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看不到農民在生態保育上所做的努力
瑞士的生物多樣性動議受到了瑞士農民的強烈反對,再次凸顯了橫在城鄉居民之間的鴻溝。作家兼釀酒師布萊斯霍夫曼(Blaise Hofmann)是《Faire Paysan》(務農)一書的作者,他為我們剖析了城鄉之間無法溝通的複雜關係。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2021年瑞士反殺蟲劑動議公投前的造勢活動因出現打砸搶、侮辱性攻擊甚至死亡威脅等行為而蒙羞。那段日子對來自沃州的作家兼釀酒師布萊斯霍夫曼來說也是不堪回首。但正是這種隱痛催生了他的書作《Faire Paysan》(務農),他希望透過這本書來促進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對話。
生物多樣性動議要求政府部門為大自然提供更多的空間和資源,這再次激怒了一部分從事農業的人,他們擔心該動議會嚴重影響糧食生產。而gfs.bern研究所於8月中旬發布的第一份民調顯示,大多數的城市居民對此動議表示支持。
不過,為9月22日的公投所舉行的造勢活動倒是和平地拉開了序幕。布萊斯·霍夫曼認為,儘管分歧依然存在,但城鄉居民之間的關係相較於三年前已經緩和了不少。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您的個人經驗使您跨越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鴻溝。您的父輩和祖父輩都是農民,但您後來去城市生活了15年,之後又搬回了沃州(Vaud)莫爾日(Morges)附近的農村。您是如何適應這些變化的?
布萊斯霍夫曼:我一直都有一個鄉村情結。在農場長大的人永遠不會失去這份情感。我還有依然在務農的表親。我自己也打理著一公頃的葡萄園。我曾經放過羊,還寫過很多關於農村生活的文字。
因此,我與農村的連結是存在的,但我知道自己已不屬於那裡,因為我已在城市生活過,在那裡上了大學,之後也沒有繼續務農。
如今,我是一名作家兼釀酒師。可以說,我是遊走於城市和鄉村之間。我也意識到,我的隱痛其實是一種財富。我的雙重身分讓我成為二者之間的橋樑。
在您的書作《Faire Paysan》(務農)中,您將城鄉之間的鴻溝稱為「nouveau röstigraben」(新的馬鈴薯鴻溝)。您認為是從何時起,瑞士農村和與城市之間的相互理解開始變得困難?
(譯者註:Röstigraben是德語,意為馬鈴薯鴻溝。Rösti,是瑞士德語區農民傳統的早餐,把馬鈴薯絲加調味料攤成金黃的馬鈴薯餅,便成為瞭如今的瑞士「國菜」。Graben是鴻溝或壕溝的意思。
我認為1996年是轉折發生的一年。當時瘋牛症肆虐,引起了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他們擔心這種牛身上的病會傳染給人類。同年,警方還在伯恩鎮壓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示威遊行。
但主要還是瑞士人以全民公投的方式通過了一項新的農業政策,確立了直接支付制度(用稅收向農民撥款,換取他們為公益所提供的服務)。從此,農民所擔負的責任不再只是養活全國的人口,而且還有養護景觀的部分。這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農業的看法。
原因何在?
對於不從事農業的人而言,他們會覺得他們在納稅資助農業。而對農民而言,他們則覺得失去了一部分合法性和尊嚴。在他們心中,他們認為自己從事這一行業是為了提供大家食糧,而非成為景觀園藝師。這就造成了農民與其他人之間的矛盾。
您認為城鄉之間的分歧是什麼?
瑞士目前只有2%的人口還在從事農業。所以我們與他們的直接接觸少之又少。我們或許與農民住得很近,卻不了解他們在做什麼。我們也不一定有農夫朋友可以為我們答疑。結果就是,都市人不了解農民的現狀,農民也對都市人的處境所知甚少。
我們甚至可以從語言中看到這種差距。例如,農民說的是土特產品,而都市人講的卻是自產自銷,這種叫法讓農民很不爽。其實大家說的是同一回事,只是沒有在措詞上達成一致而已。
但您是否覺得,比起美國或法國等其他國家,瑞士的城鄉之別並沒有那麼明顯?
確實。自2021年著手寫這本書以來,我逐步意識到,比起其他國家,瑞士的城鄉連結還是很緊密的。這裡的城鎮非常小,所以每個人都與農村有著某種關聯:那裡有他們的童年回憶、那裡是他們度假的去處、那裡有他們的熟人、他們的親戚當中還有人在務農。
疫情之後,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大家嘗試在自家花園裡種東西,也了解了產地直銷。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人們對糧食主權也有了更多的憂慮。新一代的年輕農民更是改變了務農的方式,他們更善於溝通,對生物多樣性也有更深刻的體會。
相关内容
为什么瑞士的城乡差异相对较小
您見過許多付出努力對農莊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更具可持續性的農民。都市人沒有發現嗎?
都市人確實看不到農民在生態保育上所做的努力。生態轉型早在30年前就開始了。 雖然改變發生得很慢,但在永續性的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邁進了許多步。
越來越多的植保產品被禁用或限制使用。目前也有了專門用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土地。許多農民即便尚未持有有機標籤,也在他們的一些地塊上進行了有機耕作。綠籬區域重新種上了植物,農林間作也在推進,植樹與農耕結合更有利於保護土壤。
只不過,也要讓不從事農業的人了解這些生態保育措施。農民可以在宣傳和科普方面更多地下功夫,都市人也應當更為主動地去了解,到農村去不能僅僅為了運動和放鬆。
那麼其他堅守傳統、不願改變的農民還有未來嗎?
傳統農業正在趨向消亡。有人還在挽回,但主要是老一輩的農民。各行各業都是如此,總有人勇於創新,喜歡冒險,也有人害怕改變。千萬不要忘記,在農耕地區,人們特別重視傳統,因為這牽涉到對長輩的尊重。要是我們改變了傳統做法,有時也會覺得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相关内容
(編按:Samuel Jaberg,編自法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方常均)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