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如何幫助馬達加斯加的可可種植農應對氣候變遷
馬達加斯加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前線,對瑞士巧克力的未來而言至關重要,業界對此也心知肚明。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馬達加斯加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前線,對瑞士巧克力的未來而言至關重要,業界對此也心知肚明。
在印度洋的這個熱帶島嶼上,桑比拉諾河(Sambirano River)兩岸遍布種植著芳香的可可樹和當地農民的小塊土地。這些樹為瑞士消費者提供了高端可可豆,可近來維持這些樹的存活和收穫可可果實,卻成了越來越困難的事。而由瑞士主導的一個計畫正努力減輕氣候變遷對該地區造成的威脅,為瑞士巧克力製造業維持一條重要的供應線。
「我有些可可樹因為高溫枯死了,就像被燒焦了一樣,」可可種植農胡格(Hugues)一邊說,一邊操縱採摘桿從樹梢上剪下成熟的可可果。
雨季通常要從11月持續至隔年4月,可現在雨季縮短了,雨量卻更大了。馬達加斯加很容易受到強烈氣旋影響,而氣旋的頻度和威力都在增加。這些風暴改變了桑比拉諾河的河道,造成大面積洪氾,沖毀了河岸的可可樹田地。2月的降雨量破壞性尤其大。
「要是高溫沒能毀掉可可樹,洪水也會毀掉它們,」胡格嘆息著,向田地深處走去。
桑比拉諾河谷是馬達加斯加最肥沃的可可豆種植地,這裡有成千上萬的可可種植農,胡格只是其中之一。該地區集中了不少結合保護與農業的國際計畫。瑞士非政府組織Helvetas得到「瑞士永續可可平台」(Swiss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Cocoa)的支持,在此地實施「氣候適應性可可景觀」(Climate-Resiliient Cocoa Landscapes)項目,旨在解決土壤退化和森林砍伐問題。而瑞士永續可可平台則匯集了巧克力製造商、貿易商、零售商,非政府組織、研究機構和政府官員等多方面的聯盟。
當孩子們牽著瘦小的澤布牛(一種駝背牛)趟水過河時,桑比拉諾河顯得很平靜。可被沖垮的河岸暗示著洪水的破壞性影響。雨季來臨時,整片可可樹田都曾被沖走。在瑞士合作夥伴的支持下,當地人正嘗試利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個問題。
高品質可可豆
馬達加斯加的可可豆是品質的標誌。瑞士永續可可平台的若埃爾‧弗萊(Joël Frei)解釋說:「馬達加斯加可可豆的口感出類拔萃。在瑞士,我們非常習慣食用產自加納或科特迪瓦的可可豆製成的巧克力,其品質也非常好。而馬達加斯加可可豆有種類似咖啡的味道,或者略帶苦味,果香味更濃,也更豐富,令其口感著實與眾不同。」
馬達加斯加可可豆的名氣在於品質而非數量。加納和科特迪瓦是非洲的兩個重量級出產國,產量加在一起佔到全球產量的50%,而馬達加斯加每年的可可豆產量僅為1.2-1.5萬噸,與前兩者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2023年瑞士從馬達加斯加進口了近1000噸可可豆,低於平均水平,在過去十年中,瑞士每年一般要進口1500-2000噸。
儘管產量不大,產自馬達加斯加的可可豆卻普遍被人與卓越連結在一起。瑞士公司在其巧克力包裝上自豪地註明這個可可豆產地,而許多瑞士巧克力公司都從桑比拉諾河谷採購可可豆,並支持那裡的Helvetas項目,連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也透過這個平台進行支援。
弗萊稱Helvetas實施的計畫很有前景,因為讓可可供應鏈上的各個方面都參與其中。刀耕火種的農業、薪柴驅動的森林砍伐和氣候變遷的影響,已嚴重破壞了桑比拉諾河谷的生態系統,而這家非政府組織協調的這個項目匯集了公共、私營和地方實體,就是要保護和恢復該河谷的生態系統。
高級瑞士調溫巧克力和半成品的主要生產商Felchlin公司也支持並密切關注該項目。這家公司生產的三款頂級調溫巧克力都帶有馬達加斯加可可豆的果香。
Felchlin公司總部位於瑞士中部,是一家以B2B(企業對企業)為導向的公司,其行銷與公關主管米爾科·施內肯伯格(Mirko Schneckenburger)介紹:「產自桑比拉諾地區的可可豆是我們直接採購的一種上等可可豆。我們的客戶包括巧克力製造商、麵包店和糖果店,屬於世界各地的高檔美食界。」
人工「做媒」:可可花授粉現在要靠人手完成
空氣中充斥著鳥鳴聲與公雞的啼叫,種植農在安班札鎮(Ambanja)附近的樹上尋找可以採摘的飽滿可可豆莢。弗洛里卡·馬拉蘭尼里娜(Florica Malalanirina)卻對尋找有生命力的花朵更感興趣,在交錯的枝杈投出的樹蔭下,花朵的顏色淺到幾乎看不見。這片地區的氣候變遷損害到參與授粉的昆蟲,也帶來了新的疾病。
馬拉蘭尼里娜是一名農藝技術員,伴她長大的是北部安比盧貝鎮(Ambilobe)她父母種植的甘蔗的甜香。她效力於Felchlin在馬達加斯加的供應商桑比拉諾公司(Sambirano SA)。她解釋說:「氣候變遷對授粉產生了影響,因為參與授粉的許多昆蟲都死於高溫。」
通常情況下,可可花要靠外形微小的蠓-熱帶地區的小蒼蠅-授粉。為了彌補大自然「媒人」作用的減弱,馬達加斯加的可可種植農現在開始手工進行授粉。
馬拉蘭尼里娜用一把細小的刷子從一棵樹上收集花粉,然後將其刷到另一棵樹上的不同花朵上。可可花的獨特結構為自然授粉帶來了挑戰,因為可可花纖細、複雜的形狀使得花粉很難到達雌蕊或雌花部分,而那裡正是受精的地方。
韋羅妮克·沃洛希索科(Veronique Volohisoko)從2004年開始種植可可樹。雖然她家那200棵可可樹的產量正在下降,但全家人還在繼續努力。這位育有一個孩子的母親說:「可可樹以前產量很高,現在越來越少了。」她把這一季70公斤的產量歸咎於交替出現的酷熱和過度潮濕。
種植農要對抗水土流失、使用化肥
通往桑比拉諾地區高處村莊的道路未鋪路面,崎嶇不平。即使天氣乾燥汽車也會拋錨。一路上,馬達加斯加崩崗(lavaka)那倒過來的淚滴形狀格外顯眼。這些侵蝕溝壑是地下水沖刷陡峭的山坡,導致土壤崩塌時形成的。雖然這種現像一直存在,但森林砍伐以及氣候變遷導致的雨水和乾旱週期加劇等因素加快了崩崗的形成。
流域委員會主席雷蒙德·曼迪尼(Raymond Mandiny)解釋說:「谷地中的河流把高地流失的貧瘠沙土帶進我們的田裡,而可可樹在沙質土壤中生長不良,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開墾種植可可樹所需的黑土地。」
專家預測,如果不干預,土地將繼續退化,進而威脅到馬達加斯加特有優質可可豆的供應,以及約3萬名農民的生計。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可可種植農還在該地區易受侵蝕的陡峭山坡上植樹造林。
要想在日益脆弱的生長環境中種植活可可樹,有機肥料就至關重要。而景觀計畫正在努力幫助農民學習有機肥料。
Helvetas氣候適應可可計畫計畫官員米歇爾·拉扎芬德拉貝(Michel Razafindrabe)表示:「這不僅涉及耕作方式,這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以前農民根本不使用化肥。現在我們在向他們展示如何使用有機成分。」
市場需求與當地現實有衝突
對於那些解決溫飽才是第一要務的農民來說,永續發展實踐可能是種有難度的行銷口號。據估計,馬達加斯加農村地區的貧窮率約為80%,日均收入往往不到2美元,使得這些家庭在經濟衝擊面前非常脆弱。當地官員稱,其他挑戰可能讓人更覺緊迫,例如缺乏技術支援、道路狀況惡劣造成的隔絕,以及可可豆價格的波動等。
但歐洲市場在要求無森林砍伐產品,歐盟法規要求從2026年起,對可可豆和其他大宗商品進行無森林砍伐認證。這就要求追溯生產可可豆的具體地塊。因此,瑞士在該地區主導的計畫正在幫助小農戶獲得土地所有權,並收集可可樹地塊的地理座標,這些都是滿足歐盟要求的必要步驟。
要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並不容易。 「有些人認為植樹造林是在掠奪土地,而我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向他們說明,植樹造林並不是掠奪土地,而是為了子孫後代保護土地,」Helvetas的拉扎芬德拉貝解釋道。
儘管困難重重,阿莫博希坦德里亞納(Ambohitrandriana)鎮的鎮長阿羅納(Arona)還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透露:“僅用一年時間,我們的植樹造林就減少了河水里的沙子。人們開始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瑞士人看到我們保護環境的動力,我們也因此受到激勵。”
(編譯自英文:小雷/xy,繁體校對:盧品妤)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