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美國關稅政策加劇全球貿易混亂,世貿組織還能做「裁判」嗎?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情有獨鍾,為新一輪貿易戰埋下伏筆。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情有獨鍾,為新一輪貿易戰埋下伏筆。 Connect Images


近年來,全球貿易格局正經歷劇烈震盪。從中美貿易戰到歐美之間的經濟摩擦,曾經主導國際貿易規則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變局中,世貿組織是否仍具備協調各國貿易關係、維持全球貿易秩序的能力?自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上任以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在當前來勢洶洶的貿易戰面前,世貿組織究竟能扮演多大的角色?本文將對此展開探討。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美國總統川普正在兌現其競選承諾,以全面關稅政策向鄰國、大西洋彼岸的盟友及競爭對手施壓。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和中國紛紛推出反制措施。

中國已宣布對多種美國農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而加拿大也採取反制措施,對包括柳橙汁、花生醬和咖啡在內的多種美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2月1日,川普下令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

墨西哥和加拿大同意加強邊境管制,換取一個月的關稅政策延長執行。

3月3日,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

3月4日,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關稅正式生效。

3月12日,美國對鋁和鋼鐵進口正式徵收25%的關稅。

川普也威脅對歐洲商品徵收25%的關稅。

最後更新於202531 8日。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報復性關稅在政治上或許頗具吸引力,但在經濟層面卻是“雙刃劍”,所有相關方都將為此付出代價。針鋒相對的關稅政策也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川普本人也坦言,隨著全球股市下跌,美國經濟可能將經歷一段「過渡期」。

1995年,在美國與歐洲的推動下,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接替「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其核心使命是確保全球貿易順暢運行,並為各國經濟糾紛提供談判與調解的平台。如今,隨著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日益緊張,世貿組織是否能夠挺身而出,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情有獨鍾,為新一輪貿易戰埋下伏筆。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情有獨鍾,為新一輪貿易戰埋下伏筆。 Connect Images

世貿組織總幹事恩古齊·奧孔喬-伊韋拉(Ngozi Okonjo-Iweala)在近期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提醒各成員:「世貿組織的設立,正是為了應對這樣的時刻-為各方提供對話空間,防止貿易衝突升級,並維持一個開放、可預測的全球貿易環境。」

問題是:該國際組織能做到嗎?專家們說,不太可能。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教授塞德里克·杜邦(Cédric Dupont)指出:「川普根本不在乎世貿組織的任何規則。在他看來,貿易就是一場交易,是雙邊的,而世貿組織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前瑞士大使迪迪埃·尚博韋(Didier Chambovey)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就關稅政策而言,美國的行為就好像自己不是世貿組織成員一樣。」事實上,世貿組織的成員資格意味著既享有權利,也必須履行相應義務。其中一項權利是成員國可在公平、可預測的條件下進入全球市場,並享有非歧視性貿易待遇。同時,義務則包括降低關稅、避免設立配額,並透過高效率的海關程序促進貿易順暢進行。

關稅是政府對進口商品和服務徵收的稅費,使外國產品的價格高於本國產品。

當一個國家徵收關稅時,例如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進口商在國內銷售產品前必須向政府支付這一比例的關稅。

這些關稅通常用於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或調節貿易不平衡。此外,關稅也可用作外交籌碼。

川普政府一貫將貿易赤字視為負面問題,並試圖透過徵收關稅來減少赤字,其理由五花八門:從“保護美國產業”到“控制移民”,甚至包括“遏制芬太尼的流入”(這一毒品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然而,風險在於,針鋒相對的關稅措施會升級為席捲多個國家和經濟部門的全面貿易戰。

世貿組織在推動美國遵守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無能為力。杜邦指出,世貿組織是一個由會員驅動的組織,本身並沒有獨立的執行權。面對川普政府日復一日的政策變化,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仍處於觀望狀態,不願輕舉妄動。而美國政府顯然並未把世貿組織放在眼裡,甚至已經無視過世貿組織的一些裁決。

範式轉移

尚博韋大使和杜邦教授指出,自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執政以來,美國的政策已逐步削弱世貿組織的功能。到了川普政府首個任期時,這趨勢進一步加劇。川普政府透過阻止任命新法官,使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陷入癱瘓。這一機構相當於全球貿易的最高法庭。

美國在世貿組織面臨一系列貿易爭端,其中涉及的貿易政策與目前美國正在實施的政策相似,包括全球鋼鐵關稅和對華關稅戰,美國認為上訴機構推翻了專家小組的決定,此舉超越了其權限。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並未改變這個政策方向,反而進一步削弱了世貿組織的權威。例如,拜登政府直接無視世貿組織裁決,這項裁決認定川普在2018年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的做法違反了美國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的義務。

大使認為,美國態度的轉變標誌著「範式的轉變」。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國際社會普遍寄望中國實施市場化改革。貿易自由化被認為將促使中國(以及十多年後加入的俄羅斯)逐步向市場經濟模式靠攏。

然而,到了200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逐步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利用補貼、低利率貸款、強制技術轉移等手段,推動本國製造業快速崛起,在電動車、鋼鐵、造船等多個產業取得了顯著競爭優勢。同時,美國和歐盟的製造業卻經歷了嚴重的產業空洞化,工廠倒閉、就業流失,最終引發了強烈的政治反彈。

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02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2001年至2018年間,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擴大導緻美國失去了37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四分之三的工作崗位屬於製造業崗位。同時,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同樣加速了製造業就業機會的減少。

世貿組織未能有效遏制歐盟和美國所認為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這讓華盛頓感到沮喪。當中國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時,美國在一些關鍵爭議上敗訴。例如,如何界定「公共機構」與「私人企業」的問題上,這一界定對於解釋世貿組織有關補貼與反補貼措施的規則至關重要。

尚博韋指出:「在一些備受矚目的案件中,中方佔了上風。正是這樣的結果,讓不滿情緒逐步積累。美國似乎認為,世貿組織不是解決其對華貿易問題的正確渠道。」

中國政府仍積極透過世貿組織來因應與美國的貿易摩擦。當川普政府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後,中國迅速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並隨即採取反制措施,對包括雞肉和玉米在內的部分美國農產品加徵15%關稅。

根據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最終裁決可能會認定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違反貿易規則。 2020年,世貿組織就曾裁定川普對華加徵的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

即便中國勝訴,其意義更多是像徵性的勝利。根據規定,美國理應撤銷相關關稅,但實際上,美國完全可以上訴,而由於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目前已陷入癱瘓,上訴流程難以推進。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似乎仍認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有其獨特價值。

杜邦說:「中國希望向美國傳遞一個信號:『我們才是遵守多邊貿易規則的好人,而你們是破壞規則的壞人。』但這也是因為中方確實明白這個機構是有用的。如果世貿組織不復存在,世界貿易格局將徹底回歸雙邊博弈。那會非常痛苦。」

替代方案

儘管如此,世貿組織並沒有過時。即使在沒有上訴機構的情況下,世貿組織仍在繼續幫助其成員解決貿易爭端,但影響力已大不如前。近年來,從智慧財產權保護到農產品貿易,再到反傾銷措施,世貿組織仍在透過磋商機制推動爭端解決。

外部内容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SWI swissinfo.ch

然而,沒有正常運作的上訴機構,世貿組織目前無法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尚博韋說:「很明顯,世貿組織的現狀堪憂。」

其他國家則決定在2020年創建「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MPIA),試圖繞過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僵局,這也顯示了各國仍傾向於選擇多邊程序。此機制為中國和歐盟等經濟體提供了獨立解決貿易爭端的平台,即便無法解決與美國之間的問題。與世貿組織上訴機構不同,MPIA的決定不具法律約束力。

杜邦指出:「如果無法恢復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的正常運作,那麼專家組的任何決定都將缺乏實際效力。畢竟,美國並未加入’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

世貿組織在歷史上達成的多邊協議寥寥無幾,兩位專家一致認為,該組織亟待改革。面對涉及美國的貿易衝突,世貿組織缺乏足夠的權力來扮演真正有影響力的仲裁者。然而,杜邦和尚博韋依然認為,即便在川普執政時期,世貿組織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角色仍不可忽視。

杜邦指出:「有相當多的貿易互動不涉及美國。到目前為止,其他國家仍然對世貿組織保持濃厚興趣。這並不意味著世貿組織不能發揮作用。相反,美國在玩一場極為危險的遊戲,因為世界正在逐步適應’沒有美國’的貿易秩序。」

尚博韋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世貿組織其他成員應該共同維護這一體系,履行自身承諾,並保護世貿組織僅存的製度基礎。如果其他成員遵守規則,世貿組織將繼續發揮作用。」

歐盟指控中國在高科技專利使用費方面的不公平行為
2025年1月,歐盟委員會向WTO提出申訴,指控中國法院在未經專利權人同意的情況下為歐盟標準必要專利設定全球費率,特別是在電信領域。歐盟認為,這種做法迫使歐洲高科技公司降低全球專利使用費率,使中國製造商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這些歐洲技術。此案涉及標準必要專利(SEPs),這些專利對於製造符合特定標準的產品(如5G技術)至關重要。

中國鋁產量激增引發的貿易緊張
2024年,中國原鋁產量創歷史新高,導致過剩的鋁以半製成品形式(如板材、棒材等)出口。這種出口激增加劇了現有的貿易緊張局勢,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對其金屬工業提供不公平的補貼。由於缺乏透明度,世貿組織未能明確中國的財政支持程度,導致各國採取單邊關稅等措施來保護本國市場。

歐盟指責中國在醫療設備採購中歧視歐盟公司
2025年2月,歐盟指責中國在醫療設備採購中偏袒國內供應商,導致歐盟公司處於不利地位。如果透過討論未能解決,歐盟可能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政府合約的投標。這是歐盟首次使用新的國際採購工具(IPI)發起調查,旨在應對不公平的外國採購做法。


(編輯:Virginie Mangin/ts,圖片編輯:Helen James,圖表:Kai Reusser,編譯自英文:Aikens Jun/gj,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如果你訂閱了我們的電子報(Newsletter),每週你會在你註冊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費電子郵件,內容是瑞士資訊繁體中文版報道。 現在就點擊訂閱。

更多阅览 通訊訂閱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