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与瑞士渐行渐远
近几年来,立足于瑞士的外国银行要么关门、要么合并,数量在减少;与此同时, 中国和巴西的大型金融机构却在跃跃欲试,试图在瑞士银行界,开出一条新路。
2009年,瑞士尚有外国银行162家;到了2014年5月,还剩121家。无论是Lloyds、ABN Amro,还是Santander或ING,都在准备关闭自家办公室。
今年7月,以色列Leumi银行由宝盛接手。葡萄牙私家银行Espirito Santo也表示即将易手,还有英国渣打(Standard Chartered)银行,正在为瑞士分行寻找买主。
还有些海外银行,也在减少其瑞士业务,例如汇丰,就售出了价值100亿瑞郎的顾客资产。
瑞士外国银行联合会希望,来自巴西、中国和新加坡的银行,可以填补美国及欧洲银行所留下的空白。而且有迹象表示,这类希望并不会落空。
巴西Safra集团于4月宣布接手美国银行业巨头摩根士丹利的瑞士业务。巴西的BTG Pactual则于7月宣布,将吞并意大利私人银行BSI的瑞士业务。
“我们听到消息,中国和新加坡银行也计划进军瑞士,”联合会总秘书长Martin Maurer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涉足新市场了,Maurer表示,而瑞士对于想要丰富其业务、特别是踏足私人财富业务的银行来说,显然很有吸引力。
犹犹豫豫
这类消息越传越炙,还因为瑞士与中国两国的央行在7月底签署了双边货币协议,这是瑞士迈向人民币交易国际结算中心的第一步。而下一步应该就是中国银行落户瑞士。
金融服务机构PricewaterhouseCoopers瑞士部的负责人Martin Schilling认为,外国银行将经受更大的打击,而它们联合巩固的节奏可能要比瑞士银行快。
“以前有人说这会在瑞士银行界掀起‘合并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断言。不过外国银行会受到较大的波及:“可能是下周、下月,或明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合并、易手,”Schilling说。
无论是瑞士银行还是外国银行,都受到三方面的压力:首先是金融危机削弱了经济的发展,市场和投资者都不愿再冒险;其次全球都在追查税务问题,司法问题堆积如山;还有,为了减少金融风险实施的新的治理政策,增加了额外开销。
外国银行的困窘
外国银行在这三个问题上受到的负面影响似乎不小。有些因为使用了银行保密法而付出了代价,他们把瑞士当作逃税的安全港湾,将其顾客在本国未申报的财产转移到瑞士。
Leumi的苏黎世分行就是美国司法部宣布涉嫌协助逃税的14家银行之一。其他银行也要接受被出售的命运,因为严化的贸易条件令利润变少。
而Espirito Santo银行,一方面收益很差,另一方面首席执行长Ricardo Espírito Santo Silva Salgado也在葡萄牙因涉嫌偷税而被捕。
而很多外国银行撤出瑞士的主要原因,Schilling表示,还是因为瑞士本地业务只占银行总业务的很小一部分。
银行业的变化
2008/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要求所有银行对其策略进行重新的思考和适应。鉴于政府执行了严格的措施,许多银行业巨头都不得不将赢利较少的部门剥离,以保全整体的存在。
但Martin Maurer确信,外国银行在瑞士会再次站稳脚跟,今后还会迎来繁荣。
“纵观近两年银行的合并风潮,我们甚至可以断言,5年之内将不会再有外国银行在瑞士存在。可事实显然并非如此,”Maurer说:“外国银行的数量肯定要减少,但规模会变大,而且还会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银行,落户瑞士”。
阿拉伯银行
在瑞士只有少数阿拉伯银行比较活跃。它们没有面临被关闭、撤回、接手的命运。
2008年金融危机时尚有10家比较活跃。随后只有来自Bahrain的Faisal银行被关闭,它之前的办公室位于日内瓦。它很不幸与美国和东欧的房产事业有染。
而日内瓦的Falcon私人银行反而得到了扩张,它吸收了Hyposwiss银行掌管的大部分财产,还自瑞信手中接管了Clariden Leu银行的欧洲业务。
阿拉伯银行主营资产管理,与税务纠纷秋毫无犯,瑞士阿拉伯银行顾问Nasri Mulhamé说。
“阿拉伯顾客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解决税务问题,因为在他们的国家,税本来就很低、甚至根本没有,”驻日内瓦前阿拉伯银行行长这样解释。
他们看重的主要是瑞士政治稳定,“在不确定、不安全的年代,瑞士始终是最安全的港湾,”Mulhamé说。
日内瓦很早以前就是富有阿拉伯人的青睐之地,悠久的银行传统、法语是官方语言、高品质的生活水准,作为原油贸易枢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都是日内瓦的优势。
这可以追溯到70年代,那时中东的油刚刚开始向全世界输送,这些联合国家还没有相应的银行体系。
转译:宋婷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