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喂饱自己,我们正在毁灭地球”
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这两者被锁定在一个相互关联的循环之中,因此全球行动至关重要-物种保护世界领导性机构负责人如是说。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布鲁诺·奥伯勒(Bruno Oberle)在总部设于瑞士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任总干事。这个组织负责编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现状。现年67岁的奥伯勒是首位担任该组织总干事一职的瑞士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科学家称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集群)大灭绝,此时您作为物种保护世界领导性机构的负责人,可谓责任重大……
布鲁诺·奥伯勒:不错,责任确实重大,但我们人人都责任重大。看护大自然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根本需要。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存,以及我们发展模式的存亡,都依赖于大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哪种生态系统遭受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
到处都发生着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在热带雨林等一些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濒危物种数量特别高,但在一些出人意料的生态系统里,也有此类情况,例如地中海马基斯灌丛带。淡水生态系统同样在遭受特别严重的物种衰落。
超过3.85万个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占UICN调查的近14万个物种的28%。其中,有26%为哺乳动物,41%为两栖动物,14%为鸟类,33%为浅海珊瑚类,34%为球果植物。
情况正在恶化的物种包括科莫多巨蜥,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蜥蜴。由于密集捕捞和全球变暖,鲨鱼和鳐鱼的物种也在减少:上述两种动物,目前受生存威胁的物种比例为37%,而在2014年,仅为24%。
然而,UICN指出,目前被商业捕捞的四种金枪鱼类物种的存续状况相反却正在改善。
很多因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城市化、过度开发、砍伐森林与污染只是其中几项。哪一项最让您担忧?
说出来可能显得夸张,让我担忧的其实是粮食生产。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亿人,都需要吃饭。这是为何我们需要一定规模的农业,占用大片区域。可是农业劳动在根本性地改变土壤结构。彻底破坏生态系统给农业让路,而对剩余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样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喂饱自己,我们正在毁灭地球。
然而情况不一定非得是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出新的农耕方式与一套农业-粮食体系,可以在为所有人提供足够优质粮食的同时促进生物多样性。
很多国家的法律专家都希望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把(蓄意的)生态破坏,或是给环境造成广泛或长期破坏的非法行为定性为反人类罪。您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法律概念一直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哪怕只是讨论这些概念也是件好事。显而易见,不管是什么法律概念,只有在其变成法律之后才具有操作性。暂时来说,很少有国家会在本国立法中考虑生态破坏的事。
除了生态破坏,我们还应该反思与其正相反的一个概念,即大自然的权利,或者说,是一个物种或生态系统存在的权利。这个问题在一些国家正处于讨论过程,或已进入立法阶段。在厄瓜多尔,大自然的权利已被纳入宪法;而在新西兰,土著人眼里具有神圣地位的一些河流也已被给予法律权利。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一份气候变化报告,全球变暖已对大自然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与此同时,不断升高的气温使得物种进入新的地域繁衍生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气候危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联?
对一个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物种而言,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压力因素。这个生态系统要么必须改变,要么必须迁移,好为另一种生态系统腾出空间。这本身并不是问题,这种情况一直在地球上发生。但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问题出在发生的速度与规模。
在瑞士,气温升高迫使某些物种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区生存。山毛榉林的生长区越来越高,而它们在瑞士高原上的“地盘”恐怕要被橡树取代。但这需要几十年时间才会发生。
讨论气候危机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生态系统具备的对自身所处条件进行稳定的能力,例如通过吸收水分或调节温度等。因此,生态系统和大自然能帮助我们适应气候变化,也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造成的各种变化。这种能力很重要,要到2030年把气温升高控制在2°C以内,就需很多缓解措施,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所做的贡献能高达30%。
您管理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计,为应对动植物物种的消失,每年需要7000亿美元。这钱我们要到哪里去找?
我们不一定非要去“找钱”,或至少不只是去“找钱”。我们必须首先考虑怎样用钱。每一年,全球用于补贴化石能源行业的钱就高达6000亿美元,这些补贴可投资在生物多样性上。补贴给农业的钱也需重新斟酌。这不是说要取消农业补贴,而是在要求提供其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补贴形式。
我们估计到最后每年还是得筹措600亿美元,各国必须就公共与私营领域参与投资的比例达成共识。谈判将类似于为气候每年调集1000亿美元的谈判,唯一的区别在于,生物多样性领域缺了一个重要捐助国,也就是美国,因为美国未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
哪些国家在保护海洋与陆地物种方面做的工作最多?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提高自然保护地数量与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伯利兹、不丹、塞舌尔和赞比亚,都超过了海洋和陆地保护区份额的爱知目标(Aichi targets)[目标编号11]。
然而,要了解自然保护地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保护目标,仅看覆盖率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看正确的区域是否被保护,以确保所有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都得到覆盖,以及保护的实施方式对当地社区是否公平和公正。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为有效、公平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国际基准。
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保护与推动生物多样性是不是工业化国家的责任?
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而是现实:发达国家留下的足迹比其他国家更大。我们的人均消耗更多,因此更应该为解决我们制造的问题投入更多。其次,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及气候造成的历史影响要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我们不止是要为今天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买单,还要为过去的损失买单。
最后还有第三个方面。为了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需要拥有巨大生物财富的国家做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努力。但仅仅因为他们拥有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更高,就要他们为一切掏钱,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我们大家都必须出一份力,尤其是那些财力更雄厚的国家。
相关内容
美丽的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生物多样性呢?
(译自英语:于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