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從醫生變成癌症患者,再做回醫生:向死而生,餘生無畏

Illustration of Pamela Munster
Illustration: Helen James / SWI swissinfo.ch

「從醫生變成癌症患者,再做回醫生」:這位出生於瑞士聖加侖的女士在其2018年出版的一本感人的書中如此講述她的心路歷程。身為世界知名的腫瘤專家,她在舊金山工作了15年,如今怡然自得。 來一起來認識她吧。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不是我選擇了加州,而是加州選擇了我」。 當Pamela Munster帕梅拉·蒙斯特受聘來到舊金山大學時,這位腫瘤專家早已擁有了豐富的職業生涯。 她畢業於伯恩醫學院,在陽光明媚的佛羅裡達州執業多年,此前還在冬日飄雪的印第安納州和喧囂忙碌的曼哈頓工作過一陣,這使她自帶「美國都市風情」。

至於擁有氤氳嵐靄及地中海式的氣候的舊金山灣區,卻「從未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 但永遠不要說 「永遠」。 挑戰讓她更有鬥志,更何況這個職位兼顧了她的兩大嗜好:科學研究和臨床。

帕梅拉‧蒙斯特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海倫‧迪勒家庭綜合癌症中心(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實驗室裡。
帕梅拉‧蒙斯特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海倫‧迪勒家庭綜合癌症中心(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實驗室裡。 swissinfo.ch

也正是在舊金山,她發現命運對她開了個玩笑。2012年,48歲的帕梅拉·蒙斯特查出罹患早期乳癌。她做出了迅速且專業的反應:預防性切除雙側乳房,緊接著進行乳房再造手術,之後又預防性地切除了卵巢。 因為她發現自己的BRCA基因產生了致病突變,會增加罹癌風險。

「這動搖了我來日方長的信念」。 她坦承道,「這倒不是說我相信自己會長生不老,只不過沒事的話,誰會成天動不動就想到死呢,對吧?」這也改變了她與病人的關係。 當然,她也不會在坐診時主動提及自己的身體狀況,除非她覺得這可能對病人有幫助。他們來看病不是為了聽我說自己的事的。但如果有人說「您不知道我有多難受」,我就會說「不,我知道」。

在美國,乳癌早篩的宣傳活動從不低調,2013年密蘇裡州(Missouri)這片棉花地上的設計就是如此。
在美國,乳癌早篩的宣傳活動從不低調,2013年密蘇裡州(Missouri)這片棉花地上的設計就是如此。 Keystone / Donnie Shelton

當醫生成為病人

抗癌幾年後,一位朋友建議她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書。「起初,我以為自己永遠找不到時間寫,但他幫我聯繫了一名出版經紀,於是,我就出書了」,她顯得雲淡風輕。讀完這本260頁的書,我們會發現,她寫書的目的不是要驅除侵蝕她的苦痛,而是希望「讓人們了解罹癌的感受,並提醒他們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當醫生成為病人》(Twisting Fate)一書出版於2018年,以英文寫就。 雖然作者的個人經驗是串聯書中各章節的主線,但重點並不在作者本人身上。這本書講述了許多經她診治的病人的心路歷程,大部分是女性,但其中也有她自己的父親,她父親在確診胰臟癌六年後離世。沒錯,書中的主角其實就是癌症本身,它變化多端,幾乎每個病例都是獨一無二的。

書中沒有過度渲染,也沒有窺探隱私,筆觸如臨床操作般精準,在涉及最私密的細節時也會進行必要的處理。整本書洋溢著這位醫生所表現出的醫者仁心,不管是對她的全體員工,對她的家人,還是對她的病人。

但並非所有的故事最後都是皆大歡喜。

她在書的最後寫道:「對於我無法醫好每個人這件事,我最終還是與自己達成了諒解」。 帕梅拉·蒙斯特也解釋說:「當你開始從醫時,你真的希望能夠治病救人,醫到病除」。 只不過,沒有人能永不失手,尤其是治療癌症。「如果無法與病人建立深厚的個人情感聯繫,就無法成為優秀的腫瘤專家。這同時也要求我們能夠在治療方案失敗時不自責」。

攻剋癌症

儘管如此,帕梅拉·蒙斯特仍然相信,透過“創新的方法”,醫學可以攻剋癌症。 她說:「雖然不能完全攻剋癌症,但至少可以讓癌症成為一種有辦法可醫的疾病,可以讓病人帶病生存,就像愛滋病一樣」。

>> 在2016年這段影片(英文)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介紹了帕梅拉·蒙斯特和她的科學實驗:

外部内容

這就是她進行眾多研究的意義。 這些研究活動不僅在舊金山大學進行,也在她於2018年創立的新創公司Alessa Therapeutics內部進行。Alessa生產的植入物可以直接於前列腺癌患者體內釋放藥物。目前有兩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分別在美國和澳洲/紐西蘭),第三項臨床試驗也在籌備中。 帕梅拉·蒙斯特解釋說:「我們不是這個市場上唯一的公司,但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的植入物可以持續發揮作用長達兩年,而其他公司的植入物只能維持六個月」。

她也是各種腫瘤新療法開發委員會的成員。她廣泛發表文章,並經常在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印度講學,宣傳癌症防治。但是,即使是這樣一位精力充沛、敢想敢為的女性也做不到無所不能,她承認自己沒有與瑞士保持任何事業上的聯繫。

但私人聯繫還是有的。 「我在這裡最想念的當然是我的家人,還有大自然以及瑞士人保護大自然的方式。還有食物,尤其是巧克力」,她坦承道。 雖然經常回瑞士,但帕梅拉·蒙斯特認為自己再也不會回去長住了。 她的三個孩子以及同為腫瘤專家的丈夫,還有她的生活和工作重點都在美國。

精神的力量

可怎麼說瑞士在創新方面也是常名列世界前茅的啊! 她剛畢業時曾在那裡工作,認為那雖稱得上是段「有許多創新元素」的經歷,但並非盡善盡美。 在她看來,那裡欠缺的是鼓勵。瑞士人的思維方式促使身居要職的人提出過多諸如「這行得通嗎?」、「你確定你能做到嗎?」、「我們為什麼需要這個?」的問題。

而在她所居住的矽谷,無論是當醫生還是從事科學研究,她都不必面對這些問題。 「在這裡,有一個不怎麼行的想法也要比沒有任何想法要好,如果試了不行,別人也不會怪罪你,只會對你說『別氣餒,再試試別的辦法』」。 因為人們不在乎你之前跌過多少次跤,只在乎你是否能找準前進的方向。

在這裡,有一個不怎麼行的想法也要比沒有任何想法要好,如果試了不行,別人也只會對你說「別氣餒,再試試別的辦法」。

「我在瑞士和美國的醫療系統都工作過,所以看到了這些不同」,這位腫瘤專家總結道。 她認為,如果這種創新和實驗精神能在瑞士形成氣候,那麼瑞士就能毫不費力地達到矽谷的水平。「因為瑞士不缺人才,不缺內驅力,不缺資金,唯獨缺少的是創新開拓精神」。

健康的生活習慣

心理……正如那句著名的格言所說,身心健康同等重要。 在舊金山,這句話似乎激勵了許多人,當然也包括帕梅拉·蒙斯特。清晨,在街上慢跑的人隨處可見,人們在公園裡做瑜伽,人們努力吃得健康,在經濟較為寬裕的人群當中,鮮有體重超標的。隨地亂丟的煙頭,這個歐洲城市的通病,在舊金山的人行道上也幾乎銷聲匿跡,走在街上很少看到抽煙的人,除了那些吸大麻的,因為加州在2018年將大麻合法化了。

清晨7點的太平洋高地:在舊金山,人們喜歡在一天的工作開始之前做一些健身運動。
清晨7點的太平洋高地:在舊金山,人們喜歡在一天的工作開始之前做一些健身運動。 swissinfo.ch

這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加州的癌症病例數有影響嗎?「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適當的飲食和運動,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這一點已經得到公認。在這裡,我們已經開始看到健康的生活習慣所帶來的好處」,帕梅拉· 蒙斯特證實。 在美國癌症死亡率地圖上,加州是白色的,也就是死亡率最低的州之一。加州每10萬人中有132人死於癌症,遠低於西維吉尼亞州,後者是菸草業的大本營,也是紅色最深的地區,每10萬人中有近185人死於癌症。

帕梅拉·蒙斯特熱愛大自然、喜歡健行和運動,聖加侖阿爾卑斯山的童年更是給她留下了對滑雪的熱情和對冒險的渴望。 她在書中幽默地寫道:「比起患癌,我的生活方式給我帶來的危險更多」,而她的書也是從雪而始,以雪而終。 20歲生日前夕,她在瑞士遭遇雪崩,差點喪命;2018年,她在加拿大一次狂野的下坡過程中,因失去平衡而一頭栽進一個雪坑。「但我患癌症的經歷教會了我,總是會有人向你伸出援手」,她寫道。 即使恐懼無法消除,她的故事也是「向死而生的體驗,是一種超越恐懼的生命」。

(編輯:Samuel Jaberg,編譯自法文:中文編輯部/dh,繁體校對:方常均)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