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屋脊上的冰川之苦

位於尼泊爾境內的雅拉冰川(Yala Glacier)可能在未來的20至25年內消失。
位於尼泊爾境內的雅拉冰川(Yala Glacier)可能在未來的20至25年內消失。 ICIMOD/Samjwal Bajarcharya

氣候變遷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冰川融解。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安地斯山和洛磯山脈的冰川都深受其害。其中,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消融現像不僅增加了災難性洪水的風險,也減少了全球近20億人的淡水資源。然而,對於尼泊爾這類經濟十分落後的國家而言,適應氣候變遷無疑意味著一項異常艱難的挑戰。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達8848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儘管如此,這一海拔高度並不能為這座世界最高峰提供庇護,使其從全球暖化的洪流中全身而退。自90年代末期以來,作為珠穆朗瑪峰地帶的最高冰川,南坳冰川(South Col Glacier)的厚度已經縮減了54公尺之多。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致力於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永續發展。該研究機構的冰凍圈專家沙拉德·喬希(Sharad Joshi)向本網站透露:「最新研究顯示,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正在加速融解。」與此同時,這位專家還以駐尼泊爾國家通訊員的身份任職於總部位於瑞士的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WGMS)。

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WGMS)負責對全球冰川質量平衡、體積、範圍和長度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該機構成立於1986年,其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大學,迄今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合作建立了龐大的國家通訊員網絡。

聯合國將2025年定為國際冰河保護年。值此之際,我們與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的部分國家通訊員取得了聯繫,以便了解他們所在地區的冰川狀況、冰川消融導致的後果以及各地區分別採取的應對策略。

尼泊爾的明星冰川:如今命運幾何?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HKH)橫跨了八個國家。導致這一地區出現冰川消融現象的原因在於全球氣溫的上升以及當地的乾冷強風型氣象條件。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該地區的降雨模式正在發生顯著變化,而即便是那些海拔更高的區域也無法獨善其身,最終陷入了降雨量逐漸增加與降雪量逐漸減少的困境。

沙拉德‧喬希是世界冰河監測服務處駐尼泊爾的國家通訊員。
沙拉德‧喬希是世界冰河監測服務處駐尼泊爾的國家通訊員。 ICIMOD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上一個十年相比,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約56,000處冰川的融解速度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表現出了65%的增幅。而截至本世紀末,這些冰川將可能損失多達80%的體積。

位於朗唐山谷(Langtang Valley)的雅拉冰川是最受學界關注的尼泊爾冰川之一。這座冰川不僅是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的監控對象,也是喜馬拉雅地區唯一入圍全球冰川消亡名單(GGCL)的冰川。這份由美國萊斯大學、冰島大學、冰島冰川學學會、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發起的名單對全球範圍內新近消失殆盡或正遭受嚴重威脅的冰川進行了匯總,以此向全世界呼籲冰川保護的緊迫性。

1974年到2021年間,雅拉冰川的表面積縮減了三分之一以上。在未來的20至25年內,該冰川將可能面臨消失的命運。對此,沙拉德·喬希發出感慨:「每當我登上雅拉冰川並感受著它那驚人的消退時,我能體驗到的只有無盡的哀痛。」

>> 點這裡閱讀:

相关内容
瑞士冰川监测网络(GLAMOS)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冰川测量机构之一。图中,该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伯斯冰川(Persgletscher)进行测量。

相关内容

世界冰川日:瑞士吹响冰川保卫战的号角

此内容发布于 21世纪以来,从阿尔卑斯山到新西兰,世界各地的冰川正以日益加速的势头消融。与此同时,在全球冰川监测议题上,瑞士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今年3月21日将迎来首个“世界冰川日”。借此契机,人们将对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反思。

更多阅览 世界冰川日:瑞士吹响冰川保卫战的号角

冰湖潰決引發的危險

根據喬希的解釋,尼泊爾的冰川融解將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在本土和全球範圍內對人類社區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

冰川的消退將導致冰川湖泊(亦稱冰湖)的形成。這些小型山地湖泊事實上是一些由冰或岩石碎塊組成的天然堤壩劃界而成的水域盆地,也是地表淡水資源的重要來源。然而,一次山體滑坡或一場地震便會導致這些天然堤壩的突然坍塌,從而引起冰湖潰決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GLOF)的暴發。這種由冰湖突然間大量排水引起的災難性洪水將對村莊、道路、橋樑、水力發電廠及其它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 透過以下動畫了解冰湖潰決洪水的形成過程:

外部内容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湖泊數量正在急速增長,而尼泊爾境內則有21個冰川湖泊被視為冰湖潰決洪水的威脅對象。

>> 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疆界地帶,冰湖潰決洪水的風險與日俱增。同時,那裡的人們將瑞士提供的解決方案視為應對不確定未來的一大策略。閱讀下文以獲取更多詳情:

相关内容
青藏高原上一个无名的冰川湖。

相关内容

喜马拉雅山地区国家无法再忽视的一枚环境定时炸弹

此内容发布于 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冰湖溃决风险。他们正在参考瑞士的做法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此外,借鉴瑞士经验和克服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有助于拆掉这颗环境“定时炸弹”。

更多阅览 喜马拉雅山地区国家无法再忽视的一枚环境定时炸弹

20億人將面臨缺水困境

冰川融解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造成的後果同等嚴重。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河流流域提供水源,其中包括恆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換句話說,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和積雪保障了全球近20億人的淡水供應。

沙拉德·喬希解釋道,冰川的消退將導致下游的水流減少,並在此過程中引發季節性缺水這類水資源危機。季節性缺水不僅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導致飲用水的正常供應受到限制。

此外,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冰川融解也將導致海平面的上升。這種現象無疑地為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隱憂。

2023年10月8日,印度錫金邦城鎮朗格波(Rangpo)被南隆納克湖(South Lhonak Lake)潰堤引發的洪水侵襲後的面貌。
2023年10月8日,印度錫金邦城鎮朗格波(Rangpo)被南隆納克湖(South Lhonak Lake)潰堤引發的洪水侵襲後的面貌。 Keystone

警報系統與湖泊排水渠道

沙拉德喬希表示,截至目前,尼泊爾在冰川保護、適應水資源變化以及預防相關風險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干預範圍、資金提供和技術手段方面,」該專家同時強調,「尼泊爾依舊面臨著相當艱鉅的挑戰。」

人們在尼泊爾的部分脆弱地區建造了預警系統。一旦暴發冰湖潰決洪水,感測器和警報裝置便會向下游的居民社區發出警報。此外,在位於珠穆朗瑪峰地區的伊姆扎冰湖(Imja Tsho)中,一條人工排水通道不僅起到了降低水位的作用,也同時減少了洪水發生的風險。

然而,許多重要的冰川湖泊卻坐落在相當偏遠且難以企及的地帶。因此,沙拉德·喬希認為,對於尼泊爾這樣的國家來說,用來降低冰湖潰決洪水風險的成本難免過高。根據尼泊爾政府估計,截至2050年,用於適應氣候變遷的必要投資金額將高達470億美元(折合414億瑞郎)。

沙拉德·喬希表示,有效的冰川保護和成功的氣候適應離不開更有力的政策、更充裕的資金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該專家同時表達了美好的願景:「我由衷希望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能為這些具體行動保駕護航,讓其朝著更為積極樂觀的方向邁進。」

(編輯:Gabe Bullard,編譯自義大利文:Jun Aikens/gj,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