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屆瑞士國家博覽會“將是一場運動”
瑞士將再舉辦一屆國家博覽會-“Nexpo 2032”,該計畫意在呈現團結、共同參與等瑞士的價值觀。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這是一個跨世代的計畫-著眼點高、涉及範圍廣-還有許多可供商討的機會,這也正符合主辦方之意。所有生活在瑞士的人都可以參與、出主意,“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場運動,”策展人Sybille Lichtensteiger談到,她指的是蘊含在多樣性中的統一。
過往博覽會成標杆
瑞士人對於國家博覽會有著不一樣的情愫,自1883年起按慣例每25年舉辦一次。雖然歷屆都在探索未來之路,但也在探究瑞士本身-是什麼讓這個國家凝聚在一起,以及國家的認同感。 1939年在蘇黎世以及最後一屆2002年在三湖區舉辦的國家博覽會都令人印象深刻、成為標杆。
但其原因卻有所不同:1939年二戰迫在眉梢,瑞士在思考其防禦政策,瑞士從未像那時一樣展露出自己的民族主義。人們在博覽會上將祖國稱之為(可愛的)“小國”(Landi),但歷史學家卻稱這是在精神上保家衛國。後來的幾代人甚至羞於承認當年“表演”出來的瑞士形象。
1964年的國家博覽會透著技術樂觀主義的氣息,如今回顧起來幾近古怪,卻帶著點兒單純、幼稚。
最近一屆2002年的國家博覽會在法語區和德語區的交界地帶舉辦,邀請人們來“相遇”。許多人至今仍記憶猶新,銘記著湖畔那些活潑有趣、又具轟動效應的“Arteplages”(譯者註:藝術沙灘)作品。
然而記憶中留下的還有規劃不同藝術作品時的混亂、躊躇和超支。
成問題的國家特性
如今瑞士重新發起這樣的大型計畫,可不僅僅是為了重現當時的盛況。而在於現在的瑞士正因其國家特性而面臨諸多挑戰,人們應該就此展開討論,例如它與歐洲的關係,以及銀行、中立、軍火製造等國家的核心業務(特徵)。
為何要舉辦下一屆、也就是Nexpo 2032博覽會呢?
這就是原因,發起人Alec von Graffenried說:“在一個徬徨不安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團結地共存”。他是瑞士十大城市(譯者註:也是最早發起Nexpo計畫的)之一伯恩市的市長。
“同在的時刻”
這個詞寫在了活動總綱的開頭,“打造瑞士未來的形象勢在必行,”他說,“我們已失去了同在(Gleichzeitigkeit)的時刻。”
蘇黎世市長Corine Mauch詰問到:“我們是意志國家(Willensnation)嗎?我們團結嗎?”其答案是:這種社會上的團結需要持續不斷地維護,所以我們要辦這場活動。
推介會勾勒出了活動的大體計劃,其領導團隊表示,舉辦活動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目的。
總綱提出本次活動的預算是6億瑞郎,其中一半應由聯邦承擔-然而聯邦尚未承諾,它將於2028年就經費問題進行討論。
該博覽會將在各語言區以分散的形式舉辦,無論居民區、農村還是山裡,遍布瑞士各地。 “Nexpo將會在中心與邊緣間搭建橋樑,”該計畫稱。目前除2016年的最初幾個發起城市外,已有來自18個州的26座城市和鄉鎮宣布加入。
民眾需要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博覽會
該計畫規劃本著3項基本點:
首先在2022年對瑞士民眾進行的一項代表性調查指出,74%的受訪者同意舉辦國家博覽會;79%的受訪者表示樂於參與;足足83%的受訪者希望博覽會能夠做到“氣候中和”。
其次聯邦提出要廣泛促進經濟界與社會各界的聯繫,此外活動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盡量節儉。凡是之前有意策劃國家博覽會的州或政區都可以共同參與該計畫。
原本下一屆的國家博覽會計劃是在2027年舉辦,許多州早有創意。除Nexpo計畫外,瑞士的西北部州至今仍在單獨籌備一個名為“Svizra27”的活動,山區還有一個名叫“Muntagna”的計畫。
最後是基於贊助方的組成情況,該活動注定是分散式的,這點與以往不同。盧加諾的代表Filippo Lombardi說:“以前的博覽會(Expo)都是在一個地區的一個地方舉辦,現在要舉辦的地方更多、更大了”。其目的在於讓人們前往“不熟悉的地方”、進入“新的情境”。
也就是說吸引觀眾的將不止是一塊“磁鐵”。當然這也要博覽會能舉辦才行,加油吧!
(譯自德語: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