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顶级大学加紧对中国学生审查:中国学生留学之路何去何从?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近期公布加强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留学生、访问学者和教职岗位应聘者的申请施行例行安全审查措施。此举在多国学术界-尤其是在中国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质疑、恐慌和愤懑。这些审查措施,会导致中国学生的出海热度和世界留学版图发生变化吗?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为什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要针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申请者做出如此残酷的决定、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我完全无法理解,”当与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的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远在中国的黄晓宇*语气里充满了疑惑和焦虑。他目前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在校生,迄今为止已为申请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的入学做了长达一年多的准备。
他一直在学习德语;为了提高申请成功率,他还参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硕士课程设置,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本科课程,并且向教务处提交了自主设计培养方案,并顺利获得了批准。
然而现在,他赴瑞留学的梦想可能会沦为泡影。因为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于10月24日公布的安全审查政策(英)外部链接评估标准,他的国籍、曾就读院校以及专业方向,都有可能将他排除在录取名单之外。
饱受争议的评估标准
该校公布的安全审查机制规定,根据《瑞士联邦(军民)两用物品、特定军用物品和战略物资管制法》和《关于执行国际制裁的联邦法》(或称《(禁运法》,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有义务将适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和知识流向受国际制裁国家(包括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和中国)的风险降至最低。
这意味着,来自特定国家的留学生、访问学者或客座讲师、教职岗位应聘者的申请均需要接受额外审查-并可能面临被拒绝的后果。在涉及敏感技术的研究领域-比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或无人机等,被拒的可能性会相对更大。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基于四项标准,对是否录取申请者进行评估和筛查:
- 申请人的原籍国(其国籍、居住地和个人生平经历均会被纳入考量)是否属于“风险国家”?
- 申请人过往是否曾在被认为存在安全风险的机构有过学习经历?
- 申请人是否会从受制裁国家、不正当或可疑的来源获得奖学金资助?
- 申请者所涉足的研究领域,是否受到官方的强化监管,或者是否属于军民两用物品出口管制条例的管辖范围?
而其中第一条评估标准最具争议性。“我们不知道该校如何理解和界定‘个人生平经历’(biography)。我是否必须事无巨细地向其汇报我在中国的家庭成员、甚至前男友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出生并一直生活在瑞士的第二代中国移民,会仅仅因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在中国从事所谓‘敏感领域’的工作,就被该校拒之门外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向瑞士资讯提出诸多质疑:“这(即该校公布的评估标准)太不明确、太不合理、太不可接受了。”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科技创新而闻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以科技创新而闻名。它由16个系组成,提供学术教育并开展科学研究,涵盖工程、建筑、化学和物理等多个学科。其外籍教授、助教等教职员工占比超过65%,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根据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欧洲大陆排名最高的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外部链接中,它也名列第7位,有3个学科名列世界第一,另有14个学科位居前十。
该校校友包括22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菲尔兹奖得主、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和一位图灵奖得主,其中不乏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建立了量子力学数学框架的先驱约翰·冯·诺依曼。
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大学对科研安全(research security,特指围绕科学研究中涉及到特定类型的敏感数据、知识产权、出口管控信息等的国家安全问题)问题的关注日益浓厚,但在对特定国家的申请者实行安全审查方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似乎要比其他高校更为激进。它的审查范围,覆盖了所有来自受到联合国、美国或欧盟制裁的国家以及被瑞士定义为武器或核扩散“风险国家”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申请者、访问学者和空缺教职岗位应聘者。
此外,来自17家中国科研教育机构(包括15所高校和2家研究所)、16所俄罗斯和7所伊朗科研教育机构外部链接的所有申请者,都必须接受该校筛查,因为这些机构都被界定为存在“安全风险”。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表示,“鉴于大多数技术(在民用领域之外)也可用于军事目的,或被视为‘关键核心技术’”,因此,该校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都会受到(安全审查的)影响。
虽然这些筛查评估标准近期才被公诸于众,但实际上,它们已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内部”事实性’实施了数年之久。
目前就读于该校的中国博士生王力*向我们透露,就在他2023年秋季入学后,其导师无意中提及,此前他的申请曾被卡在了审查环节,因为他申请的研究项目涉及人工智能。
“据教授称,当时(校方)并没有明确宣布存在所谓的‘安全审查机制’,但在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既定审核筛查程序,”他介绍说。幸运的是,他的导师最终站出来为他辩护,坚持要将他纳入麾下,并提供了相关文件,详细说明了他将参与的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最终,王力的入学申请获得了校方批准,但眼下,不少人担心他的经历可能会成为“特例”。一位于2021年获得该校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定居于瑞士的中国研究人员坦言:“我担心的是,中国学生还有被录取的机会只是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实际上中国学生基本没戏。因为可能有很多教授不愿意承担麻烦,干脆一拒了之最省事。毕竟(对该校来说),优秀的申请者多的是,不一定非得招收中国学生。”
这对中国学生意味着什么?
这些审查机制细则的出台,尤其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焦虑和不满,因为近年来,与其他所谓的“风险国家”相比,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势头堪称迅猛。在2010年至2023年期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从271人增加到1362人,其姊妹院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中国学生人数则在同期由原有的139人增加到598人。
数十年以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美国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在2009至2019短短十年间,美国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入学人数足足增长了两倍。
然而就在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10043号总统公告,对目前或曾经受雇于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中国机构,或在此类机构学习、做研究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实施入境限制。而继特朗普卸任后,拜登政府继续沿袭了这一政策。
军民融合,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国家级战略,旨在消除军方、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之间的壁垒,即民用基础设施、建筑和物流也可以用于军事目的,推动军用、民用科技资源的资源共享,到2049年实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该战略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5G、人工智能、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则以多重方式对中国赴美留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在2020年3月至2023年1 月期间实施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迫使许多中国学生取消了赴美留学的计划。不仅如此,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低靡,促使中国学生寻求更经济实惠、更能负担得起的留学目的地。和主要依靠外国留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每年10,000 美元至 55,000 美元不等外部链接,折合人民币约为7.26万元至39.94万元)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美国大学截然不同,瑞士公立大学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因此面对外国留学生制定的学费标准显得更“平易近人”,每学期学费仅为435瑞郎至3,100瑞郎外部链接(约合人民币3583元至2.55万元)。
由于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在疫情期间,身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遭受了各种污名化和歧视和谩骂攻击外部链接-包括不同程度的敌视、排斥、谩骂和暴力袭击,这一系列遭遇无疑进一步打击了他们赴美留学的热情。
根据美国国务院提供的数据,在过去五年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缩水20%以上,从2019年的37万人降至2024年的29万人;而同期申请瑞士院校的人数却在上升。
中国学生录取率悄然下跌
但如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实施的安全审查政策产生长期负面影响,那么中国赴瑞留学生人数上涨的趋势或许无法延续下去。
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注于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发展的李卓文(音译),在香港英语纸媒《南华早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外部链接中写道:中国学生-尤其是STEM专业(编注:在美国特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四大类学科)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学术梦想彻底脱轨。他们因为(美国实施的)安全审查而放弃去美国攻读学位,转而前往欧洲,结果却发现自己再次被瞄准,陷入了又一轮安全审查的漩涡”。
回溯过去十年,在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享有同等声誉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来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申请者录取率大幅下降,从2014年的44%降到了2024年的12%,远低于21%的国际学生平均录取率。
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未应我们的要求、提供来自需要接受安全审查的国家的申请者最终录取率的统计数据。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如何回应流言蜚语
其实早在今年9月,关于所谓的中国院校“黑名单”的传闻便开始在瑞士学术界不胫而走。彼时,瑞士日内瓦媒体集团Heidi Media SA网络平台Heidi.news外部链接的一名记者在瑞士工程科学举办的一场座谈会茶歇间隙,无意中听到一名研究人员提到存在一份中国大学名单,而来自那些大学的毕业生,将不再受到“坐落于苏黎世湖畔(即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所在地)的一所主要院校”的欢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闻发言人马库斯·格罗斯(Markus Gross)表示,该校是出于“透明度”的考虑而选择对外公布这一审查政策的。自安全审查措施公布以来,校方一直对“黑名单外部链接”、对中国留学生采取“一刀切外部链接”做法、或对中国申请者抱有“种族歧视外部链接”态度的指控予以坚决否认。格罗斯对瑞士资讯的记者强调称:“没有硬性排除标准或自动(排除)机制,每份申请都会经过单独评估。如果一个拥有受制裁国家国籍的申请者,他的生活中心在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一点也会被考虑在内。”
为了平息外界指责、并解释安全审查机制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流程,校方原本计划在10月底为来自需要接受安全审查国家的国际学生举办一次解答说明会。然而,由于报名人数远超预期,它不得不重新安排时间,并将会议形式改为线上举行,以便让所有感兴趣的人都能参加。最终,参与者超过了1000人。
在线上说明会上,该校出口管制办公室的负责人西尔维娅·纳斯特(Silvia Nast)表示:“公布的(申请者曾就读或从事过研究工作的科研教育机构,申请者原籍国,以及需接受安全审查的‘风险国家’)名单,绝不是‘黑名单’或‘禁入名单’”。她补充说,这些名单,旨在帮助校方识别哪些申请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评估,“这些名单并非拒绝申请的标准。没有人会因为其国籍而被本校排除在外。”
在瑞士德语纸媒《新苏黎世报·周日版》(NZZ am Sonntag)的采访外部链接中,当被问及为什么美国、欧盟和英国实施的制裁,会被一所位于中立国家的大学来采纳和执行时,纳斯特将此归因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对其员工的关照义务(duty of care)。“我们的大部分教授都来自国外……我们必须确保他们不违反原籍国的法律。”她还在一份内部备忘录外部链接中强调了出口管制对外国研究人员的重要性:“如有违反(出口管制条例),即使是疏忽大意而导致的,也会引发针对个人的巨额罚款,严重情况下甚至会被判入狱。”
在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GCSP)全球与新兴风险部门的负责人让-马克·利克里(Jean-Marc Rickli)看来,认为瑞士这个中立国的大学不应参与制裁的观点,是对瑞士中立性的误解,因为“中立法并不涵盖或涉及制裁”。而根据瑞士联邦外交部发布的《中立白皮书》,中立法,只有在他国之间真正开战的情况下才适用。”因此,“每个中立国都可以自行决定自己要参与哪些制裁,”利克里补充道。
不是“政治庇护所”
对于一直为申请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入学在蓄力筹备的黄晓宇来说,出国留学是为了寻求更纯粹的学术自由,以及中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给他带来的失望和迷茫。“近几年,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氛围紧张,个人发展空间越来越狭仄。我希望借助留学的契机离开中国,在海外扎根,寻求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瑞士资讯采访的多位中国留学生对此表达了共鸣。长期以来,去西方国家留学,一直是一部分学生和科研人员逃离中国和俄罗斯等专制政权的一种方式。
去年3月,瑞士高等教育伞状组织瑞士大学联盟(swissuniversities)建议各瑞士高校对与俄罗斯大学的科研合作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存在辅助或支持俄罗斯侵略政策的风险,则应暂停合作。几乎所有瑞士大学-包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都采纳了这一建议。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已经收紧了对俄罗斯申请者的录取政策,基于军民两用物品出口管制条例和瑞士政府采纳的欧盟对俄制裁,来自俄罗斯的申请者必须接受严格审查。“我们正在为一个我们并不认同的政权所犯下的罪行受到谴责,”一名在瑞士高校就读的俄罗斯学生在接受《观察家报》(Beobachter)采访外部链接时说。
相关内容
瑞士高校如何防范来自高风险国家的间谍活动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闻发言人格罗斯否认了所有关于其针对俄罗斯或中国学生施以“集体连坐惩罚”的指控。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发言人埃马纽埃尔·巴罗(Emmanuel Barraud)则表示:“我们会根据多项标准来评估外国学生的申请,其中个人能力是最重要的(录取评判因素),因为这可以防止我们的学校被那些不具备参加我们课程必需条件的人当成‘政治庇护所’”。
西方世界对中国学子的审查现状
欧盟并未针对来自受国际制裁国家的留学申请者制定统一的大学安全审查标准政策,这意味着每所院校都可以自行决定以何种方式规范其招生录取工作,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绝非欧洲唯一一所引入安全审查机制的大学。
2022年,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启动了一项试点项目,对所有来自中国、伊朗和俄罗斯的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申请者进行背景审查,通过者方可被录取到该校的技术科学学院就读或工作。而时至今年,所谓的“背景审查”已经扩大到了全校各学部院系。
此外,自2023年起,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提供的奖学金(或称“中国政府奖学金”、“CSC奖学金”)被越来越多的欧洲高校视为“红牌”。而明确拒收受该奖学金资助的中国留学生的欧洲大学名单,也在不断扩充,包括丹麦的奥胡斯大学、QS世界大学医学排名中第七位的医学院-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德国的埃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在数据科学领域中颇负盛名的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及该国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
在欧盟之外,英国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学术技术审批计划”(ATAS,Academic Technology Approval Scheme)。根据该计划,为防止可用于制造和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知识和技术在英国境外传播,来自国外(欧洲经济区和瑞士的申请者除外)的学生在申请某些敏感学科的硕博研究生课程时,必须通过该计划审查,才能办理签证进入英国。2020年,英国政府扩大了这一计划覆盖的专业审核范围,在原有的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上,还将可能涉及到尖端常规军用技术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例如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大部分专业)都囊括其中;并于2021年再度扩充审核范围,从研究生申请者扩大到了赴英工作、交流或访问的外国研究人员。
英国《卫报》获得的数据外部链接显示,2022年,英国外交部经审查拒绝了265名外国研究人员和839名研究生的申请,占全年5万名申请者中的1104人,而2020年只有128人被拒,2016年被拒绝的申请者仅13人。虽然英国外交部拒绝向媒体提供按国籍划分的被拒绝申请者相关数据,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向《卫报》提供的数据表明,至少在这些院校中,中国人占被拒者的大多数。
英国外交事务特别委员会主席艾丽西亚·卡恩斯(Alicia Kearns)在X(原推特)上发帖称:“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假装自己在我们的国家安全中无需担当任何角色,可以不受地缘战略现实的影响。”她补充道,正是这种心态,让英国”容易受到敌对国家的攻击”,“大量证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有计划、系统性地试图对英国学术界进行渗透,窃取关键研究成果、技能和技术”。
For too long Academia has pretended it has no role to play in our national security and can operate free from geo-strategic realities – this is an outdated mindset making us vulnerable to hostile states.
— Alicia Kearns MP (@aliciakearns) April 26, 2024外部链接
I hope with this very welcome move we can better protect one of our… pic.twitter.com/sTjYaqZDA1外部链接
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的利克里也坚信,鉴于当前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和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鉴于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衡量世界大国的关键指标和推动因素,因此,很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大学相继引入安全审查机制”。
这些审查机制究竟效果如何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还尚属未知。但很明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其他欧洲大学必须在国家安全和素来让它们享有盛誉的学术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位中国博士生向我们指出了该校面临的两难困境:“从长远来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因这一做法)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声誉,尤其是在中国的声誉。它所声称的平等、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也会受到质疑和挑战。这也不免会让更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和学者-即使是那些不在受制裁国名单上的学生和学者-重新考虑是否要来这里学习或工作。”
* 为保护受访学生的身份,文中涉及中国学生的姓名均为化名。
(编辑:Lindsey Johnstone)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