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瑞士共性”是项棘手的任务
瑞士产品享有很高的受尊重和受欢迎程度,正因为如此,许多制造商对廉价仿冒品及冒充瑞士生产的产品忧心忡忡。
然而对“瑞产”和“瑞士制造”这类词汇的定义却被证明是项艰巨的任务。10月15日,国民院法律事务委员会宣布需要更多时间研究这一问题。
该会决定成立小组委员会,专门深入探讨去年11月由联邦委员会下达的144页报告。这份文件包含对商标保护法和瑞士十字作商业用途的建议性修改。
“委员会倾向于加强对‘瑞士品牌’的保护……但发现法规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确保不会引入令某些工业不能或很难从‘瑞士’标签中得益的条款,”该委员会在新闻公告中声明。
具有争议性
据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局(IGE)副局长菲利克斯·阿道尔(Felix Addor)称,各界对绝大部分建议条款都没有争议。
“引起争议的是涉及关键问题的条文,即定义瑞士共性的确切标准应该是什么?”阿道尔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对使用“瑞士”标志的现有法律条文很模糊。在建议条款中,针对不同工业会有不同的新要求。
“从事海外生产、本地销售的企业从法律草案中看到了问题。一方面他们想在海外廉价生产,但又想利用‘瑞士’标志来销售产品,因为能从中渔利,”阿道尔表示。
他指出,在某些领域,如制表业和化妆品业,包装上的瑞士十字会为产品自动增加20%的感知价值。
食品需斟酌
法律事务委员会发现,建议性要求可能会给瑞士食品工业造成较大负担,因此这一声明对该工业的保护伞组织瑞士食品工业联合会(FIAL)来说是一则好消息。
“对法律事务委员会成立小组委员会修订瑞士共性草案的决定,瑞士食品工业联合会表示欢迎。这为找到合乎宏观经济学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机会,”该会上周在其网站发表的声明中这样写道。
该会会长罗尔夫·施维格(Rolf Schweiger)3月时曾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们在瑞士有很多产品需要进口国外的优质原材料。”他举了Ovalmaltine的例子,这样的产品不可能使用80%的瑞士原材料生产。
不过,法规草案提供了例外规则,允许生产商将瑞士不生产的材料-如可可豆-排除在外。
尽管消费者普遍期待在瑞士生产的菠萝酸奶中品尝到瑞士牛奶,却很少有人会以为菠萝也产自瑞士。
非常重要
“有些工业会从新的建议性法规中极大获益,尤其是制表业,还有巧克力、纺织和化妆品生产工业,”阿道尔透露。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支持对瑞士共性进行立法。
“这部草案对制表业非常重要,我们对此予以支持,因为这是从长远上保护瑞士品质标志的关键,”该会会长约翰-丹尼尔·帕什(John-Daniel Pasche)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表示。
但该会也认识到它所具有的争议性,以及有些领域对这些提案并不满意。
“我们不反对作出能帮助他们的修改,”帕什强调,并补充说,该会也会欢迎一部针对瑞士制表业的专门法规。
阿道乐这样总结道:“大家都同意瑞士共性对品牌的重要价值,但若没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就会存在这种价值被削弱的风险。难办的就是细节问题。”
模仿者与膜拜者
目前,要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瑞士的、或是以瑞士国旗来装点产品包装以暗示高品质,这对外国企业来说相当容易。
除了向该企业寄上一份礼貌的信件请其停止这么做外,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局对此无能为力。
“起诉海外企业的法律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在有了新的法规后,各行业联合会就可以直接干预,”阿道尔表示。不过,2010年联邦知识产权局介入了90个案子,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同意遵行。
阿道尔指出,该局对案子的选择非常小心,重点放在涉及盗用瑞士十字的案件上。
“我们在国旗问题上相当成功,因为国旗受《巴黎公约》(一项联合国国际协约)的保护,但在有企业写‘瑞士’国名的案件中就不那么顺利,”他坦言。
但无论如何,要想解决世界各地的所有急救标志与急救包问题,那就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了。很多这种标志就是红底白十字图案。
根据瑞士法规,一个产品的总生产成本中至少50%必须在瑞士花费,才能获得“瑞士”标签。按照这套建议法规,针对各工业具体情况,将会有不同的新要求。
对工业产品,至少60%的制造成本应花在瑞士,但研发成本也将被包括在计算过程中。
对经加工天然产品-尤其是食品,则应是原材料重量中至少80%必须产自瑞士。但法规草案将可可豆等瑞士不生产的某些原材料作为例外,允许生产商在计算时将它们排除在外。
根据2006年政府报告,“瑞士共性”会令瑞士和国外消费者联想到“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世界”。
它还具有“精准、细致、可靠和完善”的涵义。
“瑞士共性”还是创新、独特产品及卓越服务的代名词,涉及的是一个“富含多种文化、世界性和向世界开放”的国家。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积极的字眼,可被用来作商业推广。半数产销瑞士产品的商家称,自己的品牌中都添加了“瑞士”标签。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