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深入中国人心的瑞士奶粉

在大城市,奶制品成为人们热捧的营养食品。 Keystone

瑞士奶粉在中国特别吃香,尤其是酸奶和奶粉。当然也要看到,它面对的竞争很激烈,阻力也重重比如说,中国人口中常见的乳糖不耐症。

香港市中心Fusion超市的冷藏柜里一罐罐标有“瑞士顶级品质”的酸奶摆放得规则齐整,芦荟味、芒果味、香蕉味…品种齐全。紧挨着它们就是瑞士艾美(Emmi)牌的奶酪火锅奶酪碎,还有雀巢(Nestlé)的双歧乳饮料Acti-V和荔枝味儿酸奶。在旁边的第三个货架上,可见琳琅满目的瑞士莲(Lindt)巧克力:薄荷、柠檬、椰子各种口味任人挑选。而边儿上,还有一叠叠的艾美盒装牛奶,包装上印着瑞士的奶牛和阿尔卑斯山。

瑞士乳制品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十分走红。瑞士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瑞士出口中国的奶制品量达到8154吨,价值3100万瑞郎,占同年瑞士奶制品出口总量的2.8%。该贸易呈上升之势:2010到2015年间,瑞士出口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奶制品量增长了50.6%。

几年来,中国的“牛奶饥渴”愈发强烈。2000至2015年间,居民人均牛奶年消费量从1公斤上升至17公斤。虽然这一数字远远低于美国(74公斤)、瑞士(80),甚至还有日本(31)和韩国(34),但中国人的奶制品消费总量却大得惊人:每年达到3500万吨,约合400亿美元。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雀巢的赌注-中国农民的创业精神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奶制品市场每年的增幅就相当于瑞士整个奶制品市场的规模。对于雀巢公司来说,这绝对是天赐良机。不过,雀巢依然要…

更多阅览 雀巢的赌注-中国农民的创业精神

中国人每年喝下多少牛奶?这个数字更是高得令人眩晕:“牛奶的进口量在2010-2013年间增长了7倍,”市场咨询公司Daxue Consulting的分析师Matthieu David透露。另外,酸奶及乳酸饮品在市场上也是势不可挡:年销售量的增长分别达到30%和20%。而奶粉进口量的猛增就更显而易见了:2005年110000吨,2015年400000吨,其间2013年达到峰值850000吨。

艾美、雀巢获利满满

对瑞士企业来说,这绝对是发“横财”的机会。“我们100年前就开始向中国出售奶粉,25年前就在中国黑龙江开办了第一家工厂,”雀巢中国区农业服务部主管Juerg Zaugg向瑞士资讯介绍道,“最近几年,贸易额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我们增开了两家工厂,一个培训中心,培养东北当地牧农。”

2015年,雀巢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为71亿瑞郎,比前一年提高了6.4%。中国也跃升为继美国之后的雀巢第二大销售市场。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销售一直呈上升趋势,” 瑞士艾美奶品公司的销售经理Patrick Diss表示,“从2011年的2430万瑞郎上涨到2014年的3310万。同新加坡和日本一样,中国是我们这一细分市场的主力。” 在香港95%的超市里都能买到艾美品牌的产品。在这个超级大都市里,居民吃掉的每6盒酸奶中就有一盒来自瑞士卢塞恩的艾美公司。

都市现象

中国人对乳制品的热衷同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不无关系,后者常常旅游,因而接触并接受了西方的食品。“在中国城市里,咖啡店、面包店雨后春笋般出现,” Juerg Zaugg介绍道,“中国进口的超高温灭菌奶,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直接饮用。还有就是供制作冰激凌、蛋糕和饼干之用,中国人对此类食品的消费量很大。”

必胜客、麦当劳等美国连锁快餐店的扩展也推动了以牛奶为原材料的食物的普及,特别是热食的奶酪。

新兴中产阶级更加关切自己的饮食质量。“中国人认为乳制品有益健康,” Matthieu David说,“父母让孩子喝奶为的是补充他们体内的钙质和蛋白质。”另外,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因为有助消化,所以格外受青睐。

剪不断的爱与恨

奶制品并不属于汉族的主要食品。但早在公元前1300年,通过同蒙古游牧民族的接触,汉人开始学着少量摄入牛奶,比如将奶兑入茶中饮用。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在北方鲜卑人的影响下,汉人开始在烹饪时使用羊奶、酸奶、马奶酒等食材。但这一外来习惯在宋朝时便消失。

直到1842年底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奶制品才又重归中国饮食“舞台”。英国接着战争胜利之机,迫使中国开放5个沿海城市,开通国际贸易。而西方贸易商则将欧洲奶牛引入了中国。

于是,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乳品工业。但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这一产业并不繁荣。直到近10年来,奶制品产业才在中国获得腾飞。

对国产奶的畏惧

当然,人们对国产奶心存顾虑,这也是进口奶在中国热销的直接原因。2008年,毒奶粉事件爆发,6名婴儿因饮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而死亡。中国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信任被彻底击碎。

“这一丑闻曝光后,人们开始对奶粉的生产公司、成分和生产地格外留意,” Juerg Zaugg强调。目前,奶粉市场被几大品牌占据着。雀巢于2012年并购的惠氏(Wyeth)是该领域的先锋。

但是,对于在华的乳业集团来说,未来并非一片光明。大约60%的中国人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为了适应这一国情,乳制品公司必须推出创新产品。不少企业已经研发出了以黄豆、杏仁或椰子为基本材料的无乳糖酸奶。雀巢公司持有花生牛奶生产商银鹭食品公司60%的股权。

另外,从口味方面来看,中西方差异很大,公司必须为此做出较大调整。抹茶拿铁、红豆冰激凌、咸味或芝士味的巧克力冷饮… 这些不为西方人所知的产品,都是中国消费者的心头好。

激烈的竞争

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乳业集团来说,原材料的采购也是个问题。“主要的供应商是内蒙古的小型牧场,” 毕马威的业内专家Warren Wang介绍道,“有时,它们的产量难以满足厂家需求,奶价会暴涨-2013年就发生过这种情况;而另外一些时候,又会出现产能过剩,牧场主便把奶牛送去屠宰;结果再次导致供不应求,2014年便是如此。总之,整个供应链十分不稳定。”

就算克服了这样的困难,瑞士乳品厂家想要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还得应对各种激烈的挑战。“新西兰公司占据着液态奶市场的主导地位,” Matthieu David透露。

此外,法国的达能(Danone)、美国的美赞臣(Mead Johnson)和雅培(Abbott)、荷兰的菲仕兰(Friesland)和新西兰的恒天然(Fonterra)均在中国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它们中有的还同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比如,达能和蒙牛、恒天然和贝因美等。

中国国产乳业集团现在也蓄势待发。蒙牛、伊利和光明乳业这些共占中国奶制品市场40%份额的三大领军企业开始并购地区性小乳品公司。光明乳业甚至购入了新西兰和以色列的农场。

想要在中国乳品市场分得一勺羹,瑞士公司还要奋力拼搏。

你认为进口牛奶一定比国产奶更优质吗?你选购奶制品的标准有哪些?我们期待了解你的看法和经验。欢迎你在下方留言。

(翻译:郭倢)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