和平峰会。周三,瑞士宣布计划于6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中部卢塞恩湖畔的五星级布尔根斯托克(Bürgenstock)酒店举行此次国际会议。
在游说各国政府并探讨可行方案后,瑞士政府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现在已具备举办会议并启动和平进程的条件。”
瑞士政府表示,第一步是“在参会国之间达成共识,以期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在最初的探讨阶段,瑞士与七国集团成员国、欧盟以及所谓的“全球南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埃塞俄比亚和沙特阿拉伯)的代表举行了会谈。
“此次会议旨在建立一个高级别对话论坛,讨论如何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会议旨在就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框架达成共识,并为俄罗斯参与和平进程制定一个具体的路线图。”
哪些国家可能会参会?
瑞士一直在游说其他国家,力求组建一个最广泛的联盟参与此次和平会议。
泽连斯基在4月6日表示:“我们预计将有80到100个国家参会……我相信会有如此多数量的国家,至少愿意尝试向俄罗斯施压,敦促其达成一个公正的和平协议。”
泽连斯基承认,具体的参会国家名单尚未确定。他说:“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决定会议的具体安排。”
有关美国总统乔·拜登可能出席会议的猜测不绝于耳。根据《新苏黎世报》(NZZ)周二的报道,几位消息人士称,拜登计划前往瑞士参加和平峰会。
相关内容
达沃斯:乌克兰与瑞士敦促各国支持和平计划
瑞士政府很早就明确表示,它认为所谓的“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不包括俄罗斯)的参与至关重要。瑞士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于2月访问中国和印度,宣传此次会议。瑞士经济部长盖伊·帕尔莫兰(Guy Parmelin)在访问卡塔尔期间也讨论了这一计划。布尔根斯托克度假村隶属于卡塔尔国有(英、西)酒店集团。
瑞士外交部发言人向彭博社表示:“除了考虑乌克兰、俄罗斯和欧洲的立场外,倾听全球南方国家的意见也很重要,因为在将俄罗斯纳入和平进程方面,这些国家将发挥关键作用。这就是我们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沙特阿拉伯保持密切联系的原因。”
泽连斯基此前曾提出一项包含十点内容的和平方案,其中包括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撤离所有俄罗斯军队、保障粮食和能源供应、确保核安全,并释放所有战俘。
相关内容
一年过去了,俄乌战争如此改变了瑞士
俄罗斯是否会参与会议?
瑞士国防部长维奥拉·阿姆赫特(Viola Amherd)今年2月表示,俄罗斯不太可能参加第一轮会谈。
俄政府指出,如果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乌克兰和平峰会”毫无意义(英、俄)“,并注定会失败。俄罗斯表示,计划在瑞士举行的会议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个诡计,目的是争取全球南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国际支持。
俄罗斯断然拒绝了泽连斯基的和平方案,声称愿意就乌克兰问题展开会谈,但会谈必须尊重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并反映俄罗斯口中的“新形势”,即俄罗斯军队控制着乌克兰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并宣称乌克兰四个地区为其领土。
中国能发挥怎样的关键作用?
据彭博社报道,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出席此次和平峰会。
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3月向《新苏黎世报》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参会的可能性”。
一年多前,中国政府提出了一项包含十二点内容的和平方案,列出了结束战争的总体原则,但并未给出具体细节。当时这份文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受到冷遇,而美国称中国以和平使者自居,实则在传播俄罗斯的“错误言论”,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示,中国的和平方案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本周二,他在北京会见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以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际,两国相互支持并共同反对西方民主国家的声讨。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双方就俄乌冲突问题交换了意见,并一致认为,无视俄罗斯利益的乌克兰问题国际峰会必将“徒劳无功”。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对记者表示:“中方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公平讨论所有和平方案的国际会议。”
(编辑:Balz Rigendinger,译自英文:瑞士资讯中文部/dh)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