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恶性事件频发-中国政府担心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2024年11月28-12月4日)发布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近来针对儿童和路人的袭击事件愈发频繁;美国缉毒署声称,中国是 走私到美国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大众汽车集团终于摆脱了其在中国乌鲁木齐备受争议的工厂-工厂已被关闭。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恶性事件频发:中国政府担心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11月25日,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报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近来针对儿童和路人的袭击事件愈发频繁。为了化解日益加剧的社会紧张局势,政府打算采取毛泽东时代的措施。
肇事者的袭击通常有两种模式:他们要么开车向人群冲撞,要么挥刀袭击弱势群体。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造成死伤。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中国已有数十人在持刀袭击和暴行中丧生。
究其原因,中国经济不景气给许多人带来了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压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偿还抵押贷款、看病或为子女支付高昂学费的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许多城市和市政当局发不出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许多工厂不得不裁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个人的困难处境归咎于中国的制度,因此也归咎于政府。
中国政府似乎意识到,社会压力是无辜者遇袭事件日益增多的原因,并正在寻找缓解紧张局势的方法和途径。11月13日,国家安全部党委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纪要指出,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排查化解各种矛盾”。
“要把群众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切实消除隐患。”
一位中国政府官员
各委员会决定采用所谓的“枫桥模式”来化解社会矛盾。1963年11月,当时毛泽东下令在全国推广这一模式。地方政府更多地倾听当地居民关切的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确保瘫痪的经济重新站稳脚跟的具体措施可能更为有效。(NZZ外部链接/德)
中国助长芬太尼贩运:指控何来?
瑞士免费通勤小报《20分钟》(20 Minuten)11月28日发布文章,介绍了中国被指控“助长芬太尼贩运”的背景。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fentanyl)是一种效力是海洛因50倍的毒品,2023年,7万多美国人因服阿片类药物过量而死亡,以致此类药物成为18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美国缉毒署声称,中国是 “走私到美国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前体化学品先被运往墨西哥,在那里被转化为芬太尼,然后走私到美国。相关化学品在中国通常是合法物质,被用作止痛药成分-这使得法律诉讼更加复杂。
拜登政府已将打击芬太尼列为其工作重点之一。今年10月,政府制裁了数十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实体和个人,指控他们向墨西哥和美国运送了总计900公斤的相关化学品前体。而中国政府称这些制裁是毫无道理的“施压”行动。
“导致美国人死亡的芬太尼全球贩运线往往起始于中国的化工厂。”
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Merrick Garland)
中国于今夏宣布,对三种关键芬太尼前体实施更严格的管制。但专家们认为,贩毒者在化学物质被识别和管制之前就制造出了新的变种。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称要大幅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回应中国政府在阿片类药物贸易处理上的消极态度。专家强调,只有华盛顿和北京加强协调,才能扭转局面。(20 minutes外部链接/法)
大众汽车在中国关闭了工厂,也减弱了对人权问题的曝光度
11月27日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报道:大众汽车集团终于摆脱了其在中国乌鲁木齐备受争议的工厂。多年来,该工厂就像一块悬在大众汽车头上的巨石。对于在这一地区饱受压迫的维吾尔族人来说,工厂的关闭是一把双刃剑。
四十年前,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国有企业上汽集团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现在,大众汽车在中国拥有近40个生产基地。2013年,大众汽车还与上汽集团一起,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省首府乌鲁木齐,开设了一家小型工厂。
不久之后,中国政府对生活在新疆的穆斯林维吾尔族人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行为。有关通过强迫劳动和再教育营侵犯人权的确凿报道给在该省运营的公司带来了压力。批评不仅来自人权组织,也来自大众汽车的投资者。但中国政府一直否认这些指控。
这些批评对大众汽车公司造成了伤害,但违背其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和政府的意愿关闭工厂,很可能会对公司在中国的运营造成重大影响。这家工厂拥有170名员工,其中包括约40名维吾尔族人。自2019年起,该工厂不再生产汽车,而是用来调试车辆。对大众管理层来说,关闭工厂和出售位于同一省份的两个测试场是一种解脱。他们所说的经济原因虽然并不失真,但更多地是给中国政府保全了面子。
跨国公司在敏感地区的存在往往会使当地民间的不满情绪暴露在聚光灯下。随着这些公司的消失,现在这盏聚光灯有可能会变暗甚至熄灭。(NZZ外部链接/SRF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职场阴影:一半员工曾遭受性骚扰
相关内容
瑞士职场的“55岁魔咒”
相关内容
瑞士电动汽车保有率仅有4.1%
相关内容
瑞士将于2025年与中国升级自由贸易协定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12月12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