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巴塞尔狂欢节已于周一(3月11日)凌晨4时拉开帷幕,“坚持到底”是今年的节日格言。随着市中心灯火全熄,五彩缤纷的讽刺花灯照亮了万名狂欢的人群与音乐表演者。
此内容发布于
“Morgestraich,vorwärts marsch!”(清晨游行,勇往直前!)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各个队伍在各自的巨型花灯后面,开始载歌载舞穿行于巴塞尔老城的街道。天色清朗、微风和煦,敲鼓吹号的乐手使出浑身解数,定要让人人都精神抖擞。
花灯针对的主题范围之广一如往年,除了种族主义、环境污染与辅助自杀,讽刺人士还把矛头对准全球时事(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成了兜售假新闻的小贩)和当地新闻(巴塞尔木材厂失火)。
“虚伪 · 中立”-这个花灯讽刺的是瑞士一面宣称中立、提倡人权,一面出口武器弹药。
Georgios Kefalas/Keystone
不出意料,两性角色、性别歧视与政治(不)正确都是重要主题。
谁掌握实权?Knie马戏团常被称为瑞士国家马戏团,它的100周年庆祝花灯上由左至右分别是欧盟主席让-克洛德·容克、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背后的大象代表美国。
Georgios Kefalas/Keystone
今年的格言“坚持到底”影射的是MUBA交易会,它自称是“所有交易会之母”,但在今年2月办过第103届之后终于在巴塞尔正式关门。
瑞士资讯swissinfo.ch,Thomas Stephens
狂欢节术语
即使您会讲德语,在巴塞尔狂欢节上您可能也会听到些不知所云的当地术语。下面为您列出几个:
Bebbi:巴塞尔人(们)。“快看那个/群Bebbi!”当地小孩叫Binggi。
Druggede:清晨游行中的人群。
Gässle:在街巷中穿行,通常中间还会停下吃点喝点东西。
Goschdym:游行装扮专用服装。狂欢节有几个精典人物形象,分别是乌力(Ueli)、巴亚斯(Bajass)、瓦吉斯(Waggis)和老姑(Old Aunt)。每个积极参与狂欢节的人都会装扮一番,观众则不需要。
Ladäärne/Ladättere:讽刺花灯。
Larve:面具。
Räppli:五彩纸屑。
(来源:《20分钟》报)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最奔放的節日,最縝密的準備
此内容发布于
狂歡節也被譯為嘉年華,德語稱為Karneval,應是從拉丁語的Carne Vale而來,口語的意思是「肉品再見了」,意指著天主教守齋期前的狂歡放肆,守齋開始後就禁肉禁酒了。瑞士德語稱狂歡節為Fasnacht,意思是守齋的前一夜,按傳統,這個夜晚瑞士人恣意行樂到最大的極限。
更多阅览 最奔放的節日,最縝密的準備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2018年:狂欢,狂欢,狂欢!
此内容发布于
年度狂欢季尾声的高潮无疑要算是巴塞尔的“Morgenstraich”。凌晨4点,带着面具人们就吹着笛敲着鼓挺进…
更多阅览 2018年:狂欢,狂欢,狂欢!
相关内容
最奔放的節日,最縝密的準備
此内容发布于
狂歡節也被譯為嘉年華,德語稱為Karneval,應是從拉丁語的Carne Vale而來,口語的意思是「肉品再見了」,意指著天主教守齋期前的狂歡放肆,守齋開始後就禁肉禁酒了。瑞士德語稱狂歡節為Fasnacht,意思是守齋的前一夜,按傳統,這個夜晚瑞士人恣意行樂到最大的極限。
更多阅览 最奔放的節日,最縝密的準備
相关内容
卢塞恩开启瑞士狂欢季
此内容发布于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庆祝活动在瑞士各地的天主教城镇相继揭开帷幕,尤其是在卢塞恩,这里的狂欢者凌晨5点就已起床开始欢庆。
更多阅览 卢塞恩开启瑞士狂欢季
相关内容
瑞士巴塞尔狂欢节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国家不大,却拥有1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化遗产称号。新近巴塞尔狂欢节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这是继…
更多阅览 瑞士巴塞尔狂欢节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相关内容
习俗与节日
此内容发布于
总体而言,一年中最丰富多彩的节日要数圣诞节和-至少在天主教地区的-狂欢节。请参阅瑞士旅游局有关节日的网页外部链…
更多阅览 习俗与节日
相关内容
巴塞尔狂欢节上的”中国火车”
此内容发布于
2012年巴塞尔狂欢节的中国游行队伍被称之为“中国火车”,参加人数超过460人,整个游行队伍长280米,从巴塞…
更多阅览 巴塞尔狂欢节上的”中国火车”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