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學徒制:歷史揭示成功秘訣
瑞士的學徒制是青年失業率低的原因之一。從一家公司的檔案裡,我們可以了解到瑞士現代職業培訓體系的源起,以及這些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嚴格的時間安排、強大的工作精神和一支公司樂隊,這就是瑞士著名的雙軌學徒制先驅-電氣工程公司布朗勃法瑞(BBC)-所打造的學徒教育體系。
“我們當時沒有所謂的上下班打卡系統,而是採用固定工時制。”退休人員烏爾斯(Urs)回憶說,他曾是布朗勃法瑞公司的培訓生。 “每天早上你都要經過守衛,如果你很準時,一切都好辦。但如果你遲到了,守衛會馬上注意到,然後給你的培訓導師打電話。事情就變得相當麻煩,因為導師就是我父親!”
目前瑞士西北部的巴登歷史博物館(德)外部链接正在舉辦“教育:時代之躍”(德)外部链接展覽,烏爾斯的回憶是展覽中可以聽到的眾多聲音之一。此次展覽以布朗勃法瑞公司的學徒制歷史為跳板,審視過去100年的事業和教育。
這家總部位於巴登市(Baden)的公司,後來與其他公司合併成為跨國公司阿西布朗勃法瑞(ABB,多語)外部链接,並成為瑞士發展學徒制培訓的先驅。 “他們是第一家將實踐和理論集於一處的公司,”博物館館長卡羅爾·納特·卡地亞(Carol Nater Cartier)告訴瑞士資訊。
成立於1891年的布朗勃法瑞公司發展迅速,其培訓人員的人數也迅速增長。 1918年,公司決定在原有場地上開辦自己的廠校,提供理論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課程。這一決定開創了企業學徒制的先河,因為在此之前,學徒們大多是在巴登市的市立技工學校等普通技校學習。
後來,在20世紀70年代,ABB設立了一所技術學校,由此成為瑞士第一所高等職業教育機構。
雙軌學徒制
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學徒製成為了當今瑞士學徒教育體系的關鍵支柱,三分之二的離校生都選擇了這條發展路徑。
該制度被稱為國際職業培訓的“金標準”,也是青年人失業率低的一個原因。
相关内容
全球独一无二的瑞士双轨制教育体系
“布朗勃法瑞公司的培訓非常受歡迎,每個人都想去那裡,”納特·卡地亞補充道,“對公司來說,這也是一項投資,因為學徒們之後一輩子都留在那裡工作。”
學徒生活
一個學徒的作息時間相當有規律。我們從烏爾斯那裡了解到,一天的工作從早上6:15準時開始,並於下午6:00結束。學徒們週六上午也需要工作。以下ABB歷史檔案圖片庫中的時間表(圖9)顯示的,就是1948年的學徒工入學考試時間安排。時間表從早上6:50開始,學徒先進行20分鐘的體育運動(加入體育運動是另一項開創性的嘗試),並包括短暫的技能練習,如使用銼刀和錘子。
納特·卡地亞解釋說:“學徒們必須做事精確、遵守紀律、勤奮刻苦、行為舉止良好。他們不僅僅需要學習工作技能,還要學習周圍的一切,從而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態度。”
但學徒們也有時間進行放鬆。公司會提供休閒活動,如額外的運動和其他活動。布朗勃法瑞公司的學徒樂隊(末圖)非常受歡迎。
納特·卡地亞表示:“布朗勃法瑞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加強了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不少人建立了終生的友誼,甚至結婚。儘管這是一家由男性主導的公司,但有女性在秘書(圖10)等崗位擔任學徒,也有女性擔任實驗室技術員。
還看今朝?
該展覽還將時間拉回到今天。這意在表明,儘管由於數字化和技術進步,令學徒工的類型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說過去的熱門職業是機器裝配工和技術繪圖員,而如今是多能技工和計算機科研人員,但仍存在一些相似之處。
學徒仍然要遵循預定的計劃,學習基礎技能,正如本文的主圖所示,當時所學的一些學科和現在看起來很相似。
有所不同的是,ABB公司的學徒們不再像原來那樣完全在工作現場接受培訓。在大多數現代瑞士學徒教育項目中,學徒們都在職業學校進行在職訓練和理論學習。然而在ABB公司,技術學徒要到位於巴登市的瑞士工業職業培訓中心(LIBS Industrielle Berufslehren Schweiz)接受培訓,該中心提供機械和電氣工程行業的培訓課程,包括車間實作和技能學習兩個部分。該培訓中心使用的仍是原布朗勃法瑞廠校的場地。
當然,現在不再有守衛檢查學員的出勤情況了,學徒們可以在電腦上填寫工作時間。
德、英雙語的“教育:時代之躍”展覽正在巴登歷史博物館舉行,展覽將於2021年7月31日結束。這是阿爾高州“工業:時代之躍”(德)外部链接項目的一部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物館於2020年12月26-2021年1月22日閉館。
展覽第一部分的主題是圍繞職業夢想的各種問題,並回顧了過去的各種職業選擇。展覽還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影片和音頻等方式展示了布朗勃法瑞公司學徒的生活。
巴登職業教育學校也於同期舉辦了一個展覽。
(譯自英語:瑞士資訊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