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南部的中国棕榈树

提契诺州的棕榈树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
提契诺州的棕榈树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 WSL, Gottardo Pestalozzi

大多数人对于瑞士的想象是海蒂的大山生活;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然而瑞士还有一个充满浪漫地中海风情的地方,那就是瑞士南部意大利语区的提契诺州。这里气候温和、风景如画,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棕榈树比比皆是,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置身于一个亚热带地区。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几十年来,这种美丽的树木为瑞士阿尔卑斯以南的这片地区带来了一抹热带风情。然而现在,为了遏制这种入侵植物的蔓延,提契诺州开始全面禁止出售提契诺棕榈树。

瑞士联邦委员会于去年3月通过的《禁止条例》(FrSV)已生效。

该法令禁止销售、进口甚至赠送31种危害本地动植物的外来植物。

瑞士园艺中心中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些植物都受到了影响,例如蝴蝶树或樱桃月桂,都登上了这个禁止名单。而最可惜的是,瑞士最知名的外来树种也受到了这项禁令的影响:那就是提契诺的棕榈树,又名中国麻棕榈(Hanfpalme),也称为棕榈树、唐棕或中国扇棕,原产于中国、日本、印度和缅甸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

入侵大师

安托娜·如松(Antoine Jousson)写过一篇关于这种树的硕士论文,她在接受瑞士西部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这种树并不是提契诺当地的品种。”这种名为麻棕榈的树,原产地是中国。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这种树就出现在提契诺州一些私家庄园的花园里,它非常适应提契诺州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这里开枝散叶,甚至已成为提契诺州的标志性植物之一。

“这种树在提契诺州真正开始传播,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如松说:“研究表明,这与气温升高有关。”

这种大麻棕榈树可以说是入侵高手。由于它的根系生长不需要太多空间,因此很容易在灌木丛中扎根。

它的高度可达15米,高出所有其他树木;冬天也不会落叶,这令它比落叶树木多了很多优势。

这种树还非常耐寒,可以承受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

棕榈树在冬天也不落叶,可以独享阳光。
棕榈树在冬天也不落叶,可以独享阳光。 WSL, Boris Pezzatti

然而麻棕榈树对其他植物和一些动物造成了威胁,令其失去食物和空间。此外,这种树还极易燃烧,在如今变暖的时代,这也构成了另一种威胁。

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WSL)在一份报告中总结道:鉴于所有这些缺点,提契诺棕榈树被视为“一种难以承受的美丽植物”。

受欢迎的树木

在提契诺州,麻棕榈的泛滥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现在要做的是防止这种树向阿尔卑斯山北部蔓延。然而有些地区已经受到影响,尤其是日内瓦湖和苏黎世湖沿岸地区。

然而这种棕榈树在瑞士深受民众的喜爱,在前几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近60%的受访者对这种树表达了喜爱。

在园艺中心这种树卖得很好。为了维持这项利润丰厚的生意,棕榈种植者建议将销售禁令限制在雌株上。

这一提议在针对《禁止条例》进行修正的议会咨询过程中引发了讨论,并受到苏黎世州的支持。

从字面上看,该解决方案似乎合乎逻辑。因为每株雌株每年可在野外传播多达100’000颗的种子,因此禁止雌株可以阻止棕榈树的繁殖。

性别转换

然而,研究发现,雄性植物并不一定需要雌性植物就能繁殖。

如松说:”麻棕榈通常以雄性或雌性呈现,但我们发现,15%-20%的单株可以转变性别。

“也就是说,在生命的开始阶段,它们是雄性,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它们却具有了开花结果的能力。这种现象在其他棕榈科植物中早已有所发现,但从未针对麻棕榈进行过研究。”

日内瓦植物园馆长雅玛玛·纳慈利(Yamama Naciri)对此补充说:”我们的研究可能正处于雌雄同体系统和两性分离系统之间的进化阶段。这对解释入侵现象非常重要。这意味着雄性植物可以独立存在,能够在一个新的区域自行繁殖。

所以,园艺中心的货架上麻棕榈树苗不得不被下架-这令那些想在自家花园里增添一丝异国情调的人们深感遗憾。

(编译自德文:杨煦冬/dh)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Zeno Zoccatelli

瑞士有哪些“奇葩事”?你想知道吗?

知道吗,在瑞士,养单只豚鼠宠物是违法的!“嗡嗡球”(hornuss)真的嗡嗡响吗?还有,瑞士外交官在埃及意外发现自己曾祖父的木乃伊,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45
42 留言
查看讨论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如需通过电子邮箱免费订阅时事通讯(Newsletter),请在下方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更多阅览 通讯订阅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