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依舊渴望“動起來”
瑞士人Michael Eggenschwiler自2007年起擔任漢堡機場的執行總裁。這座位於漢薩之城北部的機場是德國的第五大機場,同其他機場一樣深受疫情影響。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了Eggenschwiler先生。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現在機場又按下了重啟鍵:在因疫情而停歇了15個月後,航線重又變得繁忙起來,候機大樓重返生機。但機場執行總裁Eggenschwiler認為,漢堡的乘客數量並不會迅速恢復往日水準。他認為要做出具體的預測還為時過早。
這位專家已深入航空業近40年。自1983-1991年在Crossair航空公司工作;1991-2001年在瑞士航空公司(Swissair);2003年Eggenschwiler轉至漢堡機場。這位巴塞爾人還是瑞士駐漢堡及臨近的Schleswig-Holstein州的名譽領事,該地區有4500名瑞士住民。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航空業,甚至一度停飛。蘇黎世機場2020年的乘客數量減少了3/4,僅有830萬。漢堡的情況如何?
Michael Eggenschwiler:和蘇黎世差不多。我們的乘客數量從1730萬下降到460萬。夏天的時候7-10月有個小高潮。但從11月-次年4月旅客吞吐量比2019年少了90%。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時光,因為幾乎停飛了。
現在情況好轉了嗎?
是的,復甦了,雖然沒有像我們預想得那樣快,但方向是對的。我們預測7月的飛行量能夠達到疫情前的60-70%。即便如此,與恢復正常也還相差很遠。我們的處境依然艱難。
如何再次“啟動”一個機場,是不是很麻煩?
我們一直都在低能耗運行,就為了讓各種設施的再次啟動變得容易些。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成立了跨部門工作組:不僅僅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需要再訓練,就連體力勞動也是如此。比如針對搬運行李的地勤人員,我們提供了專業的體能訓練,為了鍛煉他們的肌肉、讓脊背更強壯。
您個人是如何度過這15個月的呢?對一位機場“總管”來說,看到空蕩蕩的候機大樓心裡一定不好受吧。
我的責任是管理好這家企業,所以也沒太多時間想這些。不過肯定:空無一人的機場是令人悲傷的。直至今日, 我們80%的員工還不得不縮短工時,工作時間只有平常的40%。我們非常感謝有這樣的制度,暫時也離不開它。誰會想到,危機能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幸好我們的股東是支持我們的。
候機大樓何時才能變得像2019年時一樣繁忙?
具體的時間點很難說,復甦的情況誰都難以準確預測。我們倒是定了個目標,到2024年航運恢復至2019年的80%,2025年恢復到85%。我們要調整職缺需求:到2023年我們要削減2000個工作職缺中的200個。我們將盡力避免經濟性裁員,並積極推動老年員工的減時項目和推進人員流動。
機場總裁、名譽領事:巴塞爾人Michael Eggenschwiler
也就是說,您認為航空業今後也不會恢復至從前水準?
我們依然認為,航空業是朝陽行業。但我們的計劃如今面臨無數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把目標定的比較低。我們當然希望交通能夠盡快恢復正常。
目前看上去,似乎很難“恢復正常”。許多人已經習慣了沒有購物遊、城市遊等短途旅行的生活,並不想回歸“舊世界”了。網絡會議也可以取代商務旅行。
目前來看,城市遊的數量的確減少了,但這從來都不是航空業的“主業”,傳統的度假遊,例如探親訪友、乘飛機回故鄉,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這方面的數字在增長,我認為也很穩定。至於商務旅行,因為可視化會議的出現,它一定會受到影響。但綜合各元素,我依然相信未來會增長。我們要放眼全世界,人們對流動的渴望還在,而且越來越迫切。
但批評飛行排放污染環境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無論是環保運動還是“週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活動都把“飛去”度假或開會變成了一個“道德問題”。
是有這樣的討論,迴避它是不對的。但航空業在這一領域也做出了許多努力,比外界知道的要多得多。就拿我們機場來說,到年底就能實現碳平衡。減少能源消耗、革新技術、支持自然保護項目、持有高標準的碳認證-這些都是我們實現碳中和機場運營的基石。停機坪上的車幾乎全部使用替代能源和合成柴油。
但難題還在於飛行本身
那當然,但我們做的要比公眾知道得多。航空業正在努力研發對環境友好的動力技術和航空煤油。空客已推出氫動力概念飛機。這樣的技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解決辦法絕對不是讓人們不要再飛。
在德國感覺每50公里就有一個地方機場,瑞士也是如此。對於一個小國來說多少個機場合適?
瑞士擁有蘇黎世、日內瓦和巴塞爾3個機場,它們所創造的經濟利益不容小覷。機場的數量要滿足國家的需求,瑞士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即便是小型機場,也有向大型樞紐輸送轉運的重要功能。
對短途旅行來說,也可以選擇其他方式:瑞士聯邦鐵路就與瑞航聯手,提供了從巴塞爾、日內瓦和盧加諾到蘇黎世的特快轉運服務。德國鐵路與漢莎航空也有合作,這會是未來模式嗎?
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各運輸方式之間的合作與網絡化。如果可以,那麼市場會自我磨合、自我選擇。從漢堡到柏林,鐵路交通非常方便,沒人會乘飛機。各交通方式之間應該是共同合作、用其所長,而不是相互排擠。這自有其規律,乘客會選出最佳出行方式。
瑞士僅以微弱優勢否決了為減排而給飛機票加價的動議。您怎麼看待這類國家級倡議的影響呢?
航空業是非常國際化的。這類為飛行而定的環保稅應該遵守國際規定。如果每個國家的政策都不一樣,那麼步伐邁得越大的國家,其工業遭受的損失就越大。這也不會是制定經濟政策的本意。
(譯自德文: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