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剂:当”零添加“行不通时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已明确建议不要使用人工甜味剂,摆在食品公司和消费者面前的又还有哪些选择呢?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回溯近10年前,瑞士两家动物园进行了一项略带几分奇异色彩的试验:苏黎世动物园和拉珀斯维尔动物园内圈养的野生动物们-其中包括一头狮子-获准在24小时之内可开怀畅饮含有六种天然糖和六种人造代糖的糖水。
然而,最终只有一个物种表现出了对人造代糖的偏爱:红熊猫(又称小熊猫、红猫熊或九节狼,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发现曾一度席卷国际报章头条(英)外部链接。
“这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个非灵长类动物精准识别和酷爱食用阿斯巴甜代糖的实例,”瑞士研究人员在2009年发表于生物遗传学学术刊物《遗传杂志》(Journal of Heredity)上的研究报告(英)外部链接中如是说。
本文是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视角聚焦报道食品行业发展动态的一部分。瑞士国土面积虽小,但在全球”食品篮“里却占有相当大的权重。众所周知,雀巢和先正达等诸多食品和农业巨擘,以及全世界巧克力和乳制品领域的佼佼者和主要竞争者,均将总部设于瑞士。不仅如此,瑞士还凭借拥有众多初创企业和专门打造的食品科技孵化器-瑞士食品与营养研究谷(Swiss Food and Nutrition Valley),将自身定位为食品科技中心。而对于许多经营大豆、可可豆、咖啡和棕榈油等食品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而言,这个阿尔卑斯国度同时也是欧洲枢纽。
当然,阿斯巴甜和其他人工甜味剂(也被称为“非糖甜味剂”NSS,non-sugar sweeteners)最狂热的消费者当属我们人类。然而不幸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已明确表态,不鼓励使用非糖甜味剂。
“该建议是基于对现有科学文献证据进行系统审查所得出的结论。相关科学文献证据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减少成人或儿童的体脂没有任何长期益处。该综述的结果还表明,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世卫组织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项关于非糖甜味剂最新指南中表示。
世卫组织建议公众不要再使用所有“合成的、天然存在的或经过修饰的非营养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实际上并不隶属于‘糖’类,”这意味着,它们既不属于加工食品和饮料中的糖,也不属于消费者自行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糖。世卫组织所指的常见的非糖甜味剂,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安美、甜蜜素、纽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甜菊糖衍生物。
雪上加霜的是,世卫组织还提出警示称,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是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尽管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至少要饮用12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才会达到这样的风险阈值。
这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卫组织的相关建议是有条件的,而并非确凿无疑、极富说服力。这意味着上述建议的本质,是(世卫组织指南指定小组)“不太确定实施该建议的有利后果会超过不利后果的建议,或预期的净收益非常小的建议。”因此,在“有条件的”建议被采纳为政策之前,可能还需要决策者之间进行实质性讨论。
尽管如此,世卫组织的确在发布的报告中明确警告称,在怀孕期间大量使用非糖甜味剂的女性,发生早产的几率会相应增加-但这一结论是基于“低确定性证据”而得出的。
对于那些不想冒任何健康风险的人来说,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些选择。其中就包括加工程度较低的天然糖,譬如由椰子花汁液萃取出來椰糖、枫糖浆或者龙舌兰糖浆。截至目前,世卫组织还尚未就山梨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等糖醇类物质表达任何反对意见。不过,今年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血栓与食用含糖醇类食品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
那么,对于那些已了解上述风险、却又不愿意承担健康风险、同时还嗜好甜食的消费者来说,有没有一套“终极规避方案”呢?
瑞士实例
长期以来,食品公司都在利用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减少热量摄入、减轻体重的愿望。与此同时,它们也面临着降低产品含糖量或来自政府监管方面的重重压力。
虽然瑞士联邦议会至今依然拒绝向食品企业征收糖税,但政府却正在积极鼓励食品制造加工企业自愿减少其产品的含糖量。联邦食品安全和兽医事务办公室(FSVO)于2015年发起的动议-《米兰宣言》(Milan Declaration),就是其中一项举措。该宣言呼吁2024年底前将软饮料、酸奶和早餐谷物的含糖量减少10%。截至目前,已有24家瑞士公司签署了该宣言,自愿减糖。它似乎正在悄然发挥作用。
“自2018年以来,瑞士酸奶里添加糖的含量平均减少了5%,早餐谷物中添加糖的含量也整体下降了13%,”联邦食品安全和兽医事务办公室在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新闻通稿中介绍称。
2021年进行的一项审查指出,这类食品中添加糖含量的减少,是通过重新设计配方、淘汰含糖量较高的产品系列、以及推出含糖量较低的新产品系列这套“组合拳”来实现的。
“所有添加糖含量的减少,都是在未采用人工甜味剂或代糖的情况下实现的,”报告指出。
因此,瑞士的实例表明,不倚赖人工甜味剂,也一样能做到减少糖分的摄入量。
(译自英文:张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