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被炸毀村莊變身成瑞士救災部隊演練場

Verletzte Person wird abgeseilt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瑞士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廢墟村莊,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的災害救援進行震後及戰後演習的地方。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日內瓦隆河畔的小村Epeisses緊挨著法國,僅有一條窄窄的街和彎彎曲曲的小巷。稱其為“村莊”其實並不對:因為這裡曾經是個砂石場,如今隨處可見水泥廢墟、被燒毀的汽車和集裝箱。幾塊碎石頭和斜掛著的招牌可看出宜必思酒店曾經的存在。如果炸毀的房子再高一些的話,會讓人誤以為是在敘利亞的阿勒坡。

一隻狗正在水泥塊和垃圾中爬,牠不時地嗅一嗅、刨一刨,然後突然停下來狂吠。牠聞到了人的味道。

在這個晦暗的11月的一天,一個人在等待了幾小時之後,終於被毫髮無損地從廢墟中救了出來。他是瑞士軍隊救援隊訓練隊員,他的任務就是:扮演地震受害者。

相关内容
on the phone

相关内容

Epeisses演习村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废墟村庄叫Epeisses,是全世界的救援力量进行震后及战后演习的地方。这里随处可见水泥废…

更多阅览 Epeisses演习村

這個人在成噸的碎石下面裹著睡袋過了一夜,沒有網絡,無聊的他只好看智慧型手機裡的照片:“我分類了上千張照片,”他咧嘴笑著說,之後吃起盤子裡的肉和醬汁佐蒸馬鈴薯。

援助者不應成為額外負擔

在幾公尺外,身著橙色防護服的人正用勺子吃著被熱水沖開的乾糧。他們是來自各個國家的救援部隊,為了取得聯合國的國際救援資格證書而聚在這裡。在聯合國的分級測試中袋裝食物是救援者的標配之一。

Berner Platte auf Armeefahrzeug
配合演習的人可以吃上一頓味道香濃的伯恩肉盤;但參加演習的人卻只能吃冷凍脫水的即食食品。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當國際救援部隊在地震、洪水、森林大火和爆炸等災難事件發生後被派往國外時,是去幫助當地政府的,而不是添麻煩的,例如讓他們準備酒店房間和膳食等。所以即便是在這裡,救援部隊也必須能在10天內自給自足。

本次演習的具體場景是:日內瓦郊區剛經歷了一場7.1級的地震,上千人被埋,救援部隊來自法國、德國和瑞士,他們要將受害者從廢墟中救出。

演習持續48小時,由瑞士的人道主義援助機構和瑞士軍隊負責組織。聯合國將對國際Pompiers de l’urgence、德國@fire和瑞士的救援鏈組織進行分級測評。來自荷蘭、亞美尼亞和盧森堡的隊伍不評分,他們主要以演練為目的。所有的都按照緊急情況發生時演練,除了被掩埋的“受害者”,他們如果覺得不舒服可以使用緊急通道。

實戰演習

距離演習村幾百米的地方搭了些帳篷,在這裡我們必須輕一點,“Alpha隊正睡覺呢,”瑞士救援鏈組織的女隊長Martina Durrer解釋說。 “Alpha和Bravo隊每8-12個小時換班一次”。他們的吃和睡都要在帳篷營地解決。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和消毒,不僅是因為新冠病毒,還要預防真正的地震和爆炸會帶來的石棉殘留物。

所有的細節都必須面對現實:因此咖啡中不會有鮮奶,而是用奶粉或煉乳,冰箱可是不會被帶來的。甚至“臨時廁所”裡的“遺留物”也要在任務結束後帶走,不會留下絲毫。

難以被還原的是灰塵、屍體的氣味和遇難者家屬的呼喊,他們往往會用一種陌生的語言請求救援者挖出被掩埋的親人。 “遭遇緊急事件的壓力、面對死亡與痛苦時的心情,這些都是無法演練的,”瑞士人道主義援助隊隊長Manuel Bessler說,不過技術是可以好好訓練的。

特別真實的廢墟村

這次到瑞士來訓練的各國救援隊均認為,Epeisses的廢墟看起來就像是真的經歷過地震或爆炸一樣。 “演習村Epeisses的廢墟分外逼真”,瑞士軍隊的中尉Frédéric Wagnon說。瑞士仿照2000-2008年間救援鏈在國外出任務時遇到的廢墟和被摧毀的房屋建了這一基地,並用炸藥摧毀,這樣隊員們在Epeisses演習村裡,就會遇到和現實中一樣建築物不穩固的情況。

Französische Feuerwehr
三位參與演習的法國救援隊員在工作空檔攀談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據Wagnon說,Epeisses的“仿真”情況震驚了國外的隊員,“這樣的演練場在瑞士,甚至在歐洲、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Wagnon表示。

其他國家如德國和摩洛哥都想按照瑞士的樣式再造一座自己的廢墟村。每次演習後村莊都會被恢復原樣,靜候下一場。

而下一場來得併不會太晚。 “我們希望能夠加強本國及國際間的合作,”Wagnon說。不僅僅是軍隊,警察、消防隊這樣的公共組織,還有國際紅十字會(IKRK)、國際移民組織(IOM)等國際機構都可以利用這個村子進行訓練。

用培訓取代派遣

廢墟上有的受害者被繩索吊下來,有的則被抬走;廢墟旁站著的幾位身著藍背心的男人正全神貫注地追蹤著整個過程,他們便是要對此次演習進行分級測評的聯合國專家。這樣的測評每5年就要進行一次。

“為了在現場各國部隊能夠更好地合作,聯合國要制度化國際標準,”瑞士人道主義援助組織的 Simon Tschurr說。對當地政府來說,為國際隊伍評級也很重要,這樣他們就會知道派來的人是什麼程度,“就像醫生和工程師都懂的國際通用語一樣,”Tschurr說。

Tschurr表示各國對國際救援團隊的興趣都在減少,“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培養自己的團隊,”他解釋道。所以與其對遙遠的地方外派出自己的隊伍,瑞士不如為更多的國家培訓團隊。“災後救援十萬火急!”Tschurr說。和國際隊伍相比,本國的救援隊可以更快地抵達現場。

外部内容

(譯自德文:宋婷)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