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毛泽东教育自己的人民仇恨美国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回顾近代中国掌权者处理中美关系的历史:要想打败野蛮人,就必须向野蛮人学习技术-中美关系要比共产党描述的更为复杂;随着关税战的日益紧张,习近平正在迫切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欧盟;中国用视频、卡通和表情包鼓励青年人在中国攻打台湾时上阵。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最近一周的主要内容摘要:
毛泽东教育自己的人民仇恨美国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4月初发表题为《“要想打败野蛮人,就必须向野蛮人学习技术”-中美关系要比共产党描述的更为复杂》的文章,回顾了近代中国掌权者处理中美关系的历史。文章写到,中国人视美国为绝对的敌人。“因为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角度看,这涉及赤裸裸的生存:要么吃,要么被吃。”
“19 世纪末,中国末代皇帝意识到‘中国必须向野蛮人学习技术,才能打败他们’。”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毛泽东时代,中国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学习。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现代化援助。作为回报,毛泽东始终坚持美国是死敌的原则……但到了七十年代,情况发生出现了巨大变化:毛泽东甚至在他的书房接待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中国领导人公开承认自己的劣势:要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中国还有很长的现代化道路要走。
邓小平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自由化,从集体主义的大工业转向更多的个人主动性,这意味着要更多地向“敌人”学习。文章分析道:越是刻意模仿敌人的优越性,越是让敌人的文化深入中国社会,仇恨就越容易转化为崇拜……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颓废趋势很成问题。直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令共产党领导层感到制度的岌岌可危,于是下达了开枪的命令。
1992 年,邓小平启动了“韬光养晦”的经济改革: 只有重新定义与西方-尤其是和美国-的关系,中国才能生存下去,乃至征服世界。随之而来的是出口繁荣、股市热、房地产投机和西方风险资本的涌入,同时中国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参与技术竞赛…… 中国正在迅速赶上美国。
文章写道:即使坚定的列宁专制主义者习近平希望时光倒流,中美共生关系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都已密不可分…… 国际化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越难对共产党及其反美主义产生共情。(NZZ外部链接/德)

与美国闹翻后,中国打算接近欧盟
4月12日,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报道,随着与美国关系的破裂,习近平正在迫切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尽管欧盟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双方仍存在许多意见分歧。
中国对出口的补贴也是冲突的根源。半导体、风能和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环保技术等战略行业都获得了政府的高补贴。塞夫科维奇认为这是“非市场经济做法”,也是造成中国生产过剩的原因。
“欧洲产品在中国面临高壁垒,欧盟需要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找到平衡,”
欧盟贸易委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玻璃纤维纱征收惩罚性关税,以保护欧洲工业。尽管如此,欧盟仍希望与中国保持经济联系,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盟非常期待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对大量来自中国的小包货物感到不满,这不仅使海关负担过重,还扭曲了竞争,对欧洲零售商不利。
欧盟仍然希望与美国修复关系。与中国不同,欧盟并不把美国视为地缘政治对手,而依然将其视为最亲密的盟友。塞夫科维奇表示,虽然与美国的关系处于困难阶段,但双方都能从新视角中有所受益。
中国和欧盟很难成为相互信任的亲密伙伴,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经济分歧,还存在政治分歧。例如,中国拒绝将俄罗斯视为乌克兰战争的侵略者,这一点就令欧洲政客非常气愤。
不过,欧盟并不打算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强调,欧盟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并不想与中国脱钩。脱离中国在经济上根本不可能,欧盟在许多关键金属等方面依赖中国。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警告各国不要与中国走得太近,否则就是在自寻死路。(NZZ外部链接/德)

中国用视频、卡通和表情包鼓励青年人在中国攻打台湾时上战场
4月10日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在一个音频访谈中对中国推出的面向年轻人的宣传攻打台湾的视频、动画片进行了报道:中国开始演习攻打台湾,其中包括猛烈的宣传手段,以显示习近平已经将武力收复台湾当作重点工作。
中国不仅设想用战斗机和海军舰艇攻打台湾,还有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这个在电子游戏中的著名角色,现在出现在中国的宣传攻打台湾的视频中,视频中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腾云驾雾,片中还穿插着战斗机瞄准台湾的镜头。
“这个飞猴(孙悟空)可谓是一个秘密武器,但并非是一种生物武器,而更像是一个宣传武器,”
记者Fabian Kretschmer
这些视频给出的信号十分明确:战争很好玩、毫无危险。视频面向的宣传对象是中国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是未来的战士。但正如记者Fabian Kretschmer所说:“尤其城市中的年轻人更加崇尚自由主义。他们不太可能愿冒生命危险上战场。何况说服家长,让自己的独生子(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那一代人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去打仗,也谈何容易。”
这些视频中对军事力量的展示和激进的宣传攻势,表明习近平对此事是认真的。 Fabian Kretschmer说:“有传言,他想在有生之年征服台湾。习近平现在已经71岁,这意味着现在还有一个5-10年的时间窗口。”(NZZ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可可价格飙升冲击瑞士巧克力业

相关内容
瑞士全国严阵以待,应对复活节出行高峰

相关内容
瑞士六分之一住宅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相关内容
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分手早有先兆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4月24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