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推動銀行業實現綠色永續發展
面對各類施壓團體此起彼落的質疑聲,金融公司、政府和監管機構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 將瑞士打造成永續發展領域的全球金融中心。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中心,瑞士還有志於成為綠色金融領域的全球龍頭,藉由債券、基金和其他金融工具將投資引向友善氣候標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召開以來,各種新動議層出不窮。由私營和公共部門參與者、學術機構和投資機構組成的瑞士永續金融組織(Swiss Sustainable Finance)已經提交了一份路線圖,旨在將瑞士打造成永續發展領域的全球金融中心。這是繼瑞士資產管理協會提出一系列建議之後的又一成果。
12月1日,瑞士政府與瑞銀(UBS)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共同發起了一個價值1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68億美元)的基金,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和環境標的。
瑞士政府還希望在明年年底前發行綠色債券,並正在考慮採取措施打擊虛假的綠色金融產品(漂綠行為)。
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近期對51個瑞士和盧森堡的永續發展基金採取了上述行動(英),發現有“很多待改進之處”。
“現有的所謂永續投資不僅幾乎沒有永續性,甚至還會破壞氣候,”綠色和平組織表示。
有害投資
非政府組織和施壓團體對金融行業的承諾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在銀行、保險集團和養老基金圍繞永續金融建立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之前,這些機構應該首先規範自己的行為。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英),瑞士國家銀行(SNB)和金融監管機構的行動“很大程度上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而非政府組織氣候聯盟(Climate Alliance)指責瑞士金融中心因投資化石燃料項目,導致全球多國兒童的營養不良和死亡。
蘇黎世大學永續金融能力中心主席馬克·切斯尼(Marc Chesney)教授指出:“光靠說是不夠的。金融領域進行著嚴重的漂綠活動。一個真正綠色的金融部門,應該停止為化石燃料能源提供資金。”
切斯尼表示,目前全球大銀行和瑞士國家銀行在貸款或投資方面的金融活動,將間接導致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遠高於《巴黎協定》規定的1.5℃至2℃。
就連瑞士環境部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金融機構對化石燃料的投資遠遠多於可再生能源,甚至可能會促進煤炭和石油產能的擴張。
達成初級目標
瑞士私人銀行家帕特里克·奧迪爾(Patrick Odier)在11月底至12月初於日內瓦舉行的“搭建橋樑”(Building Bridges)永續金融會議上發言時,敦促銀行在氣候承諾方面“說到做到”,至少要“達成最初級的目標”,如逐步取消煤炭採掘領域的投資。他呼籲銀行制定具體計畫以減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並未呼籲停止所有化石燃料投資。
德國諮詢公司Zeb認為,如果銀行拒絕停止危害氣候的投資行為,它們的生存就會面臨威脅。 Zeb合夥人德克·霍蘭德(Dirk Holländer)說:“如果當事機構無法快速展現作為,政治家和監管機構的全面干預以及法規約束可能會接踵而至。”
在瑞士,即便投資機構能夠有所作為,也不太可能在今年或明年發生。一直要等到2022年底,政府才能完成新法審議工作,決定是否需要制定新的金融法律來執行永續金融標準。
金融機構有義務向金融市場監管局報告其環境風險,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瑞士還是遵循傳統做法,選擇相信公司的自我監管實踐。瑞士聯邦國際金融事務國務秘書丹妮埃拉·斯託費爾(Daniella Stoffel)在“搭建橋樑”會議上說:“瑞士目前沒有強制性法規。我們相信市場。是否加入行動隊列完全取決於每家機構自己的選擇。”
由瑞士財政部長烏力·毛勒(Ueli Maurer)宣布擬議的“氣候評分”(Climate Score)體系便是行業自我監管的典例,該體係將衡量金融產品與巴黎氣候目標(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的一致性。預計該體係將於2022年夏季實施。
“低級玩笑”
但切斯尼不以為然。他表示:“自我監管不起作用,完全就是個低級玩笑。瑞士應該制定產品標籤,用於界定永續金融產品的質量。不涉及利益衝突的獨立專家應該參與這項工作。”
如果瑞士能夠克服重重挑戰,成功將自己打造為全球永續金融中心,那麼回報必將非常豐厚。去年,瑞士的永續金融市場規模增長了31%,目前價值達到1.52萬億瑞郎(合美金1.63萬億元),然而目前缺乏評價基準,因此很難對這些產品的質量進行評價。
隨著COP26大會的承諾付諸實施,“大量的經濟和金融價值將被顛覆和再創造,” 兼任瑞士永續金融組織主席的奧迪爾說,“從積極的角度看,據我們估算,氣候轉型創造了每年價值5.5萬億美元的機會。”
這筆錢可部分投資於使瑞士成為尖端綠色技術的出口國。隆奧(Lombard Odier)銀行和牛津大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1995年以來,與許多其他國家相比,瑞士逐漸喪失了這方面的競爭優勢。但是,藉由加強太陽能和風力渦輪機等領域的創新,瑞士有可能縮小與德國等國家的差距。
永續發展投資基金會Ethos的一份報告計算得出,如果每年花費280億瑞郎實現淨零排放,瑞士頂級製造業公司每年將總共節省340億瑞郎的成本(包括能源、水和土地成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