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将出台《气候变化应对法》
8月14-21日,中国一高级别的环保专家代表团访问瑞士,希望从瑞士政界、经济界、环保科技界吸收更多的经验知识,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争取出台中国第一部《气候法》。
中国在新的5年计划(2011-2015)中提出,要将环保、高效能源和气候变化放到重要位置;并承诺在2020年无条件实现将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去年11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启动了“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研究项目”;如今,这一项目的部分专家来到瑞士进行考察。
为何选择瑞士
尽管瑞士是世界上公认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国家,但历数当今的发达国家,这样的例子为数并不少。之所以选择瑞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瑞士与欧盟的关系吸引着中国人。欧盟在近几年来制定了相对严苛的环保、气候法律法规,瑞士作为欧盟的紧邻,既没有加入欧盟,又因为要向欧盟出口而必须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因此在立法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欧盟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中国又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欧盟最大的进口国。因此如何超越“环保”的屏障,打破由此设置的贸易壁垒,中国一直很感兴趣。本次考察,中国代表团将在机械、汽车制造规范立法,以及碳排放交易制度立法等方面向“独辟蹊径”的瑞士学习。
其次,瑞士和中国在环保、气候变迁等方面拥有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关系。2009年10月24日-25日,就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与瑞士共同举办了“中国-瑞士气候变化法律论坛”。随后在中国社科院和瑞士发展与合作署(DEZA)的共同推动下,又于2010年7月出版了《中瑞气候变化法律论坛论文选编》。该书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曾在2010年被公推为“中国生态英雄”候选人的常纪文,也是本次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
控制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并举
常纪文先生和中国发改委气候司处长马爱民、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主任翟勇,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于周三苏黎世举办的新闻座谈会上谈到:发达国家目前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已经基本“无工可做”,主要精力集中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但是中国要两方面并举,既要尽力避免大气污染,又要积极应对气候的变迁。
因此瑞士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注重减排的经验,对中国专家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这方面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瑞士的“二氧化碳减排立法”上,如何在工业界依据减排指标设立减免税模式、如何鼓励企业自愿制定减排指标,这些点都值得瑞中双方专家探讨。
苏黎世国民院议员、瑞士清洁科技经济协会成员Ruedi Noser对这点颇为认同,他认为瑞士企业界在自愿减排方面,可以提供很多经验。他也希望中国代表今后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可以推动设定清晰的环保目标;并推动瑞中贸易谈判,使两国早日实现自由贸易。代表团此行还将访问世界领先的瑞士霍尔希姆(Holcim)建筑材料制造公司,亲自考察该企业在废水处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实践经验。
媒体兴趣
周三的媒体座谈会主要以涉及环保、气候变迁的两国政府专员、专家为主,由于是瑞士外交部、发展与合作署举办,主要到场媒体有InfoSüd、瑞士资讯swissinfo.ch等关注发展中国家、国际事务的媒体以及环保等专业媒体。
有记者就中国在日本发生核泄漏后对核能的态度问题向代表团提问,代表团成员表示,中国将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就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提出的立法出台的时间等问题,常纪文先生表示,专家代表团主要是向政府提供建议,相关报告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呈报给北京。这次的项目主要是在瑞士考察,代表团成员个人曾在日本、德国等国考察,但在该项目框架下,不会再去其他国家。
至于该网站记者非常感兴趣的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问题,中方简短回答说:目前尚处在自愿尝试的起始阶段。在发展与合作署公布的新闻通稿中也提到,瑞士与欧盟正在进行的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谈判是中方考察的重点之一,中国希望先在国内引入碳排放交易,尝试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碳排放问题。
2010年,11月6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主办“气候变化应对立法研究项目”启动座谈会。
该项目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王家福和首都首届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常纪文共同主持。
据悉,气候变化应对法法学所建议稿将于2012年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部门。
2009年,中国、英国和瑞士政府在北京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旨在提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相关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和宣传教育。
项目从2009年开始执行,2012年结束,总投资675万美元。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于2008年开展“全球气候变迁项目”,旨在帮助金砖国家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为实现2020减排目标,将在10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
组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
全面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低碳认证制度,开展低碳认证试点;
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水平;
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
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
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