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丰收的”喜和悲”

尽管今年土豆大丰收,然而各大零售商压低价格、淘汰超大个头的土豆,令种植户的喜悦大受打击。
夏洛特品种(Charlotte)土豆的个头不应超过60-120的标准尺寸(见链接)。按言之,“以其独特的长椭圆外形、白色表皮与柔润口感”而成为瑞士餐桌常客的夏洛特土豆,其个头不应超过60毫米宽、120毫米长。
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它们不但上不了大超市的货架,更不用提顾客的烹饪锅了,何况顾客们在不断要求个头更小的品种。只有用来生产薯片和薯条的工业用土豆可以稍大些。
可问题是,干燥的春季加上异常暖和的秋季,不但令每棵土豆块茎的个数增加,连它们的个头也不能幸免。
瑞士马铃薯种植户联合会(Swiss Potato Producers Association)主席瑞迪·费希尔(Ruedi Fischer)对“破纪录丰收年”的词汇持保留态度,而更倾向于像2009年那样,将其称为“超出平均水平的收成”。许多地区汇报说多收获了2成多,而其它地区也都保持在平均水平。
“除了大丰收外,市场条件也非常苛刻。我们的确感到争取市场份额是一场斗争,”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薯片下降
最糟糕的打击是,对夏洛特这类传统餐用土豆的消耗有所下降。
费希尔指出,工业用土豆的情况要好些。
“在这方面,全部收成都已被收购。例如麦当劳,完全以‘新品种’土豆满足需求,”他透露。
为避免生产过剩,某些地区的收成上限降低到了35吨,尽管有些种植户的产量其实达到50吨。
与直到两年前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政府不会在出现生产过剩时出手资助。
猪槽之恋
为减少市场压力,种植户联合会引入了一套内部保留机制,即将土豆挪作它用,这样一英担土豆可以为种植户赚回19瑞郎(合21美元)。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将过剩土豆用作动物饲料。
“奶牛喜欢吃土豆,但给猪吃就必须先蒸熟,”费希尔介绍说,他估算今年会有1万多吨土豆最终沦为瑞士的饲料。
一句古老的俗话这样说:“最笨的农民种出最大个儿的土豆。”可今年,无论种植户的智商如何,天气让土豆个个都不小。
“大个儿土豆对农民不是件好事,”费希尔坦言。只要一过剩,大个儿土豆总是会被无情地淘汰。
他称,有人指责农民让土豆肆意疯长。“但夏末气温令其长势惊人,仅仅一个周末个头就已爆长。”
未发芽的种子
由于市场压力及挪作它用,农民还未能将丰收的土豆换成现钱。
费希尔表示,另一个原因乃是种植土豆属于资本密集型农业。“一切由种子开始,15亩地需要价值3,500瑞郎的种用马铃薯。”
种用马铃薯被用来培植新株,不适宜食用。它们一般都经过特殊处理,具有耐病虫害的特性。
“然后每15亩地还需要价值2000瑞郎的杀虫剂和肥料。土豆收割机又要花费10万多瑞郎。在分文未赚以前,每15亩土豆田已经花费了农民9000瑞郎左右,”费希尔解释道。
夏洛特品种土豆的正式定价为每百公斤48瑞郎。同等重量的工业用阿格里亚品种(Agria)的定价则为42瑞郎。
“然而这其实只是绝对毛价。从这个定价上你还要去掉分捡、储藏、缩水(储藏期的重量损耗)、未能发芽的种子损耗(估计在5-10%)的成本、对质量的投诉,以及种植户联合会的会费。”
最后农民拿到手的净收入是每百公斤夏洛特品种38-40瑞郎,每百公斤阿格里亚品种34-37瑞郎。
即便如此,费希尔也不打算发牢骚。相反,他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在瑞士这个曾经的农业国里,提高土豆的消耗量,比如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
瑞士人每年共吃掉大约30万吨土豆,其中一半是餐用土豆,另一半则是通过薯片或薯条的形式。
平摊下来的人均消耗量为46公斤,在欧洲范围排名相对较低。拉脱维亚人的人均消耗量高达147公斤,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排在其后的分别是波兰人(126公斤)、爱尔兰人(123公斤)、立陶宛人(116公斤),和爱沙尼亚人(107人),末等奖则要颁给保加利亚人(38kg)。
在2011年这样的丰年,瑞士要做到土豆的自给自足不成问题。然而瑞士仍进口了1.5-2万吨土豆,其中大部分是今年新收的嫩土豆。
(译自英文:小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