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為減少牛排氣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是否只是一紙空談?

為了有效減少碳足跡,食品公司正紛紛豪擲巨資押注,寄望能研發出產生較少甲烷的乳牛飼料上。然而消費者卻還需要更令人信服的證據,以確保自己購買的牛奶依然可以安全飲用。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包括雀巢(Nestlé)在內的許多食品公司發現,他們對乳牛的依賴,已經對他們兌現先前所作出的減排承諾構成了阻礙。以業務板塊排放量計算,乳製品是雀巢集團中排放量佔比最高的原料,達到了集團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21%。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提供的數據,全球目前擁有近15億頭牛。它們每年共產生6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譯者註:一種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是用該氣體的噸數乘以其全球變暖潛能值的排放)-其中36億噸為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而6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2%。 對氣候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牛體內四個胃室中一個被稱為瘤胃的胃室裡充滿著各類可分解植物的微生物,可幫助食物更容易被消化,而牛在消化發酵食物的過程中會產生甲烷,並在其打嗝時通過口鼻逸散出來。
迄今,雀巢或先正達(Syngenta)等公司已相繼提出了創新性解決方案,透過在乳牛食用的飼料中添加人工或天然添加劑來減少甲烷排放。雖然目前還很難衡量此類措施的實際影響,但這些新穎的方案有可能對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產生正面影響。
牛飼料是終極答案嗎?
眼下,雀巢集團正致力於解決其乳製品的「阿喀琉斯之蹱」(譯者註:隱喻唯一的致命弱點),以有效減少該業務板塊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截至2023年底,雀巢公司近一半的乳製品(以產量計算)都已被「無森林砍伐和低碳飼料供應鏈、優化飲食和改善動物福利」等乾預措施所覆蓋。
雀巢乳製品供應商採取的低碳飼料幹預措施之一,就是使用由荷蘭-瑞士生物科學和香料公司帝斯曼-芬美意(DSM-Firmenich)研發生產的添加劑-「博抑烷」(Bovaer)。 「博抑烷」由一種名為3-硝基氧基丙醇(3-Nitrooxypropanol,也被稱為3-NOP)的甲烷阻斷合成化學物質組成,據稱每頭乳牛每天只需使用四分之一茶匙的3-硝基氧基丙醇,就能將其排放的甲烷量平均減少30%,而每頭肉牛的甲烷排放量則可減少45%。乳牛和肉牛的腸道中存在一種有助於將牛消化時產生的氫和二氧化碳結合、進而轉化為甲烷的酶,而加入了添加劑3-硝基氧基丙醇的飼料,能夠透過抑制這種酶的活性來降低甲烷排放。
儘管環保前景看好,但消費者仍需要更具說服力的證據。有些人擔心,任何添加到乳牛食物中的添加劑,都可能會最終或多或少地殘留在乳製品中,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流言稱會導致癌症和男性不孕。
如今,這種擔憂和恐慌已經蔓延到了社群媒體上。X(推特的前身)上發布的一則宣布多家英國超市合作試用「博抑烷」的貼文收到了數以千計的留言評論,而這些留言均表達了對商家出售的牛奶和肉類產品中或含有化學物質潛在風險的憂慮。
We have just announced a new project with @Morrisons外部链接, @Tesco外部链接 and @AldiUK外部链接 to trial the use of feed additive, Bovaer® on ~30 Arla farms. Bovaer® can reduce emissions from cows by 27%, and this represents an amazing chance to reduce emissions on farm. #agriculture外部链接 #climate外部链接 pic.twitter.com/XaGmopwVJg外部链接
— Arla Foods UK (@ArlaFoodsUK) November 26, 2024外部链接
根據X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Grok提供的數據,該貼文下90%的評論都持負面觀點。
Grok也表示,在所有關於「博抑烷」的X貼文中,大約85%左右都屬於負面論調,這無疑反映了自2024年11月英國Arla Foods公司宣布與樂購(Tesco)、莫里遜(Morrisons)和奧樂齊(ALDI)等連鎖超市合作進行試驗以來,英國國內以及其他國家的對此類產品的普遍擔憂。這些負面回饋迫使帝斯曼-芬美意公司和英國食品標準局(British Food Standards Agency)發布澄清聲明,稱3-硝基氧基丙醇可經乳牛迅速代謝殆盡,不會最終進入牛奶或牛肉中。
「我們所有的乳製品都可安全食用,」雀巢集團新聞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告訴瑞士資訊SWI swissinfo.ch,「英國、歐盟各成員國以及美國的食品安全行政管理機構已經相繼批准使用’博抑烷’,並認為其使用安全,且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相关内容
瑞士初创企业:“治理”牛打嗝也能减缓气候变化!
「對『博抑烷』的反應,讓我想起了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美國公眾對在牛身上使用合成生長激素的強烈抵制,」瑞士聯邦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動物營養學教授牛慕天(音譯,Mutian Niu)表示。
牛教授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博抑烷」和其他天然添加劑對人類和乳牛的影響。
雖然他一再強調科學證據的重要性,並提醒公眾警惕誤導性訊息,但他的工作確實引發了人們對「博抑烷」在減少甲烷排放方面有效性的質疑。他在2024年與他人合作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博抑烷」對某些乳牛品種的效果可能相對較差,也就是說,「博抑烷」在荷斯坦乳牛-一種原產自荷蘭、黑白相間的大型乳牛品種-中減少甲烷排放方面效果最為顯著,而在瑞士褐遜-一種源自瑞士的大型乳牛品種-中減少甲烷排放方面效果最為顯著,而在瑞士褐遜-一種源自瑞士的棕遜身上的效果要遜色得多。
「此外,高纖維含量會降低『博抑烷』的抑制酵素活性效果,而瑞士乳牛飼料中的纖維含量,通常會高於其他同類研究中所使用的纖維含量的平均值,」牛教授介紹稱。
他與他人合著的另一篇最新綜述文章也表明,計算飼料添加劑減排效果的數學模型,會對3-硝基氧基丙醇和其他添加劑(譬如海藻或精油混合物)顯示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顯然,牛的飼料攝取量和食用頻率會影響到結果,但其他因素也會導致結果呈現出差異:例如,牛是肉牛還是乳牛,是生長期動物還是哺乳期動物,是圈養牛還是在牧場放牧的牛,以及飼草與精料的比例-無論是在當地還是在全球範圍內,所有這些因素都存在差異。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長期使用這些添加劑,例如在乳牛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全程使用,是否會始終有效,抑或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失效。
「有些飼料添加劑可能會在腸道微生物中逐漸產生適應性和抗藥性,」牛教授坦言。
其他替代方案
總部位於瑞士的中資農業公司先正達(Syngenta)在開發減少甲烷的乳牛飼料方面另闢蹊徑。該公司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玉米品種-“Enogen”,這種玉米籽粒中含有強效α-澱粉酶,該酶能迅速將飼料中的澱粉轉化為易被吸收的糖分,因此能讓牛具有良好的消化功能,高消化率就意味著更高的飼料轉化效率,從而有效減少畜牧業生產系統中溫室氣體排放。
「這就像你吃薯條一樣。唾液澱粉酶能有效作用於澱粉,」先正達種子公司(Syngenta Seeds)Enogen業務解決方案部門負責人克里斯多夫·庫克(Christopher Cook)介紹道。
這就縮短了牛肉生產所需的準備時間,從而確保每生產一單位牛肉所釋放的甲烷會更少。該公司稱,飼料轉換效率提高了5%左右,相當於飼養每1,000頭肉牛平均每年減少了196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飼餵Enogen玉米的肉牛減少12天的飼餵時間就可達到目標體重,這樣每頭肉牛能節省下大量飼料成本。這就是所謂的事半功倍,」庫克補充道。
去年11月,先正達宣布與快餐連鎖店麥當勞合作,用Enogen玉米飼餵其供應商洛佩茲食品公司(Lopez Foods)飼養的肉牛。 不過,鑑於Enogen玉米培育採用的是基因改造技術,而基因改造農產品在世界其他地區受到嚴格監管,因此美國以外的食品公司不太可能會接受和採用Enogen玉米。
在瑞士,只有一個品種的基因改造大豆和三個品種的玉米獲準用作動物飼料,這些批准的具體時間可追溯至上個世紀90年代,而彼時基改生物監管法還尚未生效。歐盟也一直對這類牲畜飼料持抵制態度,但就在去年,歐盟批准了兩個新品種基改玉米作為牛飼料。不過,相關批准僅適用於進口產品,且有效期僅為十年,不僅如此,這些作物也不能在歐盟境內種植。

相关内容
钻法律空子,在瑞士可以喝生牛奶
此外,還有一些有爭議較少的飼料添加劑,譬如亞麻籽和榛葉,但它們在減少甲烷排放量的效果方面不及“博抑烷”,而且用其飼餵奶牛時可能會影響產奶量。其他頗具前景的天然添加物-如紅海藻(Asparagopsis)-含有有機化合物三溴甲烷(Bromoform),而這種化合物可能會對乳牛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一些科學研究表明,乳牛胃部會出現炎症,其尿液和分泌的牛奶中也會殘留可能有毒的溴仿殘留物。正如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牛教授所在的部門所開發的「氣候乳牛」(Climate Cow)遊戲外部链接展現的那樣,甲烷減排、牛奶生產和動物福利之間可能存在著權衡取捨關係。
儘管圍繞著「博抑烷」等飼料添加劑存在不少誤導訊息,但雀巢集團仍將繼續使用能減少甲烷排放的牛飼料。這家瑞士食品業跨國巨擘的目標是在2025年,將旗下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8年基礎上減少20%,到2030年減少50%,並最晚於2050年最終實現淨零排放。
「作為我們淨零排放版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與農民保持密切合作,探索新技術和新工具,例如經科學認證的飼料解決方案,以幫助減少乳製品供應鏈中的甲烷排放,」雀巢新聞發言人說。
相关内容
(編輯:Virginie Mangin/gw,編譯自英文:張櫻/gj,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