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依旧渴望“动起来”
瑞士人Michael Eggenschwiler自2007年起担任汉堡机场的执行总裁。这座位于汉萨之城北部的机场是德国的第五大机场,同其他机场一样深受疫情影响。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了Eggenschwiler先生。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现在机场又按下了重启键:在因疫情而停歇了15个月后,航线重又变得繁忙起来,候机楼重返生机。但机场执行总裁Eggenschwiler认为,汉堡的乘客数量并不会迅速恢复往日水平。他认为要做出具体的预测还为时过早。
这位专家已在航空业浸淫近40年。自1983-1991年在Crossair航空公司工作;1991-2001年在瑞士航空公司(Swissair);2003年Eggenschwiler转至汉堡机场。这位巴塞尔人还是瑞士驻汉堡及临近的Schleswig-Holstein州的名誉领事,该地区生活着近4500名瑞士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航空业,甚至一度停飞。苏黎世机场2020年的乘客数量减少了3/4,仅有830万。汉堡的情况如何?
Michael Eggenschwiler:和苏黎世差不多。我们的乘客数量从1730万下降到460万。夏天的时候7-10月有个小高潮。但从11月-次年4月旅客吞吐量比2019年少了90%。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因为几乎停飞了。
现在情况好转了吗?
是的,复苏了,虽然没有像我们预想得那样快,但方向是对的。我们预测7月的飞行量能够达到疫情前的60-70%。即便如此,与恢复正常也还相差很远。我们的处境依然艰难。
如何再次“启动”一个机场,是不是很麻烦?
我们一直都在低能耗运行,就为了让各种设施的再次启动变得容易些。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不仅仅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需要再训练,就连体力劳动也是如此。比如针对搬运行李的地服人员,我们提供了专业的体能训练,为了锻炼他们的肌肉、让脊背更强壮。
您个人是如何度过这15个月的呢?对一位机场“总管”来说,看到空荡荡的候机楼心里一定不好受吧。
我的责任是管理好这家企业,所以也没太多时间想这些。不过肯定:空无一人的机场是令人悲伤的。直至今日, 我们80%的员工还不得不缩短工时,工作时间只有平常的40%。我们非常感谢有这样的制度,暂时也离不开它。谁会想到,危机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幸好我们的股东是支持我们的。
候机楼何时才能变得像2019年时一样繁忙?
具体的时间点很难说,复苏的情况谁都难以准确预测。我们倒是定了个目标,到2024年航运恢复至2019年的80%,2025年恢复到85%。我们要调整岗位需求:到2023年我们要削减2000个工作岗位中的200个。我们将尽力避免经济性裁员,并积极推动老年员工的减时项目和推进人员流动。
也就是说,您认为航空业今后也不会恢复至从前水平?
我们依然认为,航空业是朝阳行业。但我们的计划如今面临无数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把目标定的比较低。我们当然希望交通能够尽快恢复如初。
目前看上去,似乎很难“恢复如初”。许多人已经习惯了没有购物游、城市游等短途旅行的生活,并不想回归“旧世界”了。网络会议也可以取代商务旅行。
目前来看,城市游的数量的确减少了,但这从来都不是航空业的“主业”,传统的度假游,例如探亲访友、乘飞机回故乡,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这方面的数字在增长,我认为也很稳定。至于商务旅行,因为可视化会议的出现,它一定会受到影响。但综合各元素,我依然相信未来会增长。我们要放眼全世界,人们对流动的渴望还在,而且越来越迫切。
但批评飞行排放污染环境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无论是环保运动还是“周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活动都把“飞去”度假或开会变成了一个“道德问题”。
是有这样的讨论,回避它是不对的。但航空业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外界知道的要多得多。就拿我们机场来说,到年底就能实现碳平衡。减少能源消耗、革新技术、支持自然保护项目、持有高标准的碳认证-这些都是我们实现碳中和机场运营的基石。停机坪上的车几乎全部使用替代能源和合成柴油。
但难题还在于飞行本身
那当然,但我们做的要比公众知道得多。航空业正在努力研发对环境友好的动力技术和航空煤油。空客已推出氢动力概念飞机。这样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解决办法绝对不是让人们不要再飞。
在德国感觉每50公里就有一个地方机场,瑞士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多少个机场合适?
瑞士拥有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3个机场,它们所创造的经济利益不容小觑。机场的数量要满足国家的需求,瑞士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即便是小型机场,也有向大型枢纽输送转运的重要功能。
对短途旅行来说,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瑞士联邦铁路就与瑞航联手,提供了从巴塞尔、日内瓦和卢加诺到苏黎世的特快转运服务。德国铁路与汉莎航空也有合作,这会是未来模式吗?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与网络化。如果可以,那么市场会自我磨合、自我选择。从汉堡到柏林,铁路交通非常方便,没人会乘飞机。各交通方式之间应该是共同合作、用其所长,而不是相互排挤。这自有其规律,乘客会选出最佳出行方式。
瑞士仅以微弱优势否决了为减排而给飞机票加价的动议。您怎么看待这类国家级倡议的影响呢?
航空业是非常国际化的。这类为飞行而定的环保税应该遵守国际规定。如果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不一样,那么步子迈得越大的国家,其工业遭受的损失就越大。这也不会是制定经济政策的本意。
(译自德文: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