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瑞士并购后 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去年瑞士见证了自2007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其中中国企业投资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6年是世界各地企业并购交易的高发年,交易数量比上一年增长3.4%,达到362宗。根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外部链接(KPMG)周二(1月17日)发布的报告,这一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多次并购交易。
报告显示,去年瑞士的并购交易总额增长了40%,达到1191亿美元(约合8139.5亿元人民币),为本国2007年至今的新高。
中国投资尤为强劲,特别是中国化工集团提出收购巴塞尔农业化工巨头先正达(Syngenta)。这宗价值433亿美元的交易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商业活动,目前交易尚待监管部门批准。
涉及中国资金的其他重要交易,包括海航集团对瑞士航空配餐公司佳美集团(Gategroup Holding AG)和瑞士飞机维护服务提供商SR Technics的收购。中国化工与佳美集团交易都跻身2016年瑞士并购交易前十之列。
根据毕马威的数据,2016年排名前十的并购占到了全年总交易额的70% 。
中国将出台新投资法
去年中国在海外成交258宗交易,总投资额达1853亿美元(约合12643亿元人民币), 与前一年(177宗交易,490亿美元)相比,增幅近300%。
然而,大量的企业资金外流令中国政府非常头疼。根据一项即将于2017年9月出台的投资新法规定,中国未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将被禁止,其中包括,非企业核心业务的并购,不得超过10亿美元。
中瑞并购
中国企业过去两年在瑞士并购了19家企业,这进一步说明了瑞士企业选址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国感兴趣的主要是大宗交易,这点从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例子可见一斑。自2012年来,在瑞士收购排名前五的交易中,两宗来自中国国企: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62亿美元收购瑞士嘉能可旗下海外资产智利拉斯邦巴斯铜矿(Las Bambas);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收购瑞士先正达。
对中国投资者和瑞士公司的建议
收购后对于中国企业最大挑战是如何管理。被中国哈尔斯公司并购的希格(Sigg外部链接)公司CEO Stefan Ludewig的经验是,中国人对于收购瑞士企业非常有自豪感,他们应该保持瑞士制造的质量和形象,否则最好不要买。
其次是交流和沟通,通过翻译理解的内容到底有多少?我们与中国有近一万公里的距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的文化非常重要。
对此,应邀参加当天毕马威新闻发布会的迅达公司中国专家Kurt Haerri却说,根据他的经验,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要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相当难!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很难让他们了解其他文化,中国人死守自己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特点,世界上哪种文化中还有比China Town更多的Town吗?中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扎推文化,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圈子,他们很难接受其他的文化。今天(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瑞士,我特别惊讶洛伊特哈尔德主席的勇敢,她给中国主席准备了奶酪火锅。
而且,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大多数只去中餐馆,这就是现实。在我看来,克服文化差异只能是我们-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方-为此做出努力。对于我们来说,无法想象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非常正常。 建立相互的信任, 缩短人与人的距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在中国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关于中国并购威胁论
对于来自的中国并购在瑞士、在欧洲、在全世界带来的担心(恐慌),是正常的还是一种过于夸大的担忧,Kurt Haerri先生说:“一方面,这是正常的,300%的增长,体现了一种动态,一种(市场)活跃,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接受,这是另一个维度、另一种速度的东西, 这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Stefan Ludewig也表示,数量、大小和速度加之文化的差异让欧洲产生担忧和害怕,一万公里以外到底在发生着什么,他们在想什么,等等不确定性就会产生害怕,但是担心害怕并非是单项的,对于一万公里外的中国人也是同样的,他们也不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能相信他们吗?我投入的资金会怎样?中国老板们的脑子里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东西。
毕马威透露,中国对瑞士企业的兴趣可以解释为加强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意图、对先进科技的追求,以及对拥有“瑞士性”传统企业的意愿。
美国魅力
而对瑞士企业来说,他们对美国公司的兴趣更大。毕马威在自己的新闻稿中称,药物服务公司Galenica以15亿美元(约合102.5亿元人民币)收购生物制药公司Relypsa,加上其他几宗小型交易,都确认美国是瑞士人眼中有吸引力的市场。
银行业的交易数量则没有那么多,最重要的一宗为盈丰银行(EFG)对瑞意银行(BSI)的收购,并购后的银行现为瑞士最大的五家资产管理企业之一。
不明确的全球前景
毕马威注意到,英国脱欧与美国总统大选侵蚀了去年的全球并购活动。这些因素对瑞士企业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影响。该事务所表示,尽管如此,瑞士经济依然“处境良好”,瑞郎虽保持坚挺,但瑞士各集团仍在市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毕马威预测金融领域的业务会在来年出现反弹,瑞士私人银行也有极大的合并可能性。但在保险业与资产管理领域,预计只会有小规模或中等规模的交易。
在报告中,毕马威瑞士公司兼并与收购主管帕特里克·克勒(Patrik Kerler)建议瑞士“侧重于自己的竞争优势,例如创新、高资质劳动力、政治稳定性与全球关系……在保持后者上,企业税制改革的采纳会成为一块试金石。”他指出:“瑞士限制移民的进展也会成为瑞士企业将来是否能获得国际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包括中国过热的房地产业及中美之间政治分歧。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