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论瑞士山峰的倾塌

Houses are half covered by mud that has also swamped aroad
邦多村就坐落在定时炸弹旁。 Reuters

上周三(8月24日),400万立方米岩石从瑞意边境3369米海拔的琴加洛雪峰(Piz Cengalo)横扫过博纳斯卡山谷(Val Bonasca)倾泄而下,瑞士格劳宾登小村邦多(Bondo)成为罕见泥石流灾难重灾区:上百人疏散,8名登山者至今下落不明。而事发山峰一直以来都“不让人安生”。

琴加洛山峰一向就以不稳固而为人所知。这座山峰有一部分在近三年中移位了30厘米,然而它何时会倾塌,却无人预测得了。距24日大规模山岩崩塌仅仅2天,26日下午又发生了另一起山体滑坡,所幸无人受伤。

2011年曾发生过一次灾情较轻的岩石滑坡,促使科研人员在2013-2016年间密切关注这座山峰。利用雷达与红外线技术,科研人员发现在这几年的观察期间,有一大块体积达数百万立方米的山体移位了30厘米,即相当于每年移位10厘米。

A radar image of a mountain showing blue, yellow and red zones
对琴加洛山做的雷达成像清楚地显示出这座山上的红色高危地区。 Arge Alp Projekt

由ArgeAlp撰写的《永久冻土对岩石滑坡的影响》报告阐述,各项结果显示了“倾斜和滑动”的“深层运动”。而当地有关组织早已安装了一套预警系统,对任何的岩屑流动作出警报。

设在达沃斯的瑞士联邦雪与雪崩研究所(多语)外部链接(SLF Institute for Snow and Avalanche Research)的玛西亚·菲利普斯(Marcia Phillips)解释说,问题在于是否能准确地预测山崩何时发生。“永久冻土在这种规模的天灾里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山峰的地质构造和山体裂缝中积聚的水。”

琴加洛山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很像洋葱,”她表示。水积聚在最上层的岩石之下,在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将其慢慢推移。“这类天灾的成因发生于岩石深层,可能需要漫长岁月才会有山体反应,”菲利普斯指出。

从另一座山峰的裂缝里取回的冰形成于6000年前,她补充道。鉴于对山体发生作用的这些自然之力的深邃性质,此类大型岩石崩塌可能发生在一年当中的任何时候。而永久冻土融化造成的小型灾难,则更可能发生在一波热浪的几周之后。

瑞士联邦森林、积雪和地形研究院(WSL)定期监控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永久冻土层,并在各山体中钻孔测量岩石温度。雪与雪崩研究所检查的区域从格劳宾登州的凯奇山(Piz Ketsch),到马特洪峰、少女峰和格拉鲁斯州(Glarus)的克莱奇(Klätsch),但该所没有对琴加洛山钻孔。

随着日益升高的气温渐渐融化永久冻土层和冰川,数年来科学家已对瑞士境内的山崩风险提出高危警告。但就琴加洛山的情况而言,则是因自然侵蚀在岩层中形成裂缝,令水得以渗透进山体,从而造成山崩。加上冬夏两季温差较大,导致水结冰又融化,更增强了这种效应。

根据瑞士自然灾害国家平台(多语)外部链接(National Platform for Natural Hazards)的数据,瑞士国土面积的6-8%左右不够稳固。“由于某些山体运动的高强度,保护性结构和其他安全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常常很受限,或是这些可能过于昂贵,”该网站声明:“同其他自然进程一样,在可能情况下应避免危险地带。如无法避免,则可以要求非常昂贵的措施。”

(翻译:小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