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俄羅斯:壓迫婦女和同性戀是一種策略

2013年,在「同性戀宣傳」被禁止後,聖彼得堡的一次示威遊行中的逮捕行動。
2013年,在「同性戀宣傳」被禁止後,聖彼得堡的一次示威遊行中的逮捕行動。 Keystone / Anatoly Maltsev

在俄羅斯,LGBTQ群體所面對的壓力比其他國家更大,政治學家萊昂德·比亞斯(Leandra Bias)在接受瑞士資訊SWI swissinfo.ch採訪時,對這種現象與地緣政治和俄羅斯日益嚴重的獨裁主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資訊SWI swissinfo.ch:俄羅斯最高法院最近將「國際LGBTI運動」裁定為激進主義行為。這意味著什麼? 您認為俄羅斯邁出這一步意味著什麼?

Leandra Bias:我們還不知道這對俄羅斯的同性戀群體具體意味著什麼。不過,我們已經看出了一些苗頭,例如同性戀酒吧和相關諮詢機構被關閉,因為經營這樣的機構已經被視為是激進主義。

同性戀或變性手術尚未被禁止,但顯然已不再被允許公開談論。但這最終會在個人層面帶來什麼影響,目前仍有待觀察。

不過,從戰略意義角度來看,這顯然是進一步極端化的表現。這是持續戰爭帶來的後果: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內部的局勢,政府會變得越來越專制。

當然,這也符合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針對烏克蘭問題時所進行的宣傳,即俄羅斯是傳統價值觀的最後防線。 這不能光說,還必須付諸實踐。

Leandra Bias在政治學和性別研究之間進行研究,研究重點是俄羅斯和西巴爾幹地區。
Leandra Bias在政治學和性別研究之間進行研究,研究重點是俄羅斯和西巴爾幹地區。 Gian-Berno Fark

弗拉基米爾·普丁反覆強調的「傳統價值」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正是有趣的地方:這個所謂的傳統價值從未被明確定義過,而這正是它巧妙的地方,因為每個人或每個政府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加以解釋。同樣有趣的是,在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普丁一直在公眾場合隨機應變,因人而異地解釋這其中的含義。

後來,這個傳統價值觀也影響到俄羅斯的官方戰略,從2013年起,俄羅斯外交和安全政策中都提及了傳統價值觀,並帶有越來越強的捍衛色彩。從2016年起,則出現了這樣的論調–地緣政治不僅具有政治性和技術性,也是完全以價值觀為基礎的。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態度。

但普丁本人其實對此往往有所保留,而近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在入侵烏克蘭期間,普丁明確指出了傳統價值問題。

這個詞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研究中,我們稱之為「空洞符號」:一個具有空洞意義的術語,可以隨意解釋。自入侵烏克蘭以來,由此衍生出來的具體政策已變得肉眼可見:女性權利遭到打壓,而女性的生育權利受到重視。例如,反對墮胎權–包括普丁本人的反對。他突然對生育多的母親大加讚賞,並再次制定了鼓勵多生的方針政策。同時,普丁也明確表達了對同性戀群體的排斥。

在政治媒體使用的言詞中,使用了許多含糊不清的詞語,如「性別意識形態」等,這是針對什麼? 為什麼將其用於政治?

「傳統價值」是「性別意識形態」的一面鏡子,是俄羅斯用來進行大肆宣傳的東西,然而,卻並不是俄羅斯獨有;在許多其他專制國家或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的國家,都能找到。

它被當成一種工具:不自由的性別規則與不自由的政治體制是一對孿生兄弟。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看到了針對民主的攻擊,同時也伴隨著對性別平等的攻擊。這顯然是一種相互作用。

但這種傳統價值觀針對的到底是什麼?

他們認為,「性別平等」是一種威脅人類生存的反常現象,或者直接點說:如果性別平等之風盛行,人類就會消失–因為所有人都會成為同性戀者,或者女權主義者,去離婚和墮胎,因而不會再有人繁衍後代。這是西方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自2013年以來,西方想要輸出這種「反常意識形態」並將其強加給其他國家,一直是俄羅斯的論調。俄羅斯的女權主義者和LGBTQ運動被認為是受到了西方的影響而出現的。

這個理論最後要突出的是,不僅性別平等是西方玩的權力手段,有關人權和民主的一切事物都是西方為了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價值觀而故意傳遞給其他國家的。

因此,俄羅斯不僅要抵抗女權主義和男女平等的觀念,還要抵制所有民主思想,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抵抗男女平等和LGBTQ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是專制主義導致的?

針對民主也同樣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民主促進了平等,還是平等促進了民主? 其實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社會民主運動中推動平等的活動越多,就越有可能實現永續的民主化進程。

如果專制統治者想要持續掌權或鞏固自己的權力,他就會利用壓迫婦女或反同性戀來一方面滿足自己的個人喜惡需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了戰略利益,因為這些運動都被證明是民主化的推動力和催化劑。

這場文化戰爭並不只發生在俄羅斯,而是在全球。這是一個國際運動嗎? 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國際反LGBTQ運動」?

是的,我有意識地稱其為「反女權主義」或「反性別國際運動」,因為我認為必須注意到這兩者的結合。這項運動明確涉及了女性的基本權利和LGBTQ群體的權利。這場國際運動對兩者都有攻擊,而且的確是在有組織地進行。

這從1997年成立的世界家庭大會聯盟(World Congress of Families)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該聯盟主要得到了美國福音派教會的支持,但這個跨國非政府組織的最初創始人實際上是一位美國人與一位俄羅斯人–這之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這個組織明確維護異性家庭是人類存在支柱的核心價值觀,呼籲從受孕那一刻起,生命就要受到保護,將離婚、墮胎和同性婚姻視為犯罪。他們一直在公眾和決策者面前推廣這項理念。

自成立以來,該聯盟便堅持定期舉行全球和地區大會,與會者中的知名人士越來越多,比如匈牙利總理維克多·歐爾班(Viktor Orban)就曾是大會上一位受歡迎的來賓。第二次大會於1999年在日內瓦舉行,儘管進一步限制墮胎的倡議未受到支持,但從瑞士母嬰援助組織(Swiss Aid for Mother and Child)和支持生命組織(Pro Life)等瑞士組織的行動中不難找到該聯盟透過大會傳播的論點和策略觀點。

但這聽起來似乎還不像是全球性運動。

當然,這不是一個單一的策略,而更多是一種形式,在相互學習中了解什麼方法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因為人們對平等的理解各不相同。有時,或許採取反對性教育或反對閱讀變裝皇后童話故事,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其他地方,可能一個LGBTQ紋身會受到刑法起訴;在義大利,出於不願受良心譴責原因而不願意實施墮胎手術的醫生,如果遭到指控,會得到經濟補償。 所以這是一些觀點和方法上的交流,但也會反映在實際行動中。

(譯自德文:楊煦冬)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