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蘋果更完美我們要付出何等代價

我們總是能在貨架上找到形狀漂亮、毫無瑕疵的水果,這是因為在果樹種植業中已大量使用了生長激素。但科學家還不知道這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多大影響。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蘋果是瑞士人最愛的水果,沒有之一,本地的菜籃子裡少不了它。那麼瑞士的女士、先生們平均每年要吃掉多少個蘋果呢?100個!這是瑞士果農的同業公會-瑞士果業協會提供的數據。
但許多「蘋果迷」並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心頭好竟可能被噴灑過對健康有潛在威脅的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這才長得又大又紅。
這類化學物質也被稱為生長調節劑或美容農藥,瑞士果園每年的使用量大概在300公斤,可滿足蘋果種植總面積83%的需求。
使用這類荷爾蒙還可以控制收成,也稱為「化學間苗」。一棵樹結的果子越少,所結的果實就越大。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的Lucca Zachmann對此進行了學術研究,他說:「在超市裡,一個蘋果的賣相決定著它能否被賣掉。價格、品種、種植方法、產地都能對購買決定造成影響,但消費者並不會掌握那麼多的資訊。
風險未知
當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傳統農藥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時,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增長,而我們對其危害一無所知。
翻閱科技文獻(英)外部链接的結果顯示,有些生長調節劑其實就是內分泌干擾素,會刺激荷爾蒙的分泌,所以會生成性激素,並可能影響生殖能力。
這些成分在食物和人類尿液中(英)外部链接都被檢出,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成分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和消費者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
瑞士聯邦食品安全和獸醫局(BLV)透過電子郵件回覆了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問題,「市場准入的殺蟲劑,這其中也包括生產調節劑,在許可用量內(也就是說在允許的條件和使用準則下),應該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有害影響」。
與歐盟相同,瑞士也將生長調節劑列為農藥,所以它同樣要在標識、最大殘餘量等方面履行規定義務、遵循官方的批准程序。同所有農藥一樣,生長調節劑也對人類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GHS)這一規範性文件中,將25種生長調節劑列為「致命劑量可對小鼠構成風險(一種標準化檢測物質毒性的方法)」的類別。
雖然沒有任何一種生長調節劑被列入「極高風險」或「高風險」類別,但仍有8種物質被列為「中風險」(風險等級3-5)。
在這8類物質中有4類是在瑞士允許使用的(矮壯素、甲哌鎓、萘乙酸和多效唑),而歐盟僅允許使用2類(多效唑和甲哌鎓)。
雖然到目前為止「善待自然」(Pro Natura瑞士的環保組織)尚未針對生長調節劑展開專門的宣傳,但他們認為這也是在向大自然釋放污染物。該組織要求對這類物質的使用作出限制。
該組織發言人Nicolas Wüthrich表示:「我們必須減少周圍環境和我們的身體對這類化學物質的吸收。所以讓消費者習慣於完美的水果和蔬菜外形是不利的」。
歐洲非政府組織「Foodwatch」正致力於在2035年讓所有的農藥和生長調節劑在歐盟的市場上消失。
第一刀要「砍向」穀物、玉米等人工栽培作物,因為它們的農藥使用範圍最廣,禁令可以以最小代價、最快得以實施。「Foodwatch」也把他們的目光對準了水果,但其實施過程會長一些。
「酒業和水果種植業需要更長的過渡期,因為這類經濟作物要面對的病蟲害很有挑戰性,」發言人Sarah Häuser說。
「就算農作物也應該慢慢轉向不使用農藥。特別當使用農藥只是為了改善賣相的時候!」
靠視覺分類
Zachmann5月發布的研究成果其主題就是瑞士為改善蘋果外觀而使用生長調節劑。
作為研究內容的一項,有200名果農接受了問卷調查,他們所經營的蘋果種植面積佔瑞士的1/4。
調查顯示,23.5%的果農僅為了改善水果的視覺效果而使用美容農藥;還有59.2%的果農是為了間苗。
透過調查得知,農民使用生長調節劑的情況並非整齊化一。那些將果實出售給中間商的農民更傾向於使用這些化學劑,而直接出售給消費者的則少些。
前者中29.6%的人承認他們是因為美學之故傾向於使用生長調節劑,23.9%的人是為了對果樹進行化學間苗,以優化果實的大小及顏色。造生這一差異的主要是經濟原因。
「那些將果實賣給中間商的農民,如果他的蘋果沒有被歸類為優質果,那麼他將蒙受重大經濟損失,」Zachmann說。
根據他的計算,那些賣貨給中間商的農民,如果其蘋果因賣相較差而被歸類為2類果,那麼其出售價格僅為品控嚴格的一類果的41%。但如果將二類果直接出售給消費者,那麼其銷售收益可以達到一類果的67%。
這樣的後果是誰造成的呢?是誰讓不自然、但完美的蘋果變得更有利可圖、讓農民不得不使用生長激素呢?
瑞士最大的連鎖超市經營者Migros肯定地說,他們不會出於美學角度而為水果定價。米格羅的發言人Tristan Cerf明確表示:「本公司給生產者所付的價格,遵循的是不同農業行會給予的指導價格。 」
水果的指導價格主要由瑞士果業協會和瑞士水果、蔬菜、馬鈴薯貿易聯合會(Swisscofel)決定。
瑞士果業協會在其指導方針中將蘋果分為三類:特等、一等和二等,其分類僅以外表進行分類。
特等蘋果不允許出現外表瑕疵,除非是不影響外觀的微小蹭痕。
小疤或表面疤痕總面積不超過1平方公分的蘋果屬於一等蘋果;不超過 2.5平方公分的屬於二等蘋果,此外還有一些最低要求。
禁止的後果很嚴重
除這些對水果外觀的嚴格要求以外,瑞士果業協會還推出了一些其他規定,也激勵著果農們給蘋果「美容噴灑」。
副主席Edi Holliger稱,生長調節劑可以讓未售出的蘋果維持較好的狀態,以便儲藏後再減價售出。
「水果無論是裡面還是外面都要有個好品質,這樣才能讓果樹種植業長期發展,」Holliger說。
「我們需要敏銳的感覺以讓收成保持穩定。如果一年的產量太少,那麼就沒有存貨、水果也會過大;而如果下一年的產量過多,那麼不採取措施的話,水果又會過小。」
「如果不採取措施,果農的果園就不能獲利,那麼這樣的生產就不能持續,風險難以估量,」Holliger警告。
儘管如此,農藥的使用在瑞士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2023年政府主動定了一個目標,到2027年要將農業中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量(德)減少一半。善待自然(Pro Natura)組織希望將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也納入此目標。
「只要尚未出具危害分析報告,那麼就應謹慎小心,」善待自然的發言人Wüthrich說:「對那些已使用生長調節劑的產品來說,我們可以援引(Lucca Zachmann)報告,建議減少用量。生長調節劑也應納入減少農藥用量的名單中。
(編按:Nerys Avery,編譯自德文:宋婷/gj,繁體校對:方常均)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