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己教孩子成为瑞士新时尚
在埃门塔尔山谷一个名叫Lützlflüh-Goldenbach的小山村中,一幢木制的农房中传来鸡叫的声音,露特在厨房中忙碌着早餐,身为建筑工人的丈夫已经早早踏上了上班的征程。6个孩子静静地围坐在餐桌旁。早餐之后,3个孩子要去上学,9岁的三胞胎中的姐妹琪琳娜、阿莱琪雅和6岁的小妹妹安娜会留在家里上妈妈课堂。
露特一家曾作为贫困户接受过瑞士电视台的采访,一家6口 ,只有丈夫上班,他们住的农房是一位农户制作奶酪的地方,所以每天早上露特会很早起床,接收附近农民送来的新鲜牛奶,然后打开牛奶搅拌机,进行加工。这样做能够减免房费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因为住的比较偏远,如果6个学龄孩子都上学,交通费也是一大笔费用。所以商科毕业的她就在所在的伯尔尼州提出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申请。遵守州教学大纲, 并使用规定教科书,她便得到了申请。
于是除了妈妈之外,她也是这三位孩子的老师。“这需要一定的纪律性, 刚开始的时候,从妈妈角色转成教师,我和孩子们都有些不适应。但现在我们都习惯了这个角色的互换。”
孩子们也已经习以为常,能辨别什么时候妈妈是妈妈,什么时候妈妈是老师。
在家自己教孩子(Homeschooling),在瑞士还不是普遍现象,美国比较普遍。然而露特的实例在瑞士并不罕见,相反越来越多。目前瑞士没有具体家庭学校的数据,但增长趋势是肯定的。按照法律,瑞士的学校义务教育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完成: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私人授课(Homeschooling)。
各州在发放私人授课许可的规则各不相同。因此会有这种现象, 某些州,比如苏黎世州的人为了能自己在家教孩子,而搬到其他比较容易得到授课许可的州比如外阿彭策尔州去居住,这里有30个孩子在家上学; 而内阿彭策尔州则只有一个孩子在家接受教育,授课家长必须拥有一张州颁发的授课许可,还必须使用规定的教科书。
苏黎世在这方面要求比较严,授课的家长必须首先获得授课证书,而且只能最多在家教孩子一年。阿尔高州家长可以通过一个“适当的远程教材”在没有授课许可的情况下在家给孩子上课 。
原因各异
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自己教育,这里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虔诚的宗教家庭,怕孩子在学校中受到“性骚扰”;有些是因为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有些是像露特家一样孩子多,负担重;还有些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雷奥就是一个患有“上学恐惧症”的孩子。原本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就犯了偏头痛,而且愈演愈烈直至面黄肌瘦,因此妈妈沙比娜决定把他留在家里自己教。
伊丝特也在家自己教两个孩子,原因是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自由学习的 氛围。“孩子天生都有学习新事物的要求,但是在学校里是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强迫地学习,”她在瑞士电视台SRF 的一套专门讲家庭学校的节目中说道。
怎样接触外界
莱古拉也在家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她认为外界的社会环境同样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此她让孩子参加一个感兴趣的俱乐部及去音乐学校学习 ,“这样他们可以接触到同龄的孩子,交到朋友,这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这位妈妈在瑞士电视台SRF(德)外部链接的节目中说。
另外瑞士还有一个家庭学校联盟(德)外部链接,经常组织在家上学的孩子一起活动。琳达是在家上学长大的孩子,她说:“我们不是只待在家里,我们经常与其他同样在家上学的孩子一起玩。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接触到不同年龄的孩子。”
伊丝特的女儿安德烈阿今年12岁,她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在公立学校中上的 ,“有一次我们去亚洲旅行,从学校请了两个月的假,学校把教程告诉我的家长,让家长给我们上课,结果效果很好,所以我们就决定,让我和弟弟妹妹都留在家里上学。”安德烈阿接触社会的窗口是去附近的动物诊所帮工,“因为我喜欢动物,以后要当动物医生,所以我问这里的医生我能不能来帮忙。”
专家不赞成
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条上学的路,要么是一条林荫小路,要么是一条熟悉的胡同;要么是一个热闹的街角,无论这一生走了多少路,去过多少地方,这条上学的路永远是内心深处抹不去的思念。
而在家上学的孩子却少了这样一份宝贵的记忆。弗里堡大学的教育学家Margrit Stamm在接受瑞士电视台采访时说:“我认为没有上学的路的孩子,要面对一种挑战,因为他们总是被家长教着,管着,没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而儿童心理学家Allan Guggenbühl则不看好这种日益增长的家庭学校教育模式,他认为,学校是形成友谊的地方,不去上学,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拥有友谊的机会,对于这位专家来说,在学校中与同学和老师的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甚至比书本更重要。
有些家长其实是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去上学,所以才想把他们留在家里自己教,Allan Guggenbühl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他说:“孩子与家长过于紧密的关系,实际上是不健康的。与外界的接触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身上的天赋,往往都是被老师发现的。”
你认为在家里自己教孩子,这种方法可行吗?请在下方留言。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