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影響力受到質疑
烏克蘭的戰爭、幾個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蘇聯解體三十年後,分裂出來的各國並未找到安寧。我們就俄羅斯的作用以及中國的影響採訪了瑞士安全分析家Benno Zogg。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資訊swissinfo.ch:蘇聯解體後,現在那裡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俄羅斯是否正在失去作為主導國的影響力?
Benno Zogg:首先要問,俄羅斯的掌控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發揮了作用。至少對該地區的一些盟國而言,俄羅斯的作用是在爭端中充當調解人角色;或被當作安全保障者。然而幾場嚴重的武裝衝突後,俄羅斯的作用受到了質疑。況且,顯而易見,俄羅斯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拿出大量資源擔任這些角色,所以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另尋靠山。
Benno Zogg外部链接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他是瑞士和歐洲-大西洋安全小組的負責人。
亞塞拜然襲擊了與俄羅斯結盟的亞美尼亞;俄羅斯在離戰場不遠的地方派兵駐守,這片地區自2020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以來就處於不安定狀態。難道亞塞拜然不怕俄羅斯?
在這場衝突中,俄羅斯的確發揮了穩定的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俄羅斯與亞美尼亞有著結盟關係、在一個軍事基地上經常進行軍事合作;另一方面也因為俄羅斯與亞塞拜然也一直交好。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這場衝突中,雖然偶爾出現過一些暴力事件,但在過去三十年中基本還算穩定。但這種情況隨著2020年戰爭的爆發而發生了變化,土耳其在亞塞拜然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
今年初開始亞塞拜然多次對俄羅斯進行試探,提出一些小要求,而俄羅斯只是口頭上應承,令亞塞拜然感覺到了俄羅斯的自顧不暇,估計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俄羅斯駐軍也很有可能轉到了烏克蘭。所以亞塞拜然就發起了進攻,不是向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而是直擊亞美尼亞國土。俄羅斯對此也未做出反應,從那時起,與亞美尼亞之間的盟約就成了一張廢紙。而土耳其則坐享漁翁之利,開始擴大在亞塞拜然的影響力。
而在中亞,吉爾吉斯和塔吉克之間也發生了衝突,這是純時間上的巧合?
不一定。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那裡曾出現過無數次小規模衝突和爭端,這次的武裝衝突是長期矛盾的爆發。
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發揮了作用:越來越多的政治精英用民族主義的行事作風收攬民心,再加上俄羅斯又從兩國都撤了軍,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矛盾的白熱化。
在這一次兩國的邊界衝突中,沒有出現任何可以緩和衝突的調解角色-就連俄羅斯也未發揮作用。相當於北約組織、以俄羅斯為主導的聯合安全條約組織(OVKS)成了虛無的幌子。
哈薩克被認為是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最親密的伙伴之一。但是自戰爭爆發以來,哈薩克似乎與俄羅斯拉開了距離,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哈撒克扮演的是一個非常微妙的角色,因為在經濟上非常依賴於俄羅斯,所以一直採取四平八穩的外交政策,應對俄羅斯的施壓。而哈撒克又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民族,他們一邊繼續努力維持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一邊又向烏克蘭輸送救助物資。
但這也是一步險棋。俄羅斯的變弱對哈撒克來說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緊迫性,促使該國尋找其他靠山,如中國、土耳其或歐洲。而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這種壓力更大了,因為擔心烏克蘭的命運會在自己身上重演。
蘇聯的解體,整個過程相當順利。現在是否出現了當時許多人擔心的那種混亂局面,只是在時間上晚了一些?
這雖然是一種推斷,但並不牽強。各國都有各國的情況,這都是解體留下的後遺症。當時鬧得最兇的卡拉巴赫衝突和塔吉克內戰至今仍留有後患,這些都不是巧合。還有許多涉及邊界線和資源的爭端都懸而未決。
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國家依然延續著蘇維埃特色,無論政治風格還是處事作風,都是如此。
但這並不意味著會出現混亂。內部的衝突可能會給個別領導人提供機會,但他們肯定不會發起大規模的戰爭,他們關心的是穩定政權,我也不相信會有骨牌效應。
自疫情爆發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出訪是對哈撒克的訪問,這是中國擴大在中亞影響力的有利時機嗎?
原則上可以這麼說。這也是一個歷時很長、現在被加速的發展過程。但中國也存在自己的問題。經濟停滯、清零政策導致的封閉,致使像“一帶一路”這樣的國際項目都失去了活力。
習近平想把自疫情爆發以來失去的補回來。而在國際舞台上,俄羅斯和中國都需要對方,儘管自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在涉及到俄羅斯時語氣顯得有些冷淡。但若涉及到貿易流動、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及技術等方面的實力,俄羅斯顯得越來越弱,中國則越來越強。
中國也不想被與俄羅斯混為一談,相反,中國希望在國際上-尤其是在中亞-創造政治上可以信賴、經濟上充滿活力的合作夥伴形象-完全不同於俄羅斯。
至少言辭上,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舉行的這次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與會國似乎結成了與西方對立的陣營,這樣的陣營是一直存在,還是現在才顯現?
的確存在形成聯合陣營的趨勢,中國和俄羅斯都公開承認這一點,並號召一種多極的世界秩序,在這種秩序中,不再是由美國或國際機構制定規則,而是還存在其他“極”,中國和俄羅斯共同屬於其中一極。
中國正在國際上擴大影響力,想把自己的理念和技術推廣出去,贏得其他國家的支持。但用這樣的方法建立陣營,比冷戰時期的做法要靈活,因為在思想上各國可以選擇向某一“極”靠攏,但很多事情還是各自為政的。
這一點也明顯表現在本次峰會上:這些專制政權一致希望在政治上抱團-主要是為了保障自身的穩定。但在經濟上,這些國家依然希望能保持多樣性。這尤其對於小國來說,是一種艱難但平穩的做法。
因此在我看來,那種民主VS專制的定義是片面的,並不適用於這些國家,因為他們常常會表現出一種矛盾心理-畢竟有時候他們也別無選擇。
語音報導: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Stefan Meister在2022.09.20的《時間的迴聲》廣播節目上說:“蘇聯帝國從未真正解體”
(译自德文:杨煦冬)
相关内容
俄罗斯反对派人士批评瑞士
相关内容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聚焦中国和俄罗斯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