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直接民主的使用手册
在瑞士这样一个每年多次举行全民投票的国家,百姓有时需要对非常复杂的问题进行抉择。每次投票前,选民都会在政府寄来的投票资料中收到一本“小红书”,里面是对各个议题内容的介绍,以及支持和反对的论据。虽然有人批评它的作用,但支持者则认为,为了执行直接民主,“小红书”不可或缺。
《联邦委员会投票说明》会在投票前3个星期寄到各家各户-这是法律规定的正常程序,每次全国投票都是如此进行。
这本小红书是瑞士发行量最大的书籍,由联邦行政机构印制,旨在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选民阐述有关复议或动议的内容。“我们希望谁都能理解投票涉及的事务,即使没有背景知识也能看懂,”Thomas Abegglen表示。他曾在联邦国务秘书处工作了10余年,负责小红书的出版协调事宜。在此之前,他是重点报道议会事务的政治记者。
官方资料
A4的纸对折,就是小红书的大小。小红书自然有着鲜红色的封面,容易让人联想起瑞士护照,红底儿上写着白字,封面下方印着瑞士国徽。“这样便能显示出这是官方材料,” Abegglen解释道。
小册子的页数取决于投票议题的数量,但印刷格式保持不变:首先引入投票政治问题;之后是联邦委员会和议会对该议题的投票(赞成或反对)建议、重要观点简述、投票内容详解、反对者所持论据和联邦委员会观点。
这一“形式上的操作”是应法律要求而出现的。“宪法要求联邦政府向选民解释投票所涉及的事务并阐述自己的官方立场,” Abegglen强调说,“说明册严格的格式是避免操纵民意的需要。”他补充说:“册子里不仅有政府的意见,也有复议和动议发起者的观点。当然,发起者们另外还可以通过海报或街头宣传等其他途径传播自己的声音。”
小红书作为信息工具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第一本小红书印刷于1977年;而现在,它已经成为公民投票必不可少的助手。Vox学院的民意调查显示,面对复杂议题,90%的选民会参读小红书;就连广为人知的热门议题,甚至也有60%的选民会阅读说明册的相关信息。
努力保持中立
付诸于全民投票的政治事务往往比较富有争议,比如2009年“禁止修建穆斯林尖塔”的动议。当然,大多数议题没有该动议内容如此敏感,但不论什么话题,保持“小红书”中立立场的努力是一贯如一的。“很多联邦行政组织都要参与说明册复杂的撰写和印制过程,” Abegglen介绍。
工作需要在投票前半年就启动。第一步,我们会邀请相关部委的代表起草文稿。而后,由联邦委员会、部委的信息交流专家、联邦秘书处和翻译处各方代表组成的审议团将3次开会讨论文稿建议。关键在于如何简短、明确地回答所有选民(无论其教育背景如何)可能提出的问题。“开会时,我们经常扮演普通选民,向专家提各种问题,以便找出最浅显易懂的语言,” Abegglen解释道。
另一个要点就是信息的准确性。“所有的信息,包括数字和图表都要经过检验和确认,” Abegglen说。成形的文字版本会被直接提交到负责部委,后者可以提出修改建议。而最终的版本须由联邦委员会拍板确定。
单册成本不高
文字版本确定后,就要开始印刷了。据联邦秘书处提供的官方数据,540万册的印刷费是50.7万瑞郎,合每册不到10生丁(1瑞郎=100生丁)。
说到“纸张、运输、回收”这些环境代价以及取消小红书的可能,Abegglen说:“这其实没什么可讨论的,我们已经在提供小红书的电子版本。法律要求我们向每一位选民提供这一信息工具,包括那些没有电脑或不想通过电脑参与选举的公民。”
身体残障人士也有获得信息的途径,电子小红书拥有一个为他们特别设计的特殊版本。另外,一些私人媒体也在传递着基于小红书信息基础之上的补充信息。“人们朗读说明册的内容并录音,之后将音频版本提供给盲人。也有超大字体的版本,向有视力缺陷的选民提供方便。”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当局也在讨论如何让说明册语言更加现代,但法律的障碍摆在眼前。“确实有这方面的讨论,但法律留给我们发挥的空间非常之小:它对这一类出版物有着非常明确的格式规定,”Abegglen表示。
还是有错
为了向公民们传递投票信息,瑞士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尽管如此,错误还是难免。2011年,联邦法院的法官批评指出,投票说明册中,关于企业税务法改革的内容“不完整”、“有偏差”。2013年,在有关流行病防治法修改案的解释中,说明册搞错了制药厂所持的立场。2014年的小红书中,限制移民的《Ecopop》动议内容的法语翻译强差人意。
只要发现出错,联邦秘书处都会对错误进行立即修正,哪怕重新印刷已经不可能了。Abegglen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印制一份公告通知选民,另外,网上电子小红书一定是修订过的版本。”
小红书的内容立场会否受到外界势力的影响?对于这种怀疑,Abegglen给与了决绝的否认。他说:“我们知道有的委员会聘用过公关公司,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的责任范围内,绝对可以排除外界的影响。据我所知,在为选民提供投票信息的这类服务中,从没出现过此类情况。”
(转译: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