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倒閉的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將被其競爭對手瑞銀集團(UBS)收購,而這是為防止銀行業災難性崩潰進行的瘋狂的最後一搏。
此内容发布于
本文通過Google翻譯從簡體中文轉換為繁體中文。阅读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剛剛過去的跌宕起伏的周末以瑞銀集團同意出資3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223億元)收購瑞士信貸落幕。這個收購價格將瑞士信貸每股股價定格在0.76瑞郎(約合人民幣5.65元),遠低於週五(3月17日)收盤時每股1.86瑞郎(約合人民幣13.83元)的價格。
收購過程中瑞士國家銀行(瑞士央行)將向瑞銀集團和瑞士信貸提供1000億瑞郎流動資金以使交易順利進行。而瑞士聯邦政府則已同意吸收最高至90億瑞郎的瑞銀潛在損失。
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表示,“大到不能倒”的瑞士信貸集團如若倒閉,將會在瑞士及世界各地造成“無可補救的經濟動盪”。而這次收購“為更大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這是一套商業解決方案,而非緊急財政救援,”她補充道。
瑞士信貸集團董事會主席雷安澤(Axel Lehmann)稱該收購交易為一次“具歷史意義、悲傷而富挑戰性的”大事件。兩個集團合併後的新企業將由瑞銀集團現任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哈默斯(Ralph Hamers)和董事會主席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領導。
瑞士政府通過有爭議的做法推動促成了此次收購,這包括把沙特國家銀行和卡塔爾投資局等瑞士信貸重要股東排除在外,這兩家機構去年向瑞士信貸注資數十億美元。
本週末談判的參與者包括瑞士信貸集團、瑞銀集團、瑞士聯邦政府、瑞士央行與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其他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也參與了這個過程,因為任何交易的達成都需要這些機構的同意。
問題層出不窮
此前瑞士信貸的困境已持續了一周,導致人們擔心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可能走向破產,從而有了這次倉促的收購。
美國兩家銀行的倒閉令瑞士信貸股價本週內暴跌,據媒體報導,客戶每天提取的金額達到數十億瑞郎。
瑞士央行提供了緊急流動資金以避免發生全面銀行擠兌,瑞士信貸則表示將從央行申請多達500億瑞郎的借款。
然而瑞士央行的後援資金提案未能說服儲戶及投資人,迫使有關部門採取進一步措施。
瑞士信貸近年來頻頻出問題,2022年年度虧損甚至高達73億瑞郎。同年該銀行稱裁減9000個工作崗位以恢復元氣。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挽救瑞信,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央行必须用500亿瑞郎来挽救瑞信,这里是围绕瑞士央行这次干预行动的一些重要问题。
更多阅览 挽救瑞信,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挽救瑞信,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央行必须用500亿瑞郎来挽救瑞信,这里是围绕瑞士央行这次干预行动的一些重要问题。
更多阅览 挽救瑞信,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相关内容
瑞士信贷:步步皆错为何故?
此内容发布于
在银行财务困境和内部大幅重组的背景之下,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2022年遭遇断崖式亏损。在为了追逐利润而放弃谨慎的经营者手中,一家切断了“瑞士之根”的国际银行是怎样经历沉浮的?
更多阅览 瑞士信贷:步步皆错为何故?
相关内容
面对巨额年度亏损,瑞士信贷大幅削减员工奖金
此内容发布于
鉴于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去年亏损高达73亿瑞郎(约合人民币539亿元),该行已将员工奖金减半,并且不向高管层发放奖金。
更多阅览 面对巨额年度亏损,瑞士信贷大幅削减员工奖金
相关内容
瑞士信贷拟向央行申请高达500亿瑞郎的借款
此内容发布于
在周三(3月15日)的股市震荡中,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股价暴跌。该银行宣布将向央行借款500亿瑞郎(约合3’732亿人民币),以支持其流动性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更多阅览 瑞士信贷拟向央行申请高达500亿瑞郎的借款
相关内容
瑞士信贷涉嫌不法:腐败官员和犯罪分子持有其账户
此内容发布于
全球40多家媒体机构在对一次重大数据泄露进行调查后发现,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的数十个账户由腐败官员、犯罪分子和人权侵犯者持有。瑞信已公开驳斥这些指控。
更多阅览 瑞士信贷涉嫌不法:腐败官员和犯罪分子持有其账户
相关内容
瑞信丑闻恐致瑞士被欧盟列入洗钱黑名单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的文件被泄露后,欧洲议会最大的政党要求重新审核瑞士的银行业务,并提议欧盟委员会考虑将瑞士列入欧盟的赃款洗钱黑名单。
更多阅览 瑞信丑闻恐致瑞士被欧盟列入洗钱黑名单
相关内容
瑞士信贷的信任危机:因腐败和间谍案受到双重惩罚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因其在莫桑比克腐败丑闻中的作用而被罚超过4亿美元。祸不单行,同时它也因2019年的企业间谍案受到瑞士当局的谴责。
更多阅览 瑞士信贷的信任危机:因腐败和间谍案受到双重惩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