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香港交换生项目一席谈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很多瑞士的大学生希望通过交换学生项目,近距离地接触中国。
然而“复杂”的汉语往往令他们望而却步,因此兼容中西文化的香港成了他们体验中华文化的首个“立足点”。
香港在与欧美各国开展学生交换项目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香港中文大学学术交流处处长吴伟岸先生访问瑞士弗里堡大学之际,swissinfo的记者采访了这位资深的交换生项目组织者。
swissinfo:香港大学和弗里堡大学的学生交换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吴伟岸:我和马燕丽(Marielle De Dardel)女士(弗里堡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3、4年前就认识了,并开始接洽,但两校学生开始进行交换,是从去年开始的。
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和瑞士的洛桑、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联邦理工、洛桑联邦理工等高校有了合作项目。
我们大学每年有上千名学生报名参加交流项目,基本每年送出700名学生,40%去北美,30%到欧洲,还有30%留在亚太地区。目前和24个国家有交换项目。
40%-50%的学生都学习商科,其他还有学习政治、自然科学或语言的。
swissinfo:瑞士有四种官方语言,对交换双方的学生来说,语言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吴:我们会教德语和法语,但这不是我们学校的主要科目,只是选修。
学生来到这里,我们发现,他们其实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习语言。因此很多学生出国选择商业,因为商科的课程大都用英语,这样障碍就不是很大。
来欧洲学习的学者很多都是搞科研的,在学术领域,语言方面的问题就不是太大了。
西方的学生来到香港,也开始学习中文。这并不是说,半年或一年后,他们就可以很流利地使用中文,重要的是经历,这才是交流的意义。
swissinfo:那么交换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吴:学生交换的意义不仅仅是去另一个地方学习,而是去经历另一种文化。去了解在世界其他地方会发生些什么。
swissinfo: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学生出国留学,有些人又想通过交换学生项目再回到香港去读书,香港大学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吴:是,有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已经和大陆的学校,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建立了交换项目,内地一流的学生已经可以到我们的学校来读书,因此我想这个层面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
其次,在北美等地,有很多华人子弟,他们想通过交流项目回到香港寻根,我们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对于欧洲大学的内地学生,我们不能说,把大门完全关上,只要欧洲学生。但我们要取得一个平衡,我们的目的是和外国学生进行交换,如果交换生全部都是内地学生的话,那显然有悖我们的初衷。
swissinfo:和其他国家相比,瑞士有什么吸引香港学生的优势么?
吴:每个同学选择交换项目的原因都不同,比如有些医学院的学生要去美国的顶尖学校,因为那里的设备、环境都很好。有些却选择印度、甚至非洲这些国家,因为在那里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每个学生的初衷和选择都不同;每个国家都可以提供不同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尽力满足他们。
到欧洲留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国家,比如要学艺术、文化,一般都会去法国。瑞士会给学生们另一种不同不同的学习经历。
从瑞士回来的学生,对瑞士的清洁印象很深。瑞士、德国、法国都不错,不像阿姆斯特丹,经常有毒品问题。从瑞士回来的学生反馈都很积极、很好。有些不会讲法语的同学,也会得到英语的讲解、帮助,这里的院系对交换学生很支持,帮助很大。
swissinfo:瑞士以慢节奏著称,而香港以快节奏著称,双方的学生在进行交换时,会不会很不适应。
吴:我不这么认为。大学的生活还是比较相似的。关键是要做好准备。
马燕丽:从香港回来的瑞士学生都很满意,他们去香港就是要体验一下那里的快节奏,快节奏对他们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瑞士资讯swissinfo 宋婷
校训:融合中国与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
中大的师生来自世界各地。2006年,拥有教职员5200余人,约1万名本科生和约2000名研究生,其中约2500人来自香港以外四十五个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大有80多个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系全球超过10万名校友。
中大教育以培育既专且博的人才为目标,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以扩阔同学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
中大开设的学院包括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并新近成立法律学院,另设研究院。全校提供超过330项本科和研究院课程。
中大校园面积134四公顷,俯瞰吐露港,是全港最宽广绿化的校园。大学共有7所图书馆,另有文物馆、音乐厅、游泳池、运动场、网球场、壁球场、水上活动中心和健身室等。
校园内安装了25000个网络连接埠。拥有超过6000个宿位, 可容纳过半数学生。
书院制是中大的特色,是香港大学中唯一一家。现有的书院成员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与大学相辅相成,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巩固同学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
新近增添两所新书院,分别是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