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博士的瑞士开拓之路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留学政策的放松与自费留学人员的不断增多,瑞士也随之成为中国留学生想往之处,当然那时来瑞士攻读的除了大部分是学酒店管理的,还有部分是专攻自然科学的学生。
其中当年位数不多的留学生现已成为融入瑞士主流社会的华人精英,记者有个朋友就是这类精英中的佼佼者。故事的主人翁是位来自中国江南水乡苏州市名叫张齐的姑娘。
张齐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不仅擅长绘画,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学校张齐唱歌跳舞样样会,而且学习成绩也始终拔尖,从而博得老师与同学的喜欢。
张齐高中毕业后以当地理科高分考取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使她许多同学与老师费解的是为什么张齐要选学枯燥乏味的药科,而张齐的回答却十分简单,因为中国制药行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与制药强国的路途太遥远,中国需要高水平的制药科学家,世界需要一流的药学工程师;就是凭着这么简单的缘由,这么远大的理想张齐考入了那时中国唯一的综合性药科大学攻读。
5年后的1996年,张齐以优异成绩获得制药专业学士学位,并在导师推荐下来到爱因斯坦母校、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ETH)继续深造,张齐在这所世界著名学府经过艰难的7年拼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该校授予的博士学位。
由于攻读学位期间张齐随同导师经常到瑞德边境城市、“药都”巴塞尔进行实习与课题研究,所以与同在“药都”的世界著名跨国制药公司“诺华集团”(NOVARTIS AG)和“罗氏集团”(Roche AG)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工作关系,最终由于张齐当时的研究课题更接近诺华集团的研究开发项目,所以她决定申请诺华的职位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诺华药物研究中心
进入诺华药物研究中心后,张齐潜心研究一种可用以治疗人体DNA发生异变并有可能诱发致癌的新基因药物,她不仅从生化制药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而且也结合从众多中草药中研究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经过最近5年的日夜研究,这一课题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张齐从事的课题研究已处于世界同行的前沿课题,在基因新药研制与开发领域意义重大。由于瑞士药学科研环境与研究基础条件相对完善,整体水平高于周边其他国家,加上自己多年的勤奋与努力,张齐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地位与名气正在日益上升。
张齐不仅学有所长,术有所成,在专业技术上可与外国同行比个高低,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成功缩影,张齐在瑞士完成学业后与当地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瑞士小伙子吉尔戈(Guilgot)结婚并将家安在日内瓦。
当记者确定要通过张齐的经历来展示瑞士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典型个案后,就决定利用周末再次去拜访张齐夫妇俩并展开相关采访活动。张齐的先生是个好学的小伙子,平时他潜心研究作为自己专业的中世纪西欧哲学,并为学生授课撰写教案总是一丝不苟;但为了与夫人不仅有语言上的沟通,而且更需要有宗教文化与风俗习惯上的相通,所以吉尔戈平时或周末还常常去自家附近MIGROS举办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学习钢琴演奏中国歌曲,学习中国山水画绘画,练习中国毛笔书法;每年利用年休假或法定假期还会专程去中国旅游,深入中国民间体验生活;几年下来,吉尔戈现在几乎能操着生硬的普通话与张齐的中国朋友交谈,虽然吉尔戈在中文会话时明显缺少日常词汇量,但他总会尽力去使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完整的语意。当然利用周末张齐也少不了随同丈夫定期去探望他们远在温特图尔的公公婆婆。
采访中张齐告诉记者,华人在海外生活相当不容易,无论他们是求读者,还是打工者,要在异国他乡寻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根据记者要求,张齐回忆自身在海外成长的经历向记者讲述了要想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则必须跨越的众多障碍,其中包括:
首先需要跨越语言关。
张齐表示,华人能否最终被融入当地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能否很好地掌握驻在国语言和工作语言,尤其是在多语种并用的瑞士。
张齐清楚地记得,尽管来瑞士前,她在国内选修了德语并已通过语言考试,但刚到瑞士时还是听不懂专业课,生活中与人交流也因为语言功底问题而严重制约与人交流话题与交流深度,于是她下定决心 必须闯过语言关。
平时只要有机会,张齐总爱与语言流利、发音正确,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交朋友,一则可以向他们学语言,二来可以从与他们交往中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即使有许多中国同胞在场的情况下,张齐也会非常注意有礼貌地与当地人交谈,不会老是扎堆在操中文人士圈内。张齐说,平时要积极利用每个机会与周围当地人交谈。不要害怕自己外语不够好,因为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即使用词不够地道也没关系,只要对方可以理解你在说什么就够了,否则你会错失许多增进交流、拓宽视野的机会;听不懂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有礼貌地请对方放慢语速,选用简单措辞,只要坚持以恒,闯过了语言关,才有可能拓展你的交流面,否则你永远也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十多年来,张齐一直凭着自己的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地闯过了语言关,目前张齐主要生活工作在瑞士德语区,所以她不但能熟练应用德语,而且还非常擅长英语交流,因为英语是她参加国际会议的第一官方语言;此外,她在工作中还能阅读法语与西班牙文版的科技文献。
留学攻读打工度日别忘将来就业
张齐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要在驻在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首先从经济上获得自立是最终能否融入当地社会最关键的物质基础。
过去,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数千年传统文化与社会历史影响,从而导致青少年在校严重缺乏商业性和创业性的启蒙教育与示范教育,最终导致大学应届毕业生能精神上与经济上自主创业的人数仅占毕业学生的比例不足2%,而欧美国家这个比例是我们的数十倍。
现在中国教育也开始重视大学生创业,不少高校创业教育已进入良性循环,其实创业教育则必须从娃娃抓起,创业教育必须向中小学延伸;因此,学校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留学攻读打工度日时也不应该忘了将来的就业。
张齐表示,现在出国比以前容易得多,能出国留学者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但也有部分留学生不够珍惜难能可贵的留学机会,不但没有刻苦攻读专业,而其还总是喜欢与自己同胞扎堆在一起,阅读交流用中文,有的还从国内买回中文版教科书进行比较阅读,有的甚至看DVD也是中文版的,长此下去,不但语言过不了关,而且其将来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因为凡此种种使得留学生毕业后在驻在国就业市场上没有太多优势与之竞争,所以留学生在攻读期间还是打工度日时都要有意识培养自己将来的创业与就业意识。
作者:愚大
张齐表示,努力学习与研究驻在国文化与民俗是将自己最终融入当地社会的前提与必要途径。
生活在驻在国就要敞开心胸接受新的文化与民俗,不要总因为对方某种思维或行为举止与自己或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做法不一样而匆匆得出负面的结论,甚至从此歧视或故意回避他们。
其实我们都得勉励自己尽快学会分析事物与看待问题都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这个本质就是该人的讲话与做事的出发点、本意是什么?主观愿望又是什么?
瑞士人的许多表面现象往往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原因所致;更不要强迫别人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或者是文化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海外华人才能与驻在国同事、朋友、邻居等从逻辑思维、思想基础、生活习惯等方面拉近距离,以致最终将自己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