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鸡们进退两难
几十年来,瑞士人一直在寻找大批量生产的肉食产品的合理替代品,而在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首次通过工厂化养殖将肉送到了千家万户的餐盘上,而且这一趋势势不可挡。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鸡肉能提供大量的肉蛋白-而印度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鸡肉市场。小鸡仔在18天后就能孵化出来,孵出后第二天就会接受疫苗接种,通常还会同时接受第一剂抗生素。然后进入养鸡场,三个月后,就可以被宰杀,每只鸡的重量能达到1公斤左右。如今在瑞士,鸡的屠宰重量标准是70年前的两倍,但达到这个重量只需一半的时间。
“印度人并非无肉不欢”
印度鸡肉公司Suguna Chicken每周生产700万只鸡,是印度最大的鸡肉生产商,世界排名第10,在德国电影导演Valentin Thurn外部链接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公司创始人回忆公司初建时的情景,他说:“每天能卖出10-20只鸡都不容易。在印度传统中,并不是特别重视肉食。”
但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市场化培育,外加一个机智的想法相结合,令市场开始腾飞:1990年Suguna Chicken开始承包家禽养殖,向养鸡户提供养鸡所需的一切条件-从饲料到药品,而养鸡户则向Suguna Chicken提供家禽。
在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得以在印度各地迅速拓展,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公司许诺帮助政府发展农村电力,所谓的“农业发展计划”,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向Suguna公司提供家禽的养殖户已经超过了20万家。
该公司自我介绍视频: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Suguna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Soundarajan说:”在印度,肉类消费水平仍然很低,一年的人均鸡肉消费量是4.5公斤,而美国是65公斤,因此那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增长趋势能继续保持下去,”Soundarajan在纪录片《100亿-怎么让所有人吃饱饭》中说。
食肉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
印度依然是全世界素食者比例最高的国家,38%的人口不食肉,但在这个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印度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鸡蛋生产国和第三大鸡肉生产国。
从Heinrich Böll基金会推出的 “肉类地图 ”上不难看出,现在印度大部分地区,“非素食”已经开始变成地位的象征。目前,肉食市场80%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市场分析家认为乡村地区的需求也将出现大幅增长。
一个增长的市场
收入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都是这种发展趋势的驱动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印度并非特例。从“肉类地图”上看,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在“金砖”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非素食”运动。
供创造求,但最终还是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市场上,肉类的价格刚刚才变得可以负担得起。Suguna公司一公斤鸡肉的价格为80卢比,相当于印度人平均每日收入的九分之一。
北半球相反的趋势
如果与北半球相比,印度人对肉类的热情堪称是压倒性的。北半球出现恰恰相反的趋势,素食和全素食者的比例正在增加,根据瑞士素食者协会Swissveg外部链接的一项的民调结果,瑞士已有超过5%的素食主义者,还有另外20%在有意识地减少肉类消费。从1980年-2020年瑞士人的肉类消费减少了五分之一,而鸡肉除外,瑞士鸡肉消费也略微有所提高。
但是,瑞士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正在公众中号召减少食用肉类,比如一些大学食堂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公共项目。瑞士顶级厨师Daniel Humm于5月将他在纽约的米其林三星餐厅EMP完全改成了素食餐厅,他的目的是成为这个级别中的第一家无肉餐厅。Humm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我们对动物产品的使用;我们对海洋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庞大消耗量,这些都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两难的局面,富裕的北半球国家将“减少食肉”作为一种提升地位的象征,而在较贫穷的南半球,“食肉”才是身份的象征。新兴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将北半球针对可持续性食品和保护气候方面做出的努力化为乌有。
北半球要进一步呼吁放弃食肉吗?
动物保护组织Peta已经在印度积极行动,禁止不良的家禽养殖业。但总的来说,北半球实际上几乎无人敢真的落实行动-要求南半球放弃食肉,因为这会显得过于家长式;过于殖民主义和过于傲慢-特别是在北半球自己尚未取得很大效果的情况下。
北半球的“放弃食肉”时尚大多数出自消费者自己的意愿,他们关注可持续发展、健康营养和个人足迹对地球的影响。许多人都知道,为了生产鸡肉,不得不大量单一地种植大豆,往往还需要砍伐森林。更何况众所周知,肉类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驱动器。
北半球价格不重要
对许多瑞士人来说,运输路途短、可持续生产的,更好、更有环保意识的食物,只是几瑞郎的事儿,大家都支付得起:在瑞士,购买食品的支出只占家庭预算的7%。根据消费者的政治取向和家庭预算,在瑞士购买一公斤鸡肉的价钱在6-23瑞郎之间。或是一个巧合:这里一只价格昂贵的有机鸡的价格也相当于瑞士平均日收入的九分之一。
瑞士电视台SRF《日间新闻》节目播放的“被挽救的下蛋鸡”节目:
虽然在瑞士消费者可以不受价格左右而按照道德标准来购买食物,但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价格依然是人们消费时注重的唯一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化的家禽生产就像一个精准的转轮机,能够不断地调整产品和市场的协调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成本。
它是这样运作的:波罗的海国家的下蛋鸡用来自莫桑比克的大豆喂养,12-15个月后,它们的产蛋力下降,而采食量保持不变,每天120克大豆,这时考虑盈利的问题,许多鸡被宰杀-或从拉脱维亚运到荷兰宰杀,正如在德语电视台ARD播放的纪录片《可怜的鸡-可怜的穷人》中显示的一样。
在非洲的二次利用
在那里,鸡肉被进行二次加工。炖汤鸡被切开,包装和冷冻,这些在欧洲卖不出去的肉被运往西非,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那里的市场。因为来自欧洲的鸡肉在西非的价格非常便宜,所以西非当地,例如,加纳的鸡肉生产商会因为无法提供这样的价格而撑不下去。
这种全球化的鸡肉,在各大洲之间被淋漓尽致地重复加工,无疑造成了一抹不容忽视的阴影,生命被当作物体残酷利用;灵魂被忽略;营养价值和性价比被降低,而这些应该就是为什么北半球消费阶层要更新消费意识的真正原因。
与动物之间建立新关系
也正因如此,瑞士发起了一个名为“瑞士禁止工厂化养殖”的公民动议,将在明年的全民投票中出现在投票箱前。 现在许多瑞士人也开始自己养鸡。有些人甚至专门收养那些被放弃的下蛋鸡,让它们继续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生活。
近年来瑞士人的花园里出现了许多小型鸡舍,一般里面会有三四只,而这些开心地咯咯叫的鸡们每只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人在与蛋白质产品重建关系的表现,何况别忘了,它们也是一种动物。
(译自德文:杨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